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兄弟     
他和小虎在一个院子里长大,上同一所小学、中学,一起逃课去游泳。14岁的时候,他们学武侠小说里的样子,结拜兄弟。小虎问他,我们现在是兄弟,你会怎么对待我?他想了想,就说。如果你死了,我就替你养你爹妈和你弟弟。于是小虎和他笑着打成一团。  相似文献   

2.
崔蕊 《家庭科技》2008,(8):40-40
“他为什么突然冲我大吼大叫?我只是想关心他!”肖君叶抽泣着对密友阿雯诉说:“真的,我自问没有做错什么,可是,突然间他一反平日对我热情似火、温柔体贴的态度,变得很冷淡……”  相似文献   

3.
卞之琳先生     
卞之琳先生逝世后,我有一篇很短的文字,写他与《书屋》的一点关系。卞先生是认识的。很久很久以前,就读了他的诗,并为他惊讶。惊讶他在数行之中就能表达出那么多意思,而且让人想了还想,隔了一段,忽然又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想起这首诗就想起卞先生,一想起卞先生就想起这首诗。我想很多人都这样。  相似文献   

4.
关于主客体关系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光远 《学术界》2001,(6):22-33
有一个年轻朋友 ,给我打电话 ,说他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时有一些问题想同我讨论。我知道他很爱动脑筋 ,也很会动脑筋。他的脾气我也知道一些 ,说话直来直去 ,不讲客套。我很喜欢这样的青年 ,就约定一个时间让他来了。下面是他和我的对话 :他 :这些日子我在想一个问题 :认识是一种现象 ,也是一个过程 ,这样说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这样的话 ,虽然很抽象 ,然而可以从这儿出发去想问题。我想提的问题是认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现象 ?是一个怎么的过程 ?同认识现象可以比较的 ,还有什么现象 ,还有怎样的过程 ?我听你说过教育是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统…  相似文献   

5.
刘洁 《家庭科技》2008,(12):7-7
先生出差的一天晚上,我偶然打开他的电子邮箱,里面有一封信,让我大吃一惊。这是一个叫朴平的女人的留言:“你别忘了吃药,不要熬夜,今天晚上的月亮真好啊,想你。”  相似文献   

6.
读一点胡适     
我与作家韩石山在同一单位共事,他是专业作家,我是编辑。我们毗邻而居,常在一起聊天。最近他告诉我,要到北京开一个有关语文教材改革的会,会是由国家教委主办的。主办者想听一听一些做过中学教员的作家的意见,所以就请了他。韩先生在乡下做过十几年中学语文教员,对中学语文教材是很有看法的。他和我说起这件事时,我对他说,你去会上要讲这样一个意见:以后中学语文教材里能不能选一些胡适的文章。我与韩先生文字风格不同,对人对事的评价也常有分歧,但对胡适的看法却是一致的。他答应把这个意见带到会上。韩先生是敢言之士,我想,…  相似文献   

7.
叶秀峰 《南方论刊》2004,(11):48-49
我与汉林同志的交往,始于他任社科联副主席之初。由于同出身于教育,又是社科界同道,一相识便颇相知,这次拜读了他的新作《尊逊学》,对他又添了许多敬意。起敬之余,不由想谈谈对这本新作的一些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8.
儿子今年10岁,读小学五年级。他读过的书已经不少,平常表现出绅士般的小模样,特别惹人喜欢。孩子总是顺从我的意思,报喜不报忧。比如,他在学校受到欺负,基本上是我发现了他身上的伤后才肯说出口:遇到困难时,孩子总是说:“我会想办法完成的,您放心。”久而久之,孩子在我心目中是一个能够扛起责任的小男子汉。  相似文献   

9.
邵昕 《家庭科技》2008,(2):23-23
投资基金的朋友.常会犯一些毛病。我给大家总结几个典型的“病例”。 例一:有一点短期闲钱.买只基金挣个快钱。 很多投资者看别人赚钱了,手里有点零花钱,心里痒痒,想投资基金。有位投资者曾问我:“我们家前两天刚卖了一套房子。手头有一百多万元,想买点基金,过两天赚了钱再买一套房子。”我问他买多长时间,他说1个月。  相似文献   

10.
真的想骂他,他还没有来。其实也才一天半时间,可我总觉得已等了很久很久。房卡、餐卷,还有那张印制精美的宴会请柬都揣在我的口袋里。这不是一般的宴会,是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微文化节开幕前夕为招待四海宾朋而举办的一次盛大晚宴。赴宴的还有来自北京、合肥的国家、省部级领导人。人家都来了,他来了却一直没有露面。  相似文献   

11.
我和丈夫冯某于2005年10月登记结婚。结婚还不到两年,冯某就开始嫌弃我,经多方了解,原来是他有了外遏。我无法容忍丈夫的背叛行为,想与他离婚。我们在登记结婚后买有一套商品房,房产证上写的是冯某一个人的名字.该商品房的首付款18万元也是冯某的父母支付的。当时他父母没有明确表示首付款是赠与他儿子一个人的。请问,我在离婚时能否要求分割该房产?若有权分割,那么具体如何分割?  相似文献   

12.
我打电话给父亲,让他给我报一组电话号码,因为我的通讯录丢在他那儿了。他说:"等等啊,等等啊。"一等就是老半天,他都没反应。我大声"喂喂",他又说:"再等一等,马上就好。"又是半天没动静,我只好不耐烦地说:"好了,我想起来了,您不用找了。"心里感慨,父亲真是老了。下班后,我匆匆去拿通讯录。进门就见父亲拿着通讯录,远看看,近瞧瞧,好像观戏法似的。我问:"您的眼镜呢?"他像个犯错的孩子,说:"不小心弄断腿了。"我问:"那怎么不重新配一副?"他说:"昨天刚坏的,本来想哪天顺便去配。"我责怪他:"告诉我也行啊,看不清楚多难受。"  相似文献   

13.
喜鹊在屋外枝头上飞来飞去,小公鸡好羡慕:我要有长长的翅膀,可以在白云下飞翔,该多好。天鹅在村边湖水中徜徉,小公鸡好烦恼,他想:我怎么没有洁白的羽毛和那么棒的游泳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薇薇老师:您好。想和您咨询个事儿。我有一个儿子,今年5岁,特别活泼可爱。看着儿子一天天成长,我特别骄傲,同时也很失落,因为每次看到朋友新出生的宝贝就特别羡慕,真的很想再要一个孩子!儿子太孤单了,我想给他找个伴儿,我和他爸爸早晚会老去,不能永远陪伴、保护他,两个孩子再怎么说也能够相互帮衬,共同面对人生。我跟老公说了我的想法,他不同意,说再要个孩子经济压力太大。他说现在养孩子不比以  相似文献   

15.
李志坚 《快乐青春》2014,(12):46-46
有一天,法国著名画家纪雷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鞠了一躬,请求纪雷收他为徒。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疾人,便委婉拒绝了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臂,但我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却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  相似文献   

16.
老友遭遇宴席围攻 这天快下班时,接到老友的电话,说有点事想让我帮他出主意。他是一家银行的行长,平时工作很忙,我们也不常见面。  相似文献   

17.
一日,朋友对我说,阿平酒家的老板要请几个好友聚一下.也请了我。我好凑热闹。也好喝两杯。便一口答应了。谁知洒过三巡。朋友对我一番抬举后。竟一致要我为阿平酒家写篇稿子。我和阿平认识也有几年了,是因朋友常请我去他的酒店用餐才慢慢熟悉的。虽然我对阿平的印象很好,对他酒店持续上扬的“人气指数”也很佩服.但我从没有想过要给阿平酒家写稿子,给酒店写稿子,总有瓜田李下之嫌。这一回推不掉了,抵着面,不写也得写。  相似文献   

18.
1994年秋冬,我去苏州大学讲学。当时范培松教授同我在去无锡、宜兴的路上,谈到不久前开了一次讨论吴文化的起源的会议,说起无锡的一位领导做了一个学术报告,论据充分,说理性强,提出了吴文化源于无锡说。地方领导政务纷繁,“戎事倥偬”,可对被认为是死不了人的文化研究感到兴趣,倒使我暗暗称奇。于是存了一个想把他的报告找来学习的念头。碰巧那天中午,在蠡园附近的一个招待所里用膳,遇到了那位领导,但见他忙于公务应酬,我就不好开口打搅了。次年,老同学范广勤教授来舍间小叙,谈及他老家堰桥镇吴文化公园的建设,和高燮初先生…  相似文献   

19.
曾在电视里看过一个外国冒险游戏节目,搞的就是“弹射升空”“飞车越障”“高空蹦极”之类。留有悬念和容易出彩的地方是,节目邀请的嘉宾事先并不知情,到了地方才明白要参与的冒险游戏是什么。当然,嘉宾可以临阵脱逃,果如此,主持人则李代桃僵,替嘉宾去完成游戏。有一期“高空蹦极”节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片头一过,女主持登场,接着请上笑容可掬的嘉宾和他的妻子(我想,这位嘉宾表现一定相当出色)。镜头一闪,直升飞机把健壮的男嘉宾和女主持带到了一条大峡谷上空,全副武装的嘉宾几次试着探身出去(我想,无论如何他会勇敢地跳下…  相似文献   

20.
正广秀老师:我与老公结婚6年,育有一子一女。婚前,他告诉我,他父母天天吵架打架,所以他想要一个贤惠的妻子,过安稳的生活。因为爱情,我不顾家人反对和他结婚。婚后,他虽然爱我,却常在不顺心时对我恶语相向,每次骂得我死去活来。在这样的婚姻里,我备受煎熬,不止一次想过离婚,但我经济能力有限,况且觉得他还爱我,所以很纠结痛苦。面对这样的老公,我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