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要打孩子     
天津市妇联设立了一个反家庭暴力热线,开通两个月来,共接到近400个电话,其中有近20他家长反映遭到子女的打骂,这些子女都是十五六岁的中学生:专家在调查这些挨了孩子打的父母时,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都曾打过孩子,而且有的孩子就是在爸爸妈妈的拳脚下长大的。  相似文献   

2.
有些时候,孩子淘气,家长没有办法,就打他几下。打孩子实在是一种不好的教育方式,在很多时候,这种方法会使孩子越来越不好教育,但是,打孩子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这里告诫家长,孩子的身上有四处绝对不可打,否则会引起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不打扰孩子     
罗兰 《家庭科技》2022,(5):24-26
当前,网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不用上班的父母可以全程督促,防止孩子上网打游戏;对于要上班的父母,其孩子的网络学习效果一言难尽。此时,孩子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让孩子主动、专注地学习?家长不妨尝试3个“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孩子的话题一直是人们热衷于讨论的话题之一。然而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过度教养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那么,什么是过度教养呢?过度教养会对孩子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大量研究证实,早期缺乏教养(被父母打骂、缺乏营养、被父母忽视)对孩子成长发展不利。然而,今天的很多父母可能走到了另一种极端,即过度教养——为了使孩子  相似文献   

5.
正我见过这样的父母:超市里,看到货架上的坚果,随手就剥几个给孩子吃,没人看见就以为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小区里,两个孩子抢玩具,一个孩子着急了,挥手就打另一个孩子。家长忙过来让孩子跟对方赔礼道歉,可又分明抑制不住自己的得意,跟别人说:"我家娃是不会吃  相似文献   

6.
正孩子被小朋友打了,还手,还是不还手?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家长。有的家长主张"别人打你,你就打他!"有的家长主张"告诉老师",有的家长甚至会出面交涉。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不同,看看专家怎么说。表达抗议甚至还手"打架看似小问题,却影响孩子性格成长,家长不愿孩子当‘狼',也不忍心孩子当‘羊',失去自我保护能力。"儿童教育专家冯德全教授认为,不能简  相似文献   

7.
安文 《家庭科技》2013,(10):20-21
孩子上学后开始步入群体生活,如何让孩子在群体环境中健康成长,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对于父母来说,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其他同学的欺负。的确,在校园里,由于多方面因素,一些孩子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和捉弄。受欺负的形式也很多,有的孩子被辱骂,有的孩子被别人取外号,有的孩子被打,有  相似文献   

8.
彭彭非常活跃,吃饭时总是围着饭桌跑来跑去,他奶奶就在后面追着喂.一个多小时过去,饭还没吃下半碗.彭彭爸妈觉得这种习惯不太好,哄也哄过,骂也骂过,甚至还打了不少次,但有奶奶护着,他一点儿也不怕.医生了解彭彭的情况后,建议孩子父母多跟奶奶沟通,并告诫单纯粗暴地打骂孩子会造成小孩情绪不佳,肝气不舒,反而会影响他们的脾胃运化功能,进而加重厌食.  相似文献   

9.
外界事物有侵蚀孩子的一面,也有促使孩子长大的机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家长只有先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且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局内人,才有说话的声音和分量。在教育的发言权上,家长唯有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7岁的女儿回家,嘴里念念有词,用稚嫩的声音在唱一首怪里怪气的歌。我留心听了听,歌词不是小孩子的内容,便问:"宝贝,你唱的是什么啊?"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有家长反映孩子总是以买学习用品为由向家长要钱,家长觉得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对于孩子的零花钱,家长应该怎么合理控制呢?让孩子知道钱来之不易家长不要避讳在孩子面前谈到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容易,可以带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看一看,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并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而是靠自己辛勤的双手换来的。只有付出,才有回报,让孩子体会大人的辛苦,珍惜父母的每一分血汗钱。让孩子学会记账要从孩子拿到第一笔零花钱开始,家长要有意识  相似文献   

11.
钟合 《家庭科技》2014,(8):18-18
9月份孩子们就要步入幼儿园了。科学地讲,幼儿第一次走出家门,全天候生活在陌生的环境里都要经历"分离焦虑期"。每一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那么如何让孩子较快度过分离焦虑期呢?家长态度要明确同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孩子能很快适应环境,有的孩子却需要很长时间。明智的父母会对孩子说:"我们去单位上班,宝宝也要到幼儿园上班,下班了我们才能见面。"送孩子入园时,家长不能流露出难舍难分的情绪。  相似文献   

12.
曾有友人问我:如果小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你会不会打他呢?我为之愕然。我不会,绝对不会打他,不是因为他很听话,而是因为我们用语言就沟通得很好,从未想到有哪些矛盾与冲突需要用暴力来解决。 从孩子初涉人世那时起,他们就对我们家长最为信赖,最为依恋。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孩子把父母的话当做耳旁风,甚至事事对立,直到做出远非双亲  相似文献   

13.
有些父母会经常说,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啊?要我说,那得看他是在什么问题上不听话。比如说,孩子喜欢蓝色衣服,你非让他穿红色的:孩子喜欢学电脑,你非让他学钢琴……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清晨,在幼儿园门口总会有个别哭哭啼啼、不肯入园的孩子,这是家长常常遇到的难题之一。 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往往都有些原因,比如不愿离开父母、和小朋友们发生了不愉快的争吵、受到老师的批评等等。由于孩子还未曾学会应付各种问题,因此选择了逃避的方式。这时家长该怎么办呢? 首先,找出孩子不愿去幼园所的真实原因,方法有  相似文献   

15.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小的时候很依赖父母、特别听父母的话,可是慢慢地孩子就变得逆反、不听话了。为什么自己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感觉快把孩子"弄丢"了呢?的确,外面的世界对孩子的诱惑很大,电视、网络、商家,时时刻刻和我们争夺着孩子的思想和欲望。家长要想不"丢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和孩子建立互相联系的"精神脐带",不断给孩子输送爱的养料。这个"精神脐带"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经常与孩子聊天,并养成与孩子聊天的习惯。父母为什么要和孩子聊天很多家长会奇怪,"聊天"还有用?在他们看  相似文献   

16.
筱秋 《家庭科技》2008,(9):45-45
孩子该上幼儿园了,许多家长在择园问题上常常犯难:究竟交高价、挤破头给孩子报“名园”,还是找个离家近一点、水平一般点、班级人数少一点的普通幼儿园?怎样才能给孩子选一所合适的幼儿园呢?  相似文献   

17.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让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父母以身作则最关键。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坏习惯,在孩子的成长中坏习惯可能就更多了。因为他们还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与"错",所以要靠家长告诉孩子。对于一些坏习惯,如果家长只是口头上对孩子说:"不对!不能这样!这样做是错误的!"但家长自己却没有遵守,也没有纠正自己的行为,那么这些坏习惯就会影响孩子。孩子的眼睛时刻  相似文献   

18.
正家里有0~6岁的孩子,家长可要注意了,这些父母常对孩子说的话,很可能造成孩子的误解。"做得好"如果每次孩子做好了某件事,父母都用"好孩子""做得好"来表扬,孩子会将父母的称赞和肯定当成以后再做这件事的外在动因,而不是自愿去做这件事。所以,下次孩子再做好某件事时,可具体告诉孩子好在  相似文献   

19.
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只是有时教育方法会走入误区,以致觉得自己做家长真是很失败,连孩子都教不好。以下是我在教育儿子中的一些感悟,但愿能对和我一样迷茫的家长有些帮助。孩子到了青春期,做父母的尽量不要指责他,而应该多鼓励,多夸奖,和孩子一起成长。当然,最重要的是不和孩子较劲。我儿子是班里最顽皮的孩子。从小学的无忧  相似文献   

20.
王海娟 《家庭科技》2014,(11):21-21
很多孩子都觉得家长太唠叨,比如对一件事情刨根问底、反复询问等。要让孩子耐心听话,就不要做一个唠叨的家长!家长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这种状况。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家长操心,但有些事情是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的。家长要能分清楚什么事情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应付,什么事情需要帮孩子一把。在一些小事上,如果再三提醒,孩子当然会嫌父母唠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