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鸡三足”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国时期有一派学人,专门喜欢推敲事物名称和实际如何相当,得出了许许多多有悖常识的论题,惊世骇俗,日与人辩;因而被称为“察士”与“辩者”,或者叫做“形名之家”与“名家”;近世以来,更被谥以“诡辩家”的恶名,视为学术界的贫嘴汉。辩者们的论题中,有一题叫“鸡三足”。据他们自己在《公孙龙子》中解释说,鸡有三足的理由是:“谓鸡足一,数足二;二而一,故三。”(《公孙龙子·通变论》)所谓的“谓鸡足”,是说名义上的鸡足,或足之名,或足之所以为足者;所谓的“数足”,则是实际上的足,或足之实,或足之为足。辩者们当然…  相似文献   

2.
亲友团聚,家宴大多离不了鸡鸭,这里介绍几则家常烹调方法。一、油淋仔鸡 原料:光仔鸡1只,绍酒、酱油、辣酱油、白糖、醋、葱段、姜丝、味精、白胡椒粉、熟猪油各适量。 做法:1.将鸡开膛,挖出内脏,斩去脚,洗净晾干。酱油、绍酒放入碗内调和后,均匀地抹在鸡身上,腌数分钟。2.熟猪油或生油下入锅内,烧至七成热时,把鸡放入炸至金黄色,捞出沥油,斩块装入长盘,摆成鸡的形  相似文献   

3.
芮文浩 《晋阳学刊》2008,(5):122-123
《史记·孝武本纪》载:“是时既灭南越,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至百六十岁。后世谩怠,故衰耗’。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焉。”“鸡卜”,张守节《正义》解释为:“鸡卜法,用鸡一,狗一,生,祝愿讫,即杀狗煮熟,又祭,独取鸡两眼,骨上自有孔裂,似人物形则吉,不足则凶。今岭南犹行此法也。”这一段文字说明张守节以唐代岭南习俗解《史记》“鸡卜”之法,然而结合裴驷《集解》及《汉书·郊祀志》颜师古注引李奇“持鸡骨卜,如鼠卜。”之语来看,我们对“鸡卜”之法还是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4.
鸡龙是朝鲜半岛新罗神话的角色,不同版本记载不同,或载为鸡和龙,或载为鸡龙。究竟是鸡还是鸡龙,显然是一个问题。从鸡龙的形象起源来看,尽管鸡龙形象并不多见,但早在红山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鸟首蛇身的鸟龙形象,与鸡首龙身基本相似。朝鲜半岛南部的神话中出现鸡龙形象完全是可能的,朝鲜半岛南部也有红山文化传播的印迹。  相似文献   

5.
12生肖是以12种动物轮流值年,计算的方法很简单,即诞生年代除以12,除到最后,小于12的余数,按照下列数字表对应生肖动物:零为猴,一为鸡,二为狗,三为猪,四为鼠,五为牛,六为虎,七  相似文献   

6.
韩湖初 《学术研究》2000,2(8):119-121
本文在综合分析、引证以往的研究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认为何新先生提出的“盘古神话由印度传入”说的四点理由(大梵神与盘的音训相通、梵神与盘神均自鸡蛋生、梵与盘均半分鸡卵而成天地、梵历360劫与盘古经三万六千年造天地之数相关)不成立。  相似文献   

7.
“飞鸡”成抢手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人养鸡,都是想方设法让鸡生活在安静的环境里,因为这样才能让鸡多下蛋、多长肉。在山东泰安,有一个叫李平的人却天天把鸡往树上赶,把家鸡养成“飞鸡”,能飞到三四米高、七八米远,鸡肉味道比放养的鸡还好,成了抢手货。李平靠养“飞鸡”成了富翁。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8,(9):156-164
《汉书》刘贺传记其行至济阳"求长鸣鸡",此长鸣鸡为何物?为何求长鸣鸡?求长鸣鸡的行为为何不当?这些问题,颜师古及后世注家都没有解决。通过探究,长鸣鸡实际上是一种斗鸡,刘贺求此鸡是为了斗鸡玩乐。汉代社会流行斗鸡,斗鸡及通过斗鸡赌博等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汉代统治者曾对此行为加以打击。刘贺居丧期间求长鸣鸡,说明其确有耽于玩乐、不守礼法的一面,《汉书》记其诸般劣迹,并非无据。  相似文献   

9.
《快乐青春》2007,(8):38-39
整个鸡家族都不甘心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任人宰割,供人食用.鸡王决定扭转鸡家族的命运,于是就召集幕僚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光鸡一只750克。将鸡洗净,把盐、味精、麻油和酒调匀,擦遍鸡身,鸡腔内放入姜茸和葱。置盘内上笼用旺火蒸15分钟至熟取出,斩块装碟。锅内放油,倒入切好的  相似文献   

11.
哈尼族名菜两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筒鸡 以竹代锅,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有悠久的历史。竹筒是哈尼族世代相袭的炊具。竹筒鸡是将鸡、火腿等原料,装入青竹筒中煮制而成。 特点:竹的清香和鸡的鲜味融为一体,鸡肉酥嫩,火腿咸香,汤汁鲜甜,别具一格。 制作:1.将600克重的嫩公鸡1只宰杀治净,鸡  相似文献   

12.
小鸟的悔恨     
吕华阳 《快乐青春》2010,(11):74-74
有只小鸟儿羡慕游手好闲、养尊处优的鸡。它放弃了飞翔,加入了鸡的行列。  相似文献   

13.
本校师生论文摘编《漫说鸡入六牲》作者王炜民原载《文史知识》1996年第9期六牲,指马、牛、羊、猪、狗、鸡,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六种肉类食品.其中鸡是唯一被列入六牲的家禽。鸡为什么能获此“殊荣”呢?大概是因为它比其他鸟羽类动物有更多用处。首先,鸡可以“司...  相似文献   

14.
怪味投诉     
《快乐青春》2007,(9):91
黄鼠狼投诉鸡 事实和理由:我多次诚心诚意去给鸡拜年,可它每次都让我吃闭门羹.鸡的这种行为损害了动物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败坏了动物王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5.
浅谈文昌鸡产业化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昌鸡是美食品牌产品 ,与临高乳猪、东山羊、加积鸭被称为海南省四大名吃 .要发展文昌鸡产业 ,必须加强文昌鸡的信息网络建设 ;搞好提纯复壮、育种、生产与销售的有效结合 ;要做好规模与效益的统一 ;同时必须加强文昌鸡产业标准化建设和市场的调控力度 .加入WTO后 ,文昌鸡产业发展应采取加强与国际的合作和技术交流 ,抓好文昌鸡业生产的卫生与安全 ,实施文昌鸡保护工程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教育“内卷”的加剧,“鸡娃”一词从网络发源并在社会中快速流传。“鸡娃”的核心要义在于父母在子女教育中深度参与。文章在立体勾勒父母教育参与行动的现实图谱的基础上,从制度与文化两个维度揭示了“鸡娃”现象背后的时代性根源。从制度层面来看,选拔型考试制度、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教育市场化与独生子女政策等激励了父母的“鸡娃”动机,而文凭通胀、教育资源失衡、教育资本化与减负政策等又规制了家长的教育选择,反向刺激了家长的“鸡娃”需求。从文化层面来看,为了让子女“出人头地”,被内化的精英教育观演化为对名校的执念,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作出了“鸡娃”的选择。而作为一种增值性文化产品消费,家长“鸡娃”除了意在购买课外服务,也是在购买一种阶层区隔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17.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天门上有二神马,披马衣,绘花纹,盖即所谓“文马”,模拟西戎名马之有纹者。文马较占老之名称应是“鸡斯之乘”。除《山海经》郭注引《六韬》外,《淮南子·道应训》亦谓:“鸡斯,神马也。”鸡斯语讹为《逸周书》《山海经》《说文》洁黄、吉皇、吉良(或云,吉黄、吉良为吉斯之黄马、良马,待考),吉黄又音变为《穆传》之渠黄、《文选》李注引《瑞应图》之吉光,而《逸周书·王会》古黄之古则吉之误字也;鸡目、鸡尾之颈,容或有之,然云“鸡”则亦从“鸡斯”附会也。而“文马”者,初谓其毛色有花纹,后乃以彩绘于马衣以象之。鸡斯文马之来源于西戎,诸书无异词。鸡斯  相似文献   

18.
大王洞     
《中文信息》2007,(9):25-25
大王洞位于安徽池州市贵池区牌楼镇大山村,古称穿山洞。后因洞旁建有贵佑大王庙,改称为大王洞,洞内干线总长二千余米,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由大王洞府、天桥奇观、神仙河谷、高山平湖四个景区组成。洞府分五个大厅,上百个景点,主要景观有“飞瀑迎宾”、“凤鸡金山”、“古松夕照”、“龙湖曲桥”、“大王神像”、.  相似文献   

19.
汉语里有一组同时含有“鸡”和“狗”两种禽畜的成语,如:鸡飞狗跳、瓦鸡陶犬,姑且称之为“鸡狗”并现成语,很值得研究。 最早的“鸡狗”同现的成语是“鸡犬相闻”,语出《老子·道德经》:“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相似文献   

20.
一、金华玉树鸡 原料: 鸡1只,火腿1块,香茹15朵,葱3根,姜5片,酒、淀粉、盐各适量。 做法: 1、将鸡治净,整只以葱、姜、酒腌约1小时。香菇泡软去蒂。 2、香菇、火腿与鸡置大碗内,盖上盖子,以强火煮15分钟,取出鸡汁留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