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华佗师蜘蛛     
一天,华佗外出,遇到一位采桑女被黄蜂螫伤。采桑女见是华佗,遂恳请华佗为其医治。 华佗采用一般的解毒药,医治无效。他先后到民间拜师,查找医典,都说此地黄蜂剧毒,无药可治。  相似文献   

2.
华佗收礼     
厉实 《快乐青春》2014,(9):17-17
东汉末年,有位郡守得了不思饮食的重病,久治不愈,专程请名医华佗来给他治病。华佗认真切脉后,既没开药,也没针灸,而是一言不发地抬腿走了。郡守见状,以为招待不周,忙派人送去丰厚的礼物并请华佗吃酒宴。一向不收礼的华佗不仅如数收下了礼物,还去赴宴。十几天过去了,华佗那里仍没有动静。  相似文献   

3.
华佗(141—208)是我国后波时期一位杰出的大医学家。范晔,《后汉书·华佗传》说:“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并说他“精手用药,处剂不过数种。心识分铢,不假标量”。他还发明了全  相似文献   

4.
华佗是我国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关于华佗的籍贯、生卒之年、死因,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笔者就此三疑,作一浅析,以求正于诸君。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战乱以及饥荒、疾疫危害着人民的生命,使医学发展十分显著,尤其是中医外科医术成为当时医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葩,而华佗则成为中医外科的鼻祖。在华佗医术的影响下,该科专著多达10余部。其后,中医外科名医代不乏人,各类惊人的医术病例史不绝书。  相似文献   

6.
杨力 《家庭科技》2010,(1):30-30
古有华佗发明五禽戏,活到90岁而步履矫健,耳聪目明。这里向大家推荐一种养生十禽戏,经常练习可煅炼身体各个部位.益寿延年。  相似文献   

7.
<正> 对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能作孤立、静止的研究,必须充分掌握资料,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过去,魏晋南北朝史中的一些问题似乎已经解决,已成定论。但是,当我们把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考察,往往会发现过去的结论错了。有些问题似乎很棘手,难解决,但一放到事物的联系中去考察,就可迎刃而解。下面讲两个我感受最深的事例。其一,关于华佗。华伦能断肠湔洗,劈脑出虫,为外科医圣,这似乎已成定论。但这只是根据《后汉书》、《三国志》及《搜神记》。当我读到陈寅恪先生《寒柳堂集·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时,不能不使我的看法发生改变。陈先生把华佗故事放到一个更大系统即天竺佛教  相似文献   

8.
医改五策     
几千年来,中国名医甚多,古有医圣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近如北京四大名医肖龙友、施今墨、汪逢春、孔伯华等等.这些人之所以成为优秀医生的楷模,均系医术高超、医德高尚.  相似文献   

9.
在古徽州,许多有志之士“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立志苦学,潜心钻研,悬壶为业,济世救人,造就了灿若繁星的新安名医和绚烂辉煌的新安医学,故古微州有“北华佗南新安”之美誉。这其中,一代新安名医徐春甫,就是新安医学的集大成者和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0.
医改五策     
几千年来.中国名医甚多.古有医圣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近如北京四大名医肖龙友、施今墨、汪逢春、孔伯华等等。这些人之所以成为优秀医生的楷模,均系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然而,如今评选优秀医生,这“两高”不够,还须再加上一“高”——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1.
樊阿,东汉末年华佗的学生。华佗见他体质较弱,便传授给他秘方——漆叶青粘散。樊阿常服此散,寿至百余岁。樊阿养生之道,就是针对自己虚弱之体,常服滋补强壮、延年益寿中草药养生,也可健康地活到百岁。 漆叶青粘散,青粘是主药。关于青粘,古医家有两种解释,一认为青粘是黄精。古代道家养生家多倡此说,因为道家将黄精视为长生  相似文献   

12.
明清灾害与民间信仰的形成——以江南市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以来 ,江南水乡的天灾人祸在人们的信仰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首先 ,对历史上治水有功的杰出人物进行神化 ,或把佛道的观音、龙王等神区域化 ;其次 ,在神化华佗、药王的同时 ,妄用医巫到了变态的程度 ;复次 ,在战后的生活与生产中 ,重塑了保佑地方与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人与神。灾害 ,长期而直接地威胁到人们的基本生存 ,这种自然与社会的破坏性与不可抗拒性 ,以及生命在灾害面前的脆弱无奈与随机偶然 ,决定性地影响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们的意识与信仰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7,(4):160-166
血防之初,长期遭受"瘟神"摧残的疫区人民,对新政权血防能力心存怀疑,认为新政权同旧政权一样,不可能医治好"华佗也难医"的血吸虫病。党和政府则把血吸虫病隐喻成"反动旧政权",将血吸虫病的蔓延归结为旧政权反动统治造成的结果 ,把"消灭血吸虫病"作为展示新政权优越性、建构新政权合法性的重要途径。血防运动中广大党员、干部发挥优良作风,为新政权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新政权消灭了给疫区群众带来巨大灾难的、旧政权无可奈何的血吸虫病,极大地提高了疫区人民的健康、生产和生活水平,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对新政权政治合法性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14.
正古代体育的仿生在古人的心目中,熊是勇气的象征,鹤是长寿的代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模仿熊、鸟活动特点的"熊经鸟申",作为谋求强身、长寿的锻炼手段;到了西汉,又发展到凫浴、猿蠼、鸱视、虎顾等伸展肢体的体育仿生;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导引图》上,还发现有鹞背、猿滹、龙登、鹤口等仿生锻炼形态;后汉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汇编出效仿虎、鹿、熊、猿、鸟动作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养生观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相合”是我国古代养生观的理论基础。先秦道家为“清虚派”,倡清静虚无,合于混沌。先秦儒家、医家为“运动派”,倡顺天而动、宣畅气血。汉人以人体比附天道,确立人体小宇宙观。刘安、王充、魏伯阳承“清虚派”,倡静反动,建立“逆从阴阳”的“生命逆向演化说”。董仲舒、荀悦、华佗则倡导运动宣通,建立“顺从阴阳”的“顺天尽寿说”。晋嵇康首合动静之论,唐孙思邈倡动静相宜,宋陈抟《太极图》将“生命逆向演化说”具体化、程序化。静中有动的古代行气术结晶——内丹大小周天行气法和动中有静的古代导引术结晶——太极拳,则是上述理论综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西安南郊有座疑难病医院,她在各方的关怀下,在冷嘲热讽中,在众多疑难病患者的赞扬声中,坚实地走着自已的路。 医院院长余文新,一位民间中医,一位医学世家子弟,靠自已的胆识和双手,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数不清的患者解除了痛苦,由他经治的病人送来的牌匾就是他心血的结晶。“神医”、“华佗再生”、“手到病除”、“妙手回春”、“再生扁鹊”、“救死扶伤”的锦旗挂满了他的诊室。为了病人,他吃在医院,住在医院。他家离医院不算远,可一忙起来便几大不能回家。他说:“我以前以为‘废寝忘食’这个词不过是一种夸张,可现在我深深体会到这个词的含义。有时为了某个病人忙到凌晨一两点,躺到床上才想起晚饭还没吃呢!”  相似文献   

17.
<正> 新编《词海》注“熊经鸱顾”为:“犹熊经鸟伸。古代的一种体育运动,可以养生延寿。《后汉书·华佗传》‘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李贤注:‘熊经,若熊之攀枝自悬也;鸱顾,身不动而回顾也。”这里关于“熊经”的解释,不言而喻是赞同李贤的注。此说还见于新《辞源》、《中文大字典》、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医古文》教材等书。然此说正确与否,有待商榷。“熊之攀枝自悬”,显而易见其两手当成上举貌。根据马王堆三号汉墓帛画导引图第28“熊经”图的摹本,其姿式为:一男子两腿直立,两手明显向前下方凌空环抱,如同熊之直立貌。经有关专家鉴定此为“西汉早期的导引图”,是目前离华佗时代最接近最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近现代中国古典医学的阐释与古典医学的本来面貌之间有一定差异.在西学东渐和科学主义深入人心背景下,即便是古典医学的拥护者也在不自觉中受到了西方医学的巨大影响,从而形成了如此的思维模式:在对西医强大压力进行反弹的时候,传统医界实际上是在照着西医的样式反复阐明自身的“科学性”,在站到西医对面的同时也成为其映像.对待所谓迷信问题时除了有简单的回避之外还有从心理学等角度出发所做的“科学解释”,讨论者即便意见完全相左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以西医为标准衡量古典医学.民众心目中“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观念一方面是对西医快速疗效的承认,一方面是对中医价值的重新阐释.近百余年来国人对于中国古代手术的重新审视也可以反映这样的问题,面对西学的侵迫,中医界不仅有迎合或回避,也有信心的重建,一旦其中有与近代医学理念相契合的个案,往往就成为中国传统医学成就的象征和骄傲.由不相信其真实性到骄傲弘扬,国人近二千年来对待华佗外科手术的态度是一个典型例证.在医学分科、药典问题上也可看到西学影响的痕迹,无论是强调中国分科之古老,还是强调《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其实都在有意无意以西学为衡量标准,并且“套用”了西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跌倒的小孩,倘若没有大人看见,哭一会儿就会自己爬起来。如果看到有大人注意,就会一直哭,直到被哄舒服才罢休。每个成人的心里,都住着这样一个小孩。被满足,是人的本能。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最痛苦的是,够得着的,却得不到。最痒人的是,好像能够着,但就是够不着。至于无论如何够不着的,看一番,赏一番,然后一阵风,一场空,一帧迷蒙给黄昏。  相似文献   

20.
刘振涛简介     
《船山学刊》2009,(4):F0003-F0003
刘振涛,字涛声,号云山,别号莲心草堂主者。1937年生,湖南长沙宁乡人。湘潭市政协正县级退休干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老年书画家协会理事,湘潭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市老年书画家协会会长。幼入私塾,打下了良好的楷书基础。1959年大学毕业后,先后从事教育、文化和文史研究编辑工作。数十年间,诗文书画常习不倦。书法工楷书,擅行书、草书,亦能隶、篆。知命之年,转益多师,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书风:雄而秀,雅而健,沉着痛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