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一个跌倒的小孩,倘若没有大人看见,哭一会儿就会自己爬起来。如果看到有大人注意,就会一直哭,直到被哄舒服才罢休。每个成人的心里,都住着这样一个小孩。被满足,是人的本能。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最痛苦的是,够得着的,却得不到。最痒人的是,好像能够着,但就是够不着。至于无论如何够不着的,看一番,赏一番,然后一阵风,一场空,一帧迷蒙给黄昏。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大,四海蜚声。崛起于皇城天都,绚烂于牡丹花城。师德高尚,鞠躬尽瘁以传道;学风淳朴,立雪有敬而求成。明德博学,频切问以近思;日新笃行,常充识而远恒。共和新立,初发轫于京津;溯夫丙申,复迁徙至洛城。蓟沽两地,以汽、拖为肇基。九朝古都,数变更成斯名:时维戊戌,工院创;期逢庚子,机重农。洎至壬戌,农机改,工学院复其号;时序壬午,三校并,河科大定其鼎。弥河南缺失之憾,领中州科大之黉。筑巢引凤,沐历史之沧桑;栽桐招凰,感岁月之峥嵘。邦国可兴,须人才之培育;民族有望,必庠序之昌盛。两度壬辰,几多先贤肇敏;一轮华甲,万千师生同庆。  相似文献   

3.
刘振涛简介     
《船山学刊》2009,(4):F0003-F0003
刘振涛,字涛声,号云山,别号莲心草堂主者。1937年生,湖南长沙宁乡人。湘潭市政协正县级退休干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老年书画家协会理事,湘潭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市老年书画家协会会长。幼入私塾,打下了良好的楷书基础。1959年大学毕业后,先后从事教育、文化和文史研究编辑工作。数十年间,诗文书画常习不倦。书法工楷书,擅行书、草书,亦能隶、篆。知命之年,转益多师,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书风:雄而秀,雅而健,沉着痛快。  相似文献   

4.
热爱生活有很多种方式,最简单直接的就是过小日子。在精彩刺激也急功近利的大时代,你焦虑又亢奋,忙碌又疲惫,很难偷得浮生半日闲,每每忽略了自然的四季、内心的风景和生活的本来面目。春发,夏长,秋收,冬藏。春赏花,夏观瀑,秋采红叶,冬踏白雪。春安,夏泰,秋吉,冬祥。  相似文献   

5.
《豫园诗集》附词一卷,王康撰。王康,字燕贻,号豫园,江苏宝应人。生卒年不详。王善继子。康熙十一年(1672)乡试第一,早卒。(《重修扬州府志》卷六二)著有《豫园诗集》,有郭昂康熙十一年序,收词28阕。清抄本,南京图书馆藏。《知稼轩诗》附词一卷,王泰甡撰。王泰甡,字鹿宾,号芝圃  相似文献   

6.
羌族老人曾告诉过我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粗糙的长毛的人想得到金子。他放羊时到原野山地去找,每次空手而归。神给他托梦,要他烧砍荆棘,烧火地,挖土巴,种下青稞。金子会长出来。夏砍火地,秋种,冬守,春护。到了青稞成熟,但见青稞丰貌,没见金子。青稞收割上房顶架,挡住太阳光,耀眼的金色阳光树立在自家房上,一壁光亮如金子。而猴毛人也成为一个漂亮的男人,据说他后来与天女木姐珠结婚。繁衍羌族子息。  相似文献   

7.
一帮小学时的老同学,毕业40年后聚会。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组织者还邀请到了王老师。她是还健在的唯一老师,已退休回到了城里。当年我们这些山里娃,也都两鬓微白,步入中年。久远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一位女同学拉着王老师的手,激动地说,王老师,您教我们三年,您知道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吗?王老师摇摇头,女同学说,您给过我的一张餐巾纸。那天,家里出了事,我心情不好,上课时老走神,心不在焉。任课老师很生气,让我下课后到办公室一趟。在办公室里,那位任课老师再次狠狠地训斥了我,骂我自以为是,骄傲自满。  相似文献   

8.
王闿运未刊手书册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一教训子女,正齐家之学,要不外致知格物,使其情通而已。然得子女之情,难于国人。圣王纳谏,多方诱掖,尚不能得尽言。父子之分太严,母女之情至密。欲其知恶知善,喻道格非,蒸蒸太和,绳绳戒慎,盖古今所罕觏也。尧立九族,鲧则圮之。知当时大臣,别有远见。三代建立宗法,以辅邦家。至今宗法久废,族谊仍在。一家富贵,族人怨望,陵弱恨疆,以为天经。张口百忍,遂成雠敌。既不可行法,又无所用恩。于是有丹朱鼓瞍之谈,委之于天数;脊令棠棣之喻,怀之于独宿。子女已成路人,族众翻同反间,岂无学所能御哉!故必正心修身,先立其型;…  相似文献   

9.
《全清词·顺康卷》第13册第7368页:"黄坦,字朗生,号省菴,山东即墨人。明侍御镜岩公长子。副榜贡生。官浙江浦江知县,洁己爱民。后辞归,不再出。里居澹泊,自号秋水居士。弟塽、垍,皆善诗词,多有倡和。年八十余卒。有《紫雪轩诗馀》。"谓黄坦是镜岩公黄宗庠长子,不确,应是黄宗昌长子。《同治即墨县志》云:"黄坦,字朗生,号惺菴,宗昌长子……由副贡令浦江,洁己爱民。以  相似文献   

10.
马德 《家庭科技》2012,(12):10-11
一伙自称是朋友的人聚会。大家都有点高兴了,彼此称兄道弟,亲热得一塌糊涂。客厅的一个角落里,主人家的孩子豆豆,正摆弄他的玩具,独自玩耍着。又一个朋友来了。撤下去的酒,重新回到了桌上。有好事者把豆豆喊过来,指着新来的人说:"孩子,快叫,这是你杨叔叔。"其他人随声附和,这是我们最敬重的哥哥,也是你最亲的一个叔叔啊。  相似文献   

11.
留一半甜瓤     
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家,热得满头大汗。打开冰箱一看,里面竟然冰着半个西瓜。我喜岀望外,拿出来,三下五除二,啃了个干净。正在这时,妻子徐蔓也回家了,一进门就嚷嚷:"渴死了,热死了!"打开冰箱一看,她愣住了。我告诉她,那西瓜我吃了。她脸上掠过一丝不快,连忙拿杯子去倒水。一提水壶,里面也是空空如也。她一下子冒火了,"你也不知道烧点水。回家这么长时间都干什  相似文献   

12.
夏枯草入药,在民间流传着一段美好传说。古时有一位书生名茂生,为人厚道,自幼攻读五经四书,然而却屡试不第。因此,茂生终日郁闷,天长日久,积忧成疾,颈部长出许多瘰疬,蚕豆样大小,形似链珠。众医皆施疏肝解郁之法,但无效,病情越来越重。这年夏季,茂生之父不远千里去寻找药仙神农。一日,茂生父来到一座山下,只见遍地绿草茵茵,百花盛开,似入仙境。这里竟是神农的药圃,茂生父向神农诉说了自己的苦衷。  相似文献   

13.
正《宋诗纪事续补》卷一四有刘彦修,小传说:"彦修,字子羽。《五灯会元》称为‘宝学刘彦修居士’。"按:刘子羽,字彦修,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五夫里人。少以父任补将仕郎,积劳转宣教郎。靖康元年,为河北河东宣抚司书写机宜文字,以功转朝议大夫,除直秘阁。建炎元年,以秘阁修撰知池州,除集英殿修撰,知秦州。建炎二年,召赴行在,除枢密院详检文字。建炎三年,除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建炎四年,除徽猷阁待制。绍兴二年,拜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除宝文阁直学士,故而有刘宝学之称。绍  相似文献   

14.
古文与科举     
文章达意,自古而然,不平则鸣,言为心声,郑重其事,则以立言称之。韩愈倡文以载道,乃孔孟之道,此后,文章的道学化、科举化愈演愈烈。科举选士,意在德才。以文章入科考,无非衡其才而量其德,唯贤是举,隋唐以来,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续上期)鼻窍保健揉鼻根。两手食指位于鼻根,用力挤压穴位,再由鼻根向鼻翼两侧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滑动按揉。动作宜缓慢,用力均匀,每次10分钟。捏鼻孔。拇指与食指捏鼻孔,一捏一放,每分钟60次左右,用力均匀,以鼻有酸胀感为度。每次5分钟。揉鼻梁。右手食指指面位于鼻尖部,以顺时针和  相似文献   

16.
“濯足长流 ,抽足再入 ,已非前水”。真可谓“逝者如斯夫”。申去酉来 ,一元复始。雄鸡一声长鸣 ,惊破茫茫夜色。于是乎 ,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 ,车轮滚滚 ,马蹄哒哒 ,机声隆隆 ,人语沸沸。新的一天 ,新的一年 ,在鸡鸣声中铺开了斑斓的画卷……值此辞旧迎新之际 ,笔者就如何办好社科类期刊 ,几多感慨。在此倾吐衷言 ,以期与广大作者、编者和读者齐磋共勉。学术期刊 ,属于“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的事业 ,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它既是精神产品 ,又是物质产品。白纸黑字 ,传播广泛 ,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相似文献   

17.
芸豆与竹竿     
程刚 《快乐青春》2014,(10):53-54
古时有一个年轻人误人歧途,当了小偷。一次偷窃时,被人发现打成了重伤。痛定思痛,他决定改过自新。他到寺庙里静心思过,可总觉得众僧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在背地里议论他。他痛苦无比,无法释怀。一天,大师找来竹竿带着他去菜地给芸豆搭架。年轻人心情不好,干活很消极。大师便笑着对他说:“施主你看,这芸豆秧苗晶莹剔透,清新碧绿,多么美丽,可把这干巴巴的竹竿插在它旁边,它的美丽就好像失了色。”“可不是嘛,师傅。”他有些悲观地对大师说。“可芸豆没有竹竿长不成,看来,竹竿虽丑陋,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师略有所思地对他说。  相似文献   

18.
天冷,友人来短信:能饮一杯否?眼前立即幻起了一炉炭火。咕嘟咕嘟的火锅,暖肚,慰心。舀一勺汤,油皮在沸,白气喧腾,咽下滚烫的一口,呀,直烫得喉舌恨不得缩回去。记得茅威涛的越剧伍女拜寿》一个"奉汤"的唱段,里面茅威涛扮演邹士龙,唱道:"姑娘,姑娘啊,请姑娘放心喝下这暖肚汤……半路上见你昏倒在地,怎禁得冰雪满地朔风狂。"它告诉我,落魄的人走投无路,所要的只是一碗汤。人生衫薄不挡寒,有~碗汤,胜过得意时的金满箱、银满箱。在乡村生活的那些年,能喝碗热汤算件幸事。清汤寡水和贫山瘦水养出的人、物,却醇厚无比。1970年代末,我读小学,山区罕见西瓜,都是从山外运来,价格不菲。邻居黄三的父亲在供销社上班,钱多,实诚,很尊敬我的爷爷。每年暑假,总有那么几次,黄三会捧着西瓜送给我爷爷尝鲜。其实每次也不过两三小片,瓜种不良,个头小,瓤子大半白小半红,但爷爷和我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有一回,黄三跑得急,在我家堂屋里被绊了一跤,西瓜红红白白青青一瓣瓣摔碎在地,看着多心疼啊。黄三窘得脸通  相似文献   

19.
杨伟 《家庭科技》2013,(4):17-17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已成为国人扫墓祭祖,缅怀亲人的一场仪式。这仪式的举行地在荒僻的坟头,平时少有人光顾。不单纯是因为忙,没时间,而是因为心里有忌讳。记得小时候寻猪草,大人明令禁止:不许去坟头。怕我们记不住,有时会吓我们,说那里有鬼,独自去会被捉走。大人的说法,倒不完全是迷信,而是源自对死亡的恐惧,因此便有些闪烁其词。即便是清明,在自家亲人的坟头,大人们也是缄默的,  相似文献   

20.
正"名藩自古皋兰"。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曾为甘肃首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丝路重镇,陇西要冲。春秋战国时为羌戎之地,秦统一中国后归秦。西汉时属金城郡,首置金城县。西、北魏与北周时属子城县,子城县为金城郡治所在。隋初,属兰州总管府,废府复郡后,仍属金城郡金城县。唐属兰泉县,即现兰州市区所在,亦为金城郡治。唐后期与五代时,为吐蕃辖地。宋、金、元、明均属兰州。至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更名为皋兰县,沿用至今。清代至民国作为甘肃首县和省会重镇,幅员辽阔,辖今兰州、白银两市的大部分地区。1951年8月由省直辖,1970年4月重新划归兰州市管辖至今。皋兰县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兰州、白银和兰州新区三角辐射中心地带,是兰州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