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最近,我与一位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博士研究生陆德生先生在乌鲁木齐作了一次长谈。一见面,他递给我两张名片:一张是汉文和维吾尔文的,一张是汉文和英文的。Rudelson(陆德生)是他的姓,作为犹太人,还保留着 Yusuf(玉素甫)的本名;作为美国人,又有 Justin(贾斯汀)的名字。我们之间的谈话就从他复杂的名字开始了。谈到了犹太人问题、中东问题和美国的少数民族问题。他说,他的家庭以是否过耶稣教圣诞节而分成两派。我说,在一个社会里,尤其是一个城市里,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影  相似文献   

2.
火车上挨“站”,全身酸痛换来金点子 郑芝兰是四川省万源市郊的外出打工嫂。一次,因事急于返家的郑芝兰买了一张“站”票就上了车。车厢过道、两车厢连接处和盥洗室都站满了人,挤得水泄不通。当时正值8月,天气炎热,车厢里的空气极其浑浊,  相似文献   

3.
犹太人在美国的历史开始于十七世纪。一六五四年,有二十三个犹太人从巴西移居于美国现在的纽约市,成为最早的美国犹太人。从那时起到十九世纪陆续有一些犹太人为了逃避政治、经济压迫,从英、法、德等国移居美国。到一八八○年,犹太人在美国已有七十几万人。他们建立犹太教堂、慈善机关,也出版报纸、杂志和书籍。在当时的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高度     
杨汉光 《快乐青春》2014,(12):37-40
周末,大伟带儿子明明去桃花山玩。上公交车时,大伟买了一张车票,售票员却要他买两张,大伟解释说:“我儿子还不到1.2米,不用买票,这是你们车站的规定。”售票员瞄了一眼明明,撇撇嘴说:“一个大男人,贪这点小便宜干什么?我只看一眼,就知道你儿子超过1.2米了。”  相似文献   

5.
<正>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和七月二日两期《纽约客》上,连载了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新作中篇小说《鬼作家》。这篇小说以叙述、倒叙、回忆、幻想、内心独白、潜台词等等多种艺术手法,几乎提出了美国犹太文学中全部主要的传统主题,如: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同化与特殊身份问题,个人奋斗与成功问题,父与子两代犹太人的矛盾问题,犹太人的神圣家族问题,犹太人受迫害与歧视的问题,犹太人与非犹太人通婚,即所谓“婚姻同化”问题等等。这篇小说可以说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篇最新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6.
战后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显然不同于美国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关系;它是与美国犹太人的地位、美国犹太人对以色列的支持、美国犹太人对美国政府的影响,以及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政策考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美国犹太人是在十八世纪随同其他各族人民一起从世界各地逐渐入美国的。据统计,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美国犹太人已达500万;曾一度达600  相似文献   

7.
问: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带着只有8岁的女儿乘坐中巴到公园观看动物表演。由于我女儿身高不足1米,我就只买了一张票,没有给她买票。汽车在行驶途中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刹车,致使我女儿的头部撞到前排座位的后背上,受伤较重。由于车主不管,我只得独  相似文献   

8.
正1944年,波兰,纳粹军官正在驱赶犹太人进入集中营,一个小男孩奋力反抗。这就是美国电影《x战警》的开头。小男孩后来成为了片中的"万磁王",一个具有非凡的特异功能的人。不知是否是电影创作者的故意,安排了犹太人与超能人的重合。而二者之间的确具有着某种共性,都是社会上的边缘群体、受孤立的群体。  相似文献   

9.
有位经济学家曾讲过一个生动而有趣的事例:如果一个犹太人在美国某地开了一家修车店,那么,第二个来此的犹太人一定会想方设法在那里开一家饮食店。但中国人截然相反,如果一个中国人在某地开一修车店,那么第二年来此的中国人,则往往开的也是修车店。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经济观念,往往决定了一个  相似文献   

10.
美国犹太人对美国的认同主要体现在政治理念与国籍方面。基于特殊的宗教文化,美国犹太人在美国社会始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这种民族性导致了他们从族裔与宗教情感方面对以色列具有一种高度的犹太民族认同。这种双重认同导致了美国犹太人对自身以及以色列具有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犹太人之所以能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离不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支持.而苏联的支持尤为重要.对于苏联支持犹太人建国的原因,学术界向来说法不一.从最新解密的俄国和以色列方面的档案文献来看,苏联的巴勒斯坦政策应该放在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去考察.在冷战全面爆发前后,尽管苏联一直在支持犹太人建国,但是其原因有很大的不同.犹太人在美国拥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而战后苏联的重建迫切需要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此时的大英帝国业已衰落,美国是唯一有实力对苏联进行大规模经济援助的西方大国.因而在冷战爆发前,斯大林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作出了支持犹太人的决断.冷战全面爆发后,苏联继续支持以色列的原因是希望将美国的注意力从欧洲吸引到中东地区来,以削弱美国在欧洲地区的防卫力量.为苏联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建设、医治战争创伤提供充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一、“立委”投票状况连连 1月12日是台湾第七届“立委”选举投票日,由于天朗气清,选民投票踊跃。但是因首度实施单一选区两票制,加上绑上两张公投票,并分开两桌领票,让许多选民搞不清楚,状况连连,撕毁选票、爆发口角的选务纠纷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中犹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光 《社会科学》2004,(6):89-95
近代以来中国境内的犹太人与中国人之间存在着一种良性的双向文化交流。在这种文化交流中 ,中犹两个古老文明所拥有的诸多共同点发挥着促进作用。然而 ,英籍塞法迪犹太人、俄国犹太人和欧洲犹太难民这三大群体之间又因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三者在中国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也是如此不同 ,以致它们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及与中国文化交流的程度也是很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犹太人对美外交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美国犹太人关心美国外交政策的原因 ,他们的外交立场以及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方式 ,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犹太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军 《学术论坛》2012,35(12):172-177
美国犹太文学在世界文坛占据重要地位。"历史母题"是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诸多母题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通过文内分析和文外解读,文章指出,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历史母题"既披露了犹太民族曾经屈辱的历史,又起到了督促主流社会反思自我的效果,还传递了美国犹太作家期望犹太民族树立"坚定的历史观"这一讯息;既揭示了犹太人尤其是美国犹太人历史意识整体缺失的状况,又向犹太民族指出了建构历史意识的具体方法;既道明了犹太民族加强宗教信仰,强化身份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为犹太民族历史意识的建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实现了"告诫犹太人,尤其是美国犹太人在建构历史意识时,应努力寻找引路人"这一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犹太人的人口数量是这一研究领域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但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阐释分歧甚大。文章认为哈尔滨犹太人的最高人数是1920年时的15000人左右,而不是25000人或20000人。哈尔滨犹太人在20世纪最初的几年至1952年之间的人口数量至少在2000人左右,而不是几百人。  相似文献   

17.
犹太的祖先是阿拉伯沙漠中作为闪族一支的希伯莱人,公元前十二世纪时离开埃及,入侵边南地,在巴勒斯坦定居下来。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建立希伯莱王国,后来又分裂为两个国家,北部称以色列王国,南部称犹太王国。由于犹太王国的人称为犹太人,后来  相似文献   

18.
无论你在哪里工作,无论你的老板是谁,管理层都期望你不要坐等指令,而希望你积极主动,设身处地为老板着想,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中国人和犹太人一样都以勤奋和敬业闻名于世。然而,我们在美国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让人颇为不解的现象:在美国的大公司或金融机构中,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犹太同事同样勤奋且同样富有  相似文献   

19.
1881年和1894年,因俄国的两次排犹反犹浪潮,推动了犹太人的迁移行动。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犹太人开始陆续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主要居住在哈尔滨等城市。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许多俄罗斯犹太人和大批白俄来到中国东北,也有部分人到了天津和上海等城市。他们属于较穷苦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构成了中国最早的一批犹太难民。他们在华的经济、文化、宗教活动对当时的部分中国城市生活起过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代内蒙古的犹太人主要集中在满洲里和海拉尔,基本为俄系,他们不但为两个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还建立了自己的犹太社团和祈祷所,并创设了犹太人学校。对近代内蒙古犹太人史的研究,不仅可填补近代中国犹太人史和内蒙古史研究上的一项空白,对于促进中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也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