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四个方面考察了动物与人的关系:动物与人具有共同的起源,动物与人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情感意识,动物还给人不少的教诲和启示,动物与人在最自然的状态中相依为命。此四方面很好地印证了中国民间日常生活中的动物观念:人畜一般。  相似文献   

2.
人不仅因具有主体性、社会历史性,从而使人与一般动物区别开来,而且就人的自然本性来说,也与一般动物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哲学人类学告诉我们,人和动物在生物学上也具有不同的本质特征,即动物的生命结构是“专门化”的,而人的生命结构则是“非专门化”的。人的生命结构的非专门化,造成了人的生命功能的欠缺──本能的缺乏。人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这一弱点,使人适应环境的能力达到了最低点,这就决定了人这种特殊物种要维持其自身的生存,就必须超越生物的(生命的)生存方式,在超生命的、非本能的生存方式中求得生存与进化。这种超生命的、非本能的生存方式即实践的方式、生产劳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最近,拜读了刘先平先生的五部大自然探险长篇系列,即《云海探奇》、《哟哟鹿鸣》、《千鸟谷追踪》、《大熊猫传奇》、《tiJ野寻趣})(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深感到是~种美妙的艺术享受。这些作品与我们以前曾关注过的动物故事、动物小说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们不仅仅是对动物生活故事的描写,而是重点放在对人与动物、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广泛深刻的思考与描绘上。在这些小说中,人的探险活动与动物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既写动物也写人,通过丰富多彩的探险生活表现科学家辛酸苦辣的人生追求,透过大自然千奇百怪的神奇造化揭示动物世界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四个方面考察了动物与人的关系:动物与人具有共同的起源,动物与人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情感意识,动物还给人不少的教诲和启示,动物与人在最自然的状态中相依为命.此四方面很好地印证了中国民间日常生活中的动物观念:人畜一般.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文学作品中就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其中既包括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等自然生态理念,也包括关注人类思想荒原的“精神生态失衡”现象。文学作家们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以及人与人这三个维度入手,全面地展现了各个层面的生态问题,为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社会非常注重和讲究群体精神,有人将其概括为“德治”社会,乃切中本质之的见;人们总习惯誉中国为“礼义之邦”,以道德相对中国社会不可替代的整合功能察之,此一冠戴确不虚妄。人乃社会动物,易言之,人是只有在人群整体中方能生存的动物。马克思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①社会道德出自维系人群整体存在的客观需要,从人类诞生之日起,道德便应运而生,协调人类最基本的饮食男女关系是道德的原始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有学者指出,人际行为是人类社会中最奇怪、最不可预测和最难以理解的现象。自然界中人类面临最大威协恰是人类本身。不言而喻,由于生理方面的相似性和相近性,人类行为中有一些尚属于动物行为,但“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恰是人类本身”的根本原因。无疑是因为人自身的某种特性,而这个特性就是人是观念人,人是在一定观念支配下活动的。其实说人是社会动物也罢,政治动物也罢,主要还是指人的文化特性,归根结底是指认人类所独具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8.
在评析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恢复市场竞争权威的重大意义时,学者们往往只沉湎于经济、政治、文化层面,殊不知,它对人的生理功能优化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进化论指出:竞争,尤其是种内竞争,是动物(生物)存在与进化的机制与动力。离开了竞争,其生物体的功能就得不到维持和巩固,其种属能力就得不到优化和提高。“人天生是社会动物”这一命题标示着人具有双重属性:动物(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不管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它作为动物(生物)的本质倾向必然保持着。既然如此,人的生物素质的维持和巩固、类属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动物小说对动物形象的塑造一般有三种视角:“人看动物”、“动物看人”、“动物间互看”。尽管归根结底这三种视角都是人在看,但由于后两种视角尽量“化身为动物,”动物处在“看”的位置,拥有了话语权,可以从自己的立场来评判人及其他物种,而人也在这不同视野下更深刻而全面地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10.
人的类本质与社会关系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学术界通常把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的本意。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完整含义有两层:一是人的类本质,二是人的社会关系本质。就人的类本质而言,人类是一种具有“动物+文化”结构的物质存在,处在比动物或生物更为高级的物质进化位置上  相似文献   

11.
试论道德观念的人性基础李方真一人性是人之为人的特性(含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首先,人性主要则重于人区别于动物的全部类特性。中国古代的孟子和荀子用道德来区别人和动物。孟子讲性善,一方面讲人与生俱来的仁义礼智四端是人区别于禽兽的主要标志。他说:“恻隐之心...  相似文献   

12.
“动物化形”是文学动物叙事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纵观中西方文学史,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出现了“动物化形”这一现象,也就是人异化成动物形象的故事情节。无论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促织》,还是西方文学作品《变形计》,文学作品中的“动物化形”现象越来越普遍。“动物化形”表现为人的行为活动及其造成的后果反过来转化成了统治人或是与人自身敌对的力量,与此相关的结果还有人从社会的主体变成了被动的客体等。而“动物化形”的表现形式简单来讲就是人与自然、历史与人文、现实与理想的分裂。中西文学的“动物化形”叙事都以荒诞怪异的艺术表现手法、离奇的故事情节描绘,深刻揭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底层人们所遭受的心灵和精神的严重摧残。中国文学作品更加注重人与动物的统一性,人形与动物形可以相互转化并达成和谐圆满的结局;而西方文学中,一旦化形,则不可逆转,人与动物之间形成对立、对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是什么?"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一直困扰着人类的问题。亚里斯多德认为,人是政治动物,人生活在城邦中。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动物,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是劳动的动物。  相似文献   

14.
人是谁     
王颖斌 《理论界》2008,(4):87-89
关于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就整个传统形而上学而言,哲学家们基本上是从人之作为理性的动物和与客体相对立的主体来理解人的,这造成了人和自然的异化,使人和物的本真存在都被遗忘了,人和物都失去了真正的尊严和价值。海德格尔反对追问“人是什么”,他问的是“人是谁”。他从人之作为此在,作为存在的看护者而不是主人,开辟了一条认识人的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李文立教授     
李文立,男,1965年出生,山东金乡人,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1987年7月毕业于莱阳农学院畜牧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7月获南京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被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动物营养与饲料教研室主任、动物科技学院第一党支部书记。李文立教授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为本、专科学生开设动物营养学、饲料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畜牧学基础、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控制技术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高级动物营养学、动物营…  相似文献   

16.
经绍珍 《快乐青春》2011,(11):75-75
人和动物关系密切,我国古代就有专门饲养动物为人服务的事了,连人的十二属相也全是动物,汉语中的成语里就有不少动物。  相似文献   

17.
人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动物。从一个侧面看,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他能改天换地,似乎无所不能。小时候,我看《封神榜》,觉得那些神与仙实在神通广大,不可思议。可是,现代高科技手段已经远远超过了《封神榜》中的神与仙的法力;而且还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从另一个侧面看,我们又可以说,人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动物:他专门自讨苦吃,处处给自己设置困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今天面临的种种困难,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例如生态环境问题,便是由此而产生的典型问题。早在十多年前,联合国的有关机构便发出了呼吁:人类的生产,如果照目…  相似文献   

18.
《新学术》2007,(2)
随着经济的进步,我们社会中对于宠物的接受已经成为一种风潮,很多人养宠物是为了让家庭多些欢笑,很多人将宠物视为家庭生活中的一员,很多人为了自己其他利益的需要┈这就使得宠物,也就是伴侣动物与其他动物在作用和实际地位上产生了不同。本文试从伴侣动物的法律地位入手,对伴侣动物的权利进行分析,认为伴侣动物不仅有道德权利还应该有法律权利。进而提出对于伴侣动物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9.
《爱犬颗勒》、《双驴记》、《太平狗》三篇小说都是以动物为主要描述对象,但作者采取了双重互视的叙述视角,打通了人与动物的世界,以人与动物的事故反省历史与人性,因此产生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谈及人与物的关系,孟子和荀子主张“仁民爱物;”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说:“天地万物,与人原为一体”。人类和万物是自然而然的产物,作为宇宙生命的整体,则是同根同源;近几十年以来,随着环境危机的加剧和环境法的迅速发展,人与动物的关系又重新提到了一个新的日程上。对于人与动物的关系,每个学者各抒己见,至今,还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本文从权利、权利主体、价值等各个方面分析了人与动物的关系,希望对厘清人与动物的关系有所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