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经消亡了的西夏语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语言,虚词和词序是该语言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1>·In是西夏语的一个常见的虚词。笔者对苏联有关方面影印刊布的篇幅为41,540字的西夏文《类林》,作了一次统计,虚词·In竟出现达709次之多,其使用频率之高,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判明这个虚词的语法特征和语法作用,对于科学描写西夏语语法及准确理解和诠释西夏文文献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也正因如此,不少西夏学学者都对这个虚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诸如:苏联西夏学学者M·B索  相似文献   

2.
一 随着西夏文解读和研究的进展,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西夏语中有大量的汉语借词。在西夏语常用词中,这些借词约占百分之十。这仅仅是据书面文献的大致统计,在口语中汉语借词数量可能会更大。这些汉语借词已经成为西夏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当时的西夏人在多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西夏语同藏语词汇之比较》一文(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中依据西夏《番汉合时掌中珠》的西夏语词的汉字注音,特别是关于人体器官的词汇的汉字注音大多与藏语对应词相同或相近的现象,再加上西夏党项羌早期是青藏高原上的西羌部落的一支,与藏族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关系,因而认为西夏语应当与藏语有密切的关系,且很有可  相似文献   

4.
〈说文·第二上·牛部〉,朴特,牛文也。从牛,寺声,徒得切。〈康熙字典〉共列了十个义项。即: 1.牡牛也 2.一牛也 3.兽三岁 4.雄也 5.匹也 6.挺立 7.轻者色,重者特 8.一一也 9.但也 10.姓也〈说文大字典〉除了沿引〈说文〉以外,只补了“独也”(该书卷五14页)一项。  相似文献   

5.
回鹘文《金光明经》是一部译自汉文的佛经,在译文中大量地使用了汉语借词。文章将以Ceval Kaya整理刊布的土耳其文版《回鹘文〈金光明经〉》为底本,运用译音对勘法,穷尽回鹘文《金光明经》中的汉语借词,通过汉语借词与回鹘文译音的对比,归纳汉语一回鹘语的对音规律。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建立回鹘语和汉语的语音对应关系,探讨回鹘语从汉语借词的途径和规律,而且也可以提供汉字音值的音韵学直接材料。  相似文献   

6.
西夏文献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夏文献研究是西夏学研究的一大分支。它主要包括西夏文文献、汉文文献研究两大部分。我国学界从 19世纪初首次发现并判识西夏文铭刻、佛经文献始至 2 0世纪末编撰大量水平不让俄日的文献研究专著 (译著 ) ,经历了 2 0 0年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一 )启蒙时期 (19世纪初至 2 0世纪初 ) ;(二 )真正起步并取得重大成就时期 (2 0世纪初至 30年代中 ) ;(三 )萧条时期 (30年代中至 70年代中 ) ;(四 )恢复并取得长足发展时期 (70年代末至 90年代末 )。  相似文献   

7.
西夏文“■■”(b■2bjij1)又写作“■■”(b■2bjij1),常见于佛经文献,与汉文本“粪扫(衣)”“补衲(衣)”等对译。从字形和字音两方面进行考察,依据出土的西夏文献材料,推测该词在西夏文造字时与“■■”(b■2bjij1)同源,意为“蜣螂”。蜣螂以粪便为食,有喜于粪土中推却屎丸的习性,后来,人们用该词专门记录佛经中的“粪扫(衣)”“粪(衣)”,成为佛经专用词。“粪扫衣”又称“衲衣”“百衲衣”,为世俗人当做垃圾舍弃的衣服,泛指僧尼所穿之僧衣。又因僧尼的衣服多补缀缝衲而成,因此西夏文献中的“■■”(b■2bjij1)又衍生出动词“补衲”、名词“补丁”和形容词“破旧的”等义项。  相似文献   

8.
论西夏文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文是西夏王朝创制和使用的一种文字。西夏大庆年间(公元一○三六——一○三七年),统治者李元昊命令他的宠臣野利仁荣创制了西夏字。西夏字产生之后,被定为“国书”,在官方文书中使用。宋景祐四年冬(公元一○三七年),西夏设立蕃汉二字院以教授蕃(即指西夏文)汉文字。《西夏书事》云:“元昊既制蕃书,尊为国字,凡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于是立蕃字、汉字二院。汉习正、草,蕃兼篆、隶。”当时,用西夏文翻译了不少汉文典籍以为西夏人诵习之用,如《孝经》、《尔雅》、《贞观政要》等。西夏著名学者斡道冲还曾以西夏文写了《论语小义》和《周易卜筮断》等书。  相似文献   

9.
198 6年 ,笔者在《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 4期 )上发表了第一篇专题研究西夏文书法的学术论文 ,题为《西夏文书法研究初探》一文 ,发表之后 ,被学术界认为是填补了西夏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同时也填补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研究的空白。 1987年又发表了《谈西夏文书法与创作》一文 ,入选宁夏社会科学院建院 10周年论文专刊 ,其中有笔者所创作的不同书体的西夏文书法作品。倘若对西夏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也未必见识过西夏文字 ,究其因 ,乃是因为元人在纂修辽、金、宋三史时 ,独未给西夏修一部等量齐观的纪传体专史 ,至于对西夏文的书法艺术更是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0.
吐蕃经师的西夏译名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存的西夏文佛经中有一些吐蕃经师的名字 ,迄今无一获得解读。文章指出西夏人在翻译这些名字时大多采用的是意译而非音译 ,探寻西夏语人名和藏语人名之间的语义关联乃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口语材料来看,汉藏语系诸语言的词头是相当丰富的,名词词头g~-(包括相当于g~-的K-、q~-?-等)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略举几种少数民族语言的例子看看: 嘉戎语:getsa草 gala兔子 gedu罈子 gebre牦牛 geze凿子 getsu猴子gejam太阳gebga责族傣语(德宏方言):ga6d:a:k7喜鸽gao lam。乌鸡ga.ge。飞鸽舍语:②ga'do3尾巴ga'gj:n'烦项ga'de吕翅膀埃语(布努话):ga'mbdze'耳朵ga'mo习7眼睛ga'no。"小米 ga'man'辣椒ga'bo'荆棘ga'mbu习"雪花ga'de'泥土 ga're。'力气苗语(湘西方言):geu'ndu"树geu'nu4叶子geu'deu4手 geu'su习3骨头geu'geu4完子  相似文献   

12.
土族语第三方言区,即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土族所操的语言区。语言学界对同仁土族语统称为保安语同仁方言(保安族在历史上的故居是保安等地)。根据我们的调查,同仁县土族操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一是屯五上、下庄和加查麻三个村的土族语,它是以汉语为基础吸收了大量藏语词语的混合型语言(单语种甲→混合语种甲、乙→单语种乙或丙的演变规律,处于混合阶段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与汉语有别,不同于藏语,更不同于保安语(见拙文《同仁土族〈五屯〉语言调查报告》《青海民族研究》〈内部〉1985年第二辑)。  相似文献   

13.
据西夏文文献可知,西夏语SOV型单句中主语有五种形式:(1)S+dzIe wIe式,(2)S+je式,(3)S+ta式,(4)S+TM式(即零形式),(5)S省略式。它们出现和运用的条件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S+dzIe wIe式只出现和运用于谓语为B类及物动词的单句中;S+je式只出现和运用于谓语为不及物动词或A类及物动词的单句中;S+ta式的出现和运用跟谓语动词的性质无关,凡是主语被提示,都能够运用S+ta式主语;S+TM式可以无条件地运用于一切情况下;S省略式主语运用的条件最为复杂,跟谓语动词的及物不及物、“向”以及人称范畴和数范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黑水城文献出土以来,西夏语文学逐渐成为国际性显学。编纂能够反映西夏文概貌的字典、词典一直是中外西夏学者的不懈追求。百余年来的西夏文辞书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罗福成和聂历山初步实践,字典初具模型;西田龙雄等研究西夏文字、语音等,确定其框架;李范文编成《夏汉字典》,确立典范。随着西夏文文献的刊布,西夏语语料库建设将不断推进。依托语料库平台进行辞书编纂,将是西夏文辞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西夏语比较研究》(以下称《比较》)是一部对西夏语语音、语法、词语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论著,全书共5章,自成单元,提出西夏语属羌语支的重大学术问题,成为超越前贤、颇有深度的学术著作。此书不仅对研究西夏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研究藏缅语族乃至汉藏语系均有参考价值。一西夏语支属是《比较》讨论的核心问题20世纪初,国内外的西夏学研究还处在早期的摸索阶段,对于“独特的”西夏语亲属关系,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劳弗尔进行了十分可贵的探索。他于1916年发表在《通报》一篇著名论文———《西夏语言印度支那语言文学研究———导言》一…  相似文献   

16.
西夏文文献是中古时期除汉文文献之外,保存文献种类、数量最多的一种用民族文字记录的历史文献。由西夏文文献可以探析西夏王朝的档案管理制度,了解西夏王朝对文书档案的重视,进而可以从这个角度揣测西夏政权在当时十分复杂的形势中能与宋、辽、金抗衡达200年之久的某些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历时角度看,假如没有把意指(signification)纳入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审视,同一语篇成分的互文关系在不同年代里会变得模糊或者丧失.从共时角度看,语篇成分的互文关系在跨语言、文化交际中,特别是翻译过程中也会变得模糊或者丧失,因为语言、文化的差异可能使一种语言、文化语境中的意指无法纳入另一种语言、文化语境中去审视.  相似文献   

18.
西夏语有一大批和汉语来母(~*1-)相当的字,日本的西田龙雄、苏联的苏敏和我国的黄振华都把它们划归四个小类,分别拟音为~*1-、~*1d-、~*1h-和~*r-。可是在西夏韵书《文海》里,这四个声母从来不一起在相同的韵母之前出现,这不免使人怀疑西夏来母是否真的有必要分而为四。仔细分析西夏语研究者提出的拟音证据之后就不难看出,这四个拟音中只有~*1-和~*r-是比较可靠的,它们构成了下列严格的对立情形:  相似文献   

19.
日本作为海外西夏文献的主要收藏地之一,全国共有5所大学和1座博物馆收藏有珍贵的西夏文献藏品,龙谷大学则是其中之一。龙谷大学是日本最古老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大宫图书馆收藏有4页手写体的西夏文残片。其中3页为西夏文行书,其内容尚未解明,被定名为“西夏文不明内容论典”。另外1页为西夏文草书,内容被确认为《六祖坛经》。日本西夏学家西田龙雄博士对龙谷大学所藏西夏文书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和译注。“西夏文不明内容论典”的内容被认定与佛教相关。《六祖坛经》则被推定为西夏时期最早的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20.
《音乐研究》1982年第2期刊载的孙星群同志《西夏音乐试探》一文(以下简称《试探》)对西夏音乐的形成、发展及演变作了有独到见解的论述,但文中亦有值得商榷之处,特别是关于元昊“革乐之五音为一音”问题,我们有不同看法,特提出与孙星群同志商讨,以求指正。 我们知道,自公元1032年,西夏主元昊即位后,为称帝立国积极进行准备,对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相继作了较大改革,其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更定礼乐”①。公元1037年7月,元吴对其重要谋臣野利仁荣说:“古代先王制礼作乐道在宜民;蕃俗以忠实为先,战斗为务,若唐宋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