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上入洛对陆机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也是一个艰难的人生角色的转换.陆机从此由昔日的优越尊贵到今日的遭人奚落嘲讽,情感上的巨大落差让他体味到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也让他感受到入洛以后羁旅生活的无奈.与北人的数次抗衡较量,虽然每次都以陆机强烈的反戈一击而告终.但冲突的结果亦埋下了日后陆机悲剧结局的种子.正是北上入洛,才使陆机的创作始终拥有一种羁旅的情结,同时也使他的作品具有了一种别样的"灵魂的深".  相似文献   

2.
陆机与庾信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前半生都生活在江南的吴地,后来都由南入北.庾信在北地生活了28年,最后客死他乡;陆机在北地生活了14年,最后被杀.入北经历的相似性,使庾信对陆机总是念念不忘,在其作品中有11次提到这位身世经历相似的前贤,而且二人的创作也有许多相通之处,都在表达着对空间位移的不满和羁旅他乡的悲凉.从抒情方式来说,陆机言情较为繁复,铺陈过多,但工涂泽;庾信则言情必尽,羁旅感受强烈,创作唯以悲哀为主.  相似文献   

3.
陆机是我国魏晋之间的重要作家之一,既是骈文的开拓者,又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所著《文赋》开文学创作论之先河。陆机(公元261—303年)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他出身于封建世家,祖父陆逊,东吴丞相;父亲陆抗,东吴大司马。陆抗死后,陆机袭“领父兵,为牙门将。”三国时,陆家为东吴豪门世族,“文武奕叶,将相连华。”由于家教严格,陆本人又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就才华出众,“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理不动。”公元280年陆机20岁时,晋武帝司马炎发兵20余万,一举灭东吴。东吴灭亡后,他与弟陆云(公元262—303年)回到故乡,“闭门勤学,积有十年。”  相似文献   

4.
论秦嘉五言诗《赠妇诗》三首为伪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嘉五言诗<赠妇诗>三首,是从秦嘉夫妇的四封书信中改写来的,其中特别是把徐淑责备秦嘉的话语改编成诗句,并且连续使用对偶的句式,而五言诗中连续使用对偶,最早要到建安时代.秦嘉三首五言诗应为伪作.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宋明理学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人们在研究理学本身的同时,已注意把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学对现代社会影响联系起来。事实上理学与中国文化的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往学术界对程、朱、陆、王等理学大家作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斐然。但对他们之外的理学流派和理学家的研究却嫌不足,而宋明理学作为一代学术思潮,是由各个不同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学说构成的,如果忽视了对当时组成理学思潮的各个流派和哲学家的全面研究,则很难全面把握理学思潮的特点,也难以对程、朱、陆、王等人的思想作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把握。因此,发掘和清理宋明理学思潮各个流派、思想家的学说和理论构成,对于扩展理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进一步认识理学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陶贤都 《唐都学刊》2005,21(6):24-29
建安元年曹操奉迎汉献帝都许,控制东汉的军国大权,确立霸府统治。曹丕在曹操病逝不久后能够顺利并迅速地实现汉魏王朝更替,曹操霸府早已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操霸府充当了汉魏易代的工具,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曹操霸府为曹魏王朝的建立作了人才上的准备;其二,曹操霸府为曹魏王朝的建立作了制度上的准备;其三,曹操霸府为曹魏王朝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四,曹操霸府统治时期树立了权威,为汉魏王朝更替作了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论《耕织图》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臧军南宋於潜县令楼所绘《耕织图》,被誉为“世界第一部农业科普画册”。该图共45幅,分耕与织两部分,每图均配五言诗一首,“图绘以尽其状,诗歌以尽其情”。其图自出版以来,不仅广泛流传,且有多种版本,在历史上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余群 《学术交流》2004,(10):154-157
《世说新语》无论是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还是书名、编排体制等,都明显受到了《论语》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一、《世说新语》有尊儒思想。二、大量运用《论语》典故。三、学习《论语》的人物形象塑造法。四、大量的篇章是仿效《论语》而作的。五、语言风格具有《论语》的简练含蓄、富于哲理和机趣的特征。六、仿效《论语》写实的笔法。  相似文献   

9.
谍战热剧《潜伏》中的余则成是个绝对出色的员工,他不仅博得上司吴敬中的赏识,还巧妙处理了和"同事"马奎、陆桥山及李涯的复杂关系,成功卧底在天津情报站,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如果换个角度对《潜伏》做点积极的功课,你会体验到善于学习的妙处。  相似文献   

10.
清商乐发端于曹魏建安时期,而非一向所说的北魏时代.曹魏建安时期,曹丕的<燕歌行>已是清商乐,而不再是两汉的相和歌辞.从音乐史的角度来说,<燕歌行>可能与较旱的燕乐有关;从乐府歌诗的角度来说,<燕歌行>本与燕地无关,也本与战争行役无关.由于乐府诗的写作习惯是后人模仿写作,所以,才分别模仿了"群燕辞归"的"燕"和"从役于燕"的"燕"两种不同之"燕",高适的<燕歌行>,从后者逐渐发展而为"行役于燕"的燕地战争题材.  相似文献   

11.
张希仁 《社科纵横》2010,25(8):94-97
中国现实主义伟大诗人杜甫在旅陇期间写了不少纪行诗,绝大部分的当今地址已被确定,而由秦州至同谷的《龙门镇》、《积草岭》二诗的现地尚存歧见。此文专对"龙门镇"诗的现地作了考证。目前,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一统志》认为"龙门镇"在成县府城镇。二是《西和县志》提出"龙门镇"在西和坦途关。该文从《水经注》和《水经注.图》对西汉水南总两条支流洛谷水、洛溪水的记载进行考察,理清了洛谷水与洛溪水,洛溪水与今六巷河之间的关系,确定洛溪水、洛汉水、六汉水三名实为一水:又对洛溪水的支流"龙门水"以及它的支流"横水"和"页水"进行考察,理清了三水的区别和地理位置;弄清了龙门戍与龙门镇的关系,也弄清了洛谷、龙门谷、洛汉谷的关系及具体位置;并从龙门水的发源、流向、交汇点及其地理特征考证,判定西和县石峡镇石峡街是杜诗"龙门镇"的现地。剖析了成县府城和西和坦途关不是唐"龙门镇"的基本理由。从史料和地理特征两个方面找出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2.
将清华简《虞夏殷周之治》作注解、白话译文,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作者、性质、主旨以及夏商周三代"冠""祭器""乐"的象征意义,认为:清华简《虞夏殷周之治》以极简练的文字总结了虞夏殷周之治天下之道的"变"与"不变";其乃周敬王二年孔子赴周问礼于老子时老子对孔子所言;从内容上看,清华简《虞夏殷周之治》和清华简《系年》可构成上下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伏俊琏 《社科纵横》2005,20(2):150-151
敦煌遗书中有两篇《燕子赋》,学术界通常以(甲) (乙)区分之。甲本以四言为主,乙本则通篇是五言诗体。这两篇同名作品都是写燕雀争窠的,因而往往给人以风格相似的错觉。其实这是两篇风格迥异的作品,本文分别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张安祖 《求是学刊》2006,33(6):88-91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是陆机《文赋》中关于诗、赋文体特征的著名论断。其确切含义应该是:诗以抒发情志为主,要求表达感情美好动人;赋以描状外物为主,要求刻画事物清晰细致,形象鲜明。通过对文本的全面观照,纠正了一些论者断章取义、不客观地拔高“诗缘情”说理论意义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书法》杂志八二年第五期载胡济沧先生《李白<草书歌行>辨伪》一文,提出了五条理由,最后断定《草书歌行》决非李白所作。我以为他的论据是欠妥的。 该文说:“今按李白集子里确有贾至《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一诗,但事买上李白未果此行。”因为他们又恰遇李晔,三人有同游洞庭湖数篇之作;又碰到杨召卿、陈太守“话旧迎送,到岁暮还留在岳阳”。“我在集子里遍找李白的行踪,除了这首有争议的诗以外,看不出他和怀素  相似文献   

16.
晋代陆机的《文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著。它以独特的见解,阐述了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诸如创作的准备和“物、意、文”的关系,创作欲望的产生和艺术想象;文学创作的独创性,文学体裁与文学风格,文学的表现方法,文学构思中的灵感现象,文学的社会功能以及作  相似文献   

17.
高校《大学日语》课程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一环.课程思政的关键在立德树人.在当前外语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日语》的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框定、教学方法的选定和教学评价优化四个方面,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实践结果呈现积极态势,学生对自我学习和课程满意,教师发挥价值观引导作用,通过中日文化对比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在《文赋》的艺术美建构中,存在一个理论“支点”的话,那么,这个“支点”就是灵感论。 下面,我们将从陆机的《文赋》中,有关对“应感”与“天机”的描述,来探讨灵感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是如何提出与表现的。 灵感与灵感的本质 《文赋》以“应感”为龙头,以“天机”为核心,与“收视反听,耽思旁讯”互为补充,递论情、神之用,对构思中的开塞行止等诸多情状,予以形象的描绘;对其文思的驰张等现象,做了周密的问津。陆氏首倡“应感”、“天机”之见,为我国文论树一里程碑──“灵感说”。正如英国著名美学家冈布里奇所说:“没有一种艺术传统要…  相似文献   

19.
大连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研究所所长胡孟圣先生所著《扶桑揽胜》一书,最近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凭清新之笔,揽岛国湖山之胜,叙东瀛风光之美,将著名景观的沧桑变幻、古貌今容,以及有关历史遗迹、文化艺术、名人轶事、传说趣闻等融于篇篇文章之中。同时,对中日两国人民的传统交往,也作了客观追述。为方便日语学习  相似文献   

20.
分析《晋书·后妃传》所涉两晋32位后妃,可见司马氏皇帝的婚姻对象在家族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在地方门户阶段,婚姻对象主要是河内知名之世家;融入曹魏核心阶段,主要是曹魏政权的支柱性家族和重臣之女;巩固核心阶段,主要是司马氏政权的核心家族和重臣之女;维持核心阶段,皇帝的婚姻对象为中原地区稍次一等门阀的女子。这些后妃的籍贯或郡望主要分布在以洛阳为中心的司、豫、徐、兖四州,兼及外围之并、雍、青、扬各州。这一分布特点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士族地位升降以及司马氏政权的权力分配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