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是各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双重目标,然而两者又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作者指出,在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要求将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目标设计在一个合理的波动范围内,选择总量有增有减、结构优化的协调运作的经济政策体系;财政、货币政策的运用除了要协调配合外还应立足于长远,并把宏观调控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的实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必须保持彼此之间的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如果从配合的形式上分析,主要包括政策工具的协调、政策时效的协调、政策功能的协调以及调控主体、层次、方式的协调。我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由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逐步过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控制逐渐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我国的财政政策正向公共财政模式过渡,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呈现递减态势。在现阶段,应该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资金的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的投资,从而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稳定价格指数,保持必要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3.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以及纸币所代表的价值的变化等 ,使物价运动具有绝对性和刚性。然而 ,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是由世界各国选择经济稳定发展的战略所决定的 ,也是加快和深化我国经济改革的客观要求。物价运动和物价稳定似乎处于不能兼得的两难抉择之中 ,但只要做到在运动中求物价稳定 ,在物价稳定中孕育着合理的运动 ,两者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4.
财政政策的变动必然会对货币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削减预算赤字将给长期经济增长带来好处的观点已为多数经济学家所认可,因此,可以通过分析以削减政府预算赤字为核心财政管理,来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动性。财政政策的变化会通过三种途径直接影响中央银行实现物价稳定目标的能力,因此,如果预算赤字逐步减少,货币政策也应逐步调整,而不是立刻进行大幅度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7年以来,我国就一直出现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我国政府对此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并未取得很大的成效。但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进行因果分析与协整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效应并未失效。应针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效应不佳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两者在功能、目标和实施三方面存在着差异和相互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其次 ,着重指出了当前经济生活中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存在的三大问题 ;最后 ,联系实际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关系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控制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通货紧缩 ,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必须有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之相配合 ,否则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将被抵消 ,甚至效果为零。目前我国在扩大消费 (尤其是扩大农民消费 )和财政减税方面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因此 ,该文主张 :(1)扩大投资必须伴以扩大消费 ;(2 )银行降息必须与财政减税相配合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与银行的关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和配合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当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选择,但要防止过度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时利用的两种非常重要的工具,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一直运用这两种重要工具的宏观调控来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那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两种工具便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文章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以及组合类型入手,研究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强化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改革以来的财政收支失衡、信贷收支失衡以及财政信贷综合失衡根源于我国特定的制度背景。深化体制改革、进行制度创新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改革基点与着力点,改革的核心在于创建与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被正式提出作为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经济手段。当前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作情况是财政政策的效用递减局面已出现 ,货币政策功能的发挥也因缺乏完善的市场传导机制和信用制度而受到限制。鉴于二者对经济有不同的作用 ,各行其是必然会产生摩擦 ,降低效果力量 ,故本研究提出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连接点———国债的功能 ,加快有关体制与制度的改革 ,稳中求变 ,在动态中将两者有机协调起来 ,提高其运作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目前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建立在二元混合体制下的微观行为主体之上,我国政府的政策选择———以扩张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为主的效应分析也应建立在二元混合体制的微观基础上。从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效应的技术系数分析来看,扩张性财政政策在扩大社会总需求方面比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从这两种政策的调控成本看,扩张性货币政策比扩张性财政政策更为可取。因此, 这种政策效应各有优劣,在短期内,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扩大内需起了较大作用,但是由于其调控成本过高,中长期内继续使用财政政策的余地越来越小。从长远来说,宜以货币政策调控为主。  相似文献   

14.
解决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既要运用货币政策,也要运用财政政策,单靠其中一项政策是不行的。当前,我国应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配合运用,大力发展国债市场,扩大投资,刺激需求。  相似文献   

15.
按照西方央行与公众理论的推论,公众的工商增长率一般会低于同期的实际通货膨胀率。而本文通过对我国一段时期商品售价格总指数、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以及职工平均货币工资指数数据的研究分析,表明有与上述推论不同的结果。为了解释这种区别,建立了一个关于我国央行与公众的博弈模型,并提出建立完善的税收和审计制度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政策结构的就业效应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的反失业财政理论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同角度 ,分析了“非自愿性失业”的导因 ,并提出了刺激总需求或总供给 ,扩张就业规模的财政政策 ,为我们解决失业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政策选择。但是 ,该理论仅注重分析财政政策的总量影响 ,而忽略了对财政政策结构影响的研究。然而 ,在既定的财政政策条件下 ,财政政策的结构因素 ,如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两种不同的政府投资结构、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两种不同的减税结构、失业保障为主或就业保障为主两种不同的社会保障结构等 ,将对就业总量产生扩张或收缩的不同影响。因此 ,有必要从政策结构的角度 ,更深入地探讨财政政策的就业效应 ,为调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结构 ,提高其就业扩张效应提供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1998年至2004年连续七年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积极的财政政策长期实施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根据我国客观形势和条件,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必要向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变。我国制定财政政策的过程往往容易忽视财政自动稳定器自身的作用,对此我国应该给其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货币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比较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最重要、使用最频繁的两大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为检验中国1978~2006年间经济增长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差异性特征,应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后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积极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均有正效应,而积极财政政策仅在短期内有效,长期内呈现负效应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显著。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失效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是财政支出的供给范围不合理和支出管理失控产生的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冲击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对中国1992~2004年股票市场发展对M1、M2货币供给量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发现以股票市值代表的股票市场发展对M1、M2有着明显的吸收效应;并提出了货币政策应该对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量的吸收情况予以关注,货币政策目标应该由维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稳定转向维持广义物价水平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自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 ,无论是理论界 ,还是实践部门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这一政策认识上的偏差 ,这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积极财政政策的正确贯彻与实施。因而亟需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