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把获得薪酬的高低视为对工作的回报和肯定。薪酬是每个员工都关注的问题,也是提升员工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同发展空间、企业文化、上司/老板等等这些因素相比,薪酬在员工去留中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国内知名人才媒体《职业》杂志联合中国企业人才网(www.job100.com)、中青在线人才频道开展了员工薪酬与忠诚度调查。  相似文献   

2.
《职业》2011,(34):21
近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员工敬业度调研结果这样描绘了中国员工当前的敬业度状态。相比美国市场(81%)及全球高绩效企业(85%),中国员工整体敬业度得分仍偏低(78%)。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上世纪50年代的全国劳模是闻名遐迩的掏粪工时传祥,80年代的全国劳模是声名远扬的水电修理工徐虎,那个以敬业奉献为特征的年代似乎已经远逝,经济利益至上、梦想奢华生活的价值取向,让雄心勃勃、不屑于做小事的85后内心充斥着怀才不遇的感伤。  相似文献   

3.
员工满意度(JobSatisfaction)是员工在企业的实际感受与其期望值比较而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员工满意度=实际感受/期望值),体现了员工的需要强度以及企业满足其需要方面的实际结果。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对于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曾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Walsh(1982)首次提出了EAP这个概念,认为EAP旨在利用公司政策及相关程序帮助员工解决某些直接或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个人和情绪问题,而员工援助计划(EAP)最早起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美国一些企业注意到员工酗酒问题影响个人和企业绩效,于是有的企业聘请专家帮助员工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了职业酒精依赖计划(OAP),这是EAP的雏形.  相似文献   

5.
EAP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  李兢  牛丽琴 《职业时空》2005,(22):56-58
随着现代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企业员工 和经营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由竞争压力、失业危机带 来的诸多心理健康问题的挑战。企业如何保障员工 身心健康,调节员工的心理与行为是当今企业界和 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课题。西方企业界盛行 的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简 称EAP)作为帮助企业员工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帮助  相似文献   

6.
《公关世界》杂志95年第11期发表了张雷同志答本人的文章《“员工”是不是企业公关对象》(以下简称《“员工”》。该文坚持认为“不应把内部员工作为企业公关对象”,并表述了几条理由。《“员工”》一文认为,“把员工作为企业公关对象在逻辑上说不通”。其理由是:员工是企业这个主体的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因此员工就是企业主体。这一点该文作者曾在一篇叫作《企业公关和企业公关学的哲学思考》(《公关世界》95.2)的文章中表述得很清楚:“既然企业公共关系的主体是企业,它就应该包括企业的所有员工,他们都是企业公关行为的具体承担  相似文献   

7.
周斌 《职业》2012,(7):37-39
2011年12月6日下午,因企业搬迁引发员工停工、封堵厂门的赫比(上海)家用电器产品有限公司及赫比精密塑胶制品(上海)有限公司终于恢复生产。为顺利完成搬迁,公司前阶段制定了人员迁移方案,主要是通过配备班车、给予随迁员工2个月基本工资奖励、协助解决员工子女就学问题、提供免费找房、班车等措施,安排员工随同至祝桥新厂址工作。企业还召开了职工代表会议,听取了员工对方案的意见,经修改后于11月29日由车间主管向员工公布了方案。  相似文献   

8.
企业员工培训是企业与员工发展的强劲动力,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跨越式发展,带给铁路行业高职院校大量的企业员工培训机会,但员工培训与高职院校全日制职业教育(以下简称全日制教育)相比,教学对象不同,必然在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深度、学习难度、教学方法、考核评估等方面都不同.  相似文献   

9.
高乃明 《职业》2012,(34):12-15
"找到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让他们发挥最大效能."作为全球第二大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实现企业与求职者的最佳匹配,一直是任仕达的关注点.然而,在行业的人才需求结构不断调整,毕业生群体的求职心理不断变化的当下,企业该如何破解招聘难题,找到并用好员工?本刊记者专访任仕达(中国)华南区区域总监柯斯先生,解读华南地区行业人才走势,分享任仕达(中国)华南区的快速发展秘籍. 人才走势:技术人才成华南地区各领域热门 柯斯首先为记者介绍了当前最热门的几大行业领域及热门岗位的人才流动趋势和特点. 金融企业往往看重员工是否拥有人脉等市场资源以及是否具有风险管控能力.近年来,华南地区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结构调整明显:在二三类城市,市场高速增长,人脉资源广的员工依然是热门人选;而在广深厦等一类城市,市场资源已接近饱和,因此企业对员工的风险管控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0.
《职业》2009,(12):41-43
中国大陆24%的企业认为,弹性员工是企业人力配置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采用弹性员工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业务旺季对人才的需求超过七成的企业为弹性员工提供与长期员工相同的入职流程和培训  相似文献   

11.
莫莫 《职业》2004,(5):46-47
前不久,华信惠悦咨询管理公司发布了一个针对中国员工态度的调研报告:Work China员工调查.这是华信惠悦首次针对中国企业的员工态度进行的全面调查.包括了IT、金融服务、制造,房地产等7个主要行业的10000名员工.  相似文献   

12.
刘一晓  丁雪峰  冯文娟 《职业》2011,(13):32-33
员工的利益就是企业的利益员工的动力就是企业的动力员工的成长就是企业的成长对员工需求的投资就是泰德对企业自身发展的投资——泰德煤网董事长李洪国泰德煤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德)是一个为理想而存在的企业,所有认同泰德文化、心态乐观、富有激情、善于学习和创新的员工被视为泰德最大的财富。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如此评价泰德:"中国企业‘泰德’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在世界范围内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内外兼修对内,泰德为员工提供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能力提升平台:开设网络学校、建立"数字图书馆"、建立员工职业发展多个通道;  相似文献   

13.
木子 《职业》2012,(31):109
近期,通用电气(GE)公司在中国推出"GE&ME"雇主价值新主张,并以"同道,同行"为口号,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GE&ME",即GE与我,顾名思义表达的是以"我"为核心的雇主价值主张,它将传统的雇主品牌营销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抛开传统的、说教式的单向传播模式,强调从"我"出发,让员工讲述自己的工作感受和体验,鼓励更多员工分享职业主张和诉求。与此同时,企业根据员工诉求展开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变成个人体验,形成双向互动式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4.
构建农村发展银行(简称农发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其核心和根本目标是大力提高农发行员工的综合素质,凝聚共同的农发行精神、价值观念、管理理念,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构  相似文献   

15.
刘艳霞 《职业》2007,(10):42-44
人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资源,要发挥出这一资源的无穷潜力,不仅需要搭建一个宽广的舞台,还需要做好"保养",于是"培训"首当其冲地成为企业和员工都必须慎重面对的关口.员工们如何看待企业培训?企业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提升员工的培训效率呢?国内著名人才杂志《职业》联合知名人才网站中国企业人才网、中青在线人才频道共同展开了员工培训满意度调查.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社会经济背景下,随着企业裁员和公司重组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加,企业员工变得很难在工作中获得终身职位(Sullivan&Arthur,2006),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有了更高的流动性(Verbryggen,2012)。这种趋势的结果之一是导致很多员工的工作年限减少,这会对员工的生产力产生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目前还没有定论。因此,本文旨在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7.
数字     
《职业》2010,(5):12-12
88%:通过跳槽涨薪幅度最高 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合益集团发布的报告称,以获得两级职位晋升为例,中国初级员工涨薪幅度达73%,中层员工更可达到88%,为全球之最。在美国、日本,同样的情况下,初级和中层员工跳槽所带来的涨薪幅度均在30%~34%,涨幅不到中国的一半。报告分析称,大幅涨薪的主要原因是人才短缺。但是,国内员工跳槽过于频繁。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初级员工的服务年限平均为2.3年,中层员工4.2年,高层员工58年,均比欧美企业同级员工的服务年限少3至4年。  相似文献   

18.
《职业》2012,(7):28
注册员工援助师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员工解决社会、心理、经济和健康等方面的问题。该职业源于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员工援助项目",其日常工作在于发现和解决企业(机构)中影响劳动生产和工作绩效的个人问题。与一般心理援助不同,员工援助师不仅关注员工心理健康,还需要处理文化适应、职业规划、人际关系、工作压力、婚恋家庭,甚至生理卫生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有些企业为了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敬业度及工作效率,实现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目的,将员工的薪酬福利、绩效考核与国家法定年假结合在一起,这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绩效考核方式无论从法律还是管理的角度看,都是不值得提倡的操作方法.僵化地把员工钉在绩效考核上面,仅仅把企业单方的期望值用几张表给员工的个人贡献盖棺定论,难免有失偏颇,也偏离了实施绩效管理的初衷.  相似文献   

20.
对核心员工的忠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深化经济体制和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企业人才的流动性大大提高。一方面,员工的合理流动可以促进社会和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高流失率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直接与间接成本,极大地影响企业员工的士气,降低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为此,企业都试图加强对核心员工的忠诚管理。核心员工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创造、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建立和推动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升级;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务实、忠诚、积极和有牺牲精神。核心员工的确定可以采用“因素综合法”(又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