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实主义概念的语义混乱 ,是导致现实主义问题歧义丛生而又语焉不详的主要原因。文章具体分析了所以形成现实主义观念在理解和使用时的聚讼纷纭 ,在于缺乏对现实主义概念本身的质疑和准确的定位。文章从发生学和语义学的角度 ,对现实主义观念的内在矛盾进行了系统考察 ,指出“纪实与想象 ,真实与训喻”之间的内在张力 ,是构成现实主义问题内在的逻辑矛盾 ,而“观念与方法、内涵与外延”的偏离和错位 ,是导致现实主义作为文艺形态的概念被提升到意识形态观念的主要原因。而全部现实主义问题的症结在于对“现实”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 ,中国文坛出现了一批触及现实问题的力作。围绕这一文学现象 ,学术界提出了许多观点 ,其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其一极力称颂这种文学现象为“现实主义的复归”或“新现实主义” ;其二是对这种文学现象持反对态度 ,并认为这是文学的堕落 ,“人文精神的失落”。针对这些观点 ,本文认为这种文学现象既不是“现实主义的复归” ,也不是“人文精神的失落” ,而是现实主义按照历史的逻辑 ,在关注人类命运 ,祈盼人的意义与价值的过程中走向自觉与成熟  相似文献   

3.
政治现实主义的实质我认为,政治现实主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理论。而是一种哲学倾向和对世界的一系列假说。政治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不同,其前提是它对道德发展和人类未来行为持悲观主义观  相似文献   

4.
通过描述和分析realism语义的历史变迁 ,本文勾勒出realism概念发展的大致轮廊。本文认为 ,Realism始为哲学术语 ,后被用于美学与文学批评 ,最终泛化为“无边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5.
柳青文学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现实主义文学风格类型的存在现实主义文学。从文学审美的角度看,它具体呈现为三种不同的审美面相:一是在文学内容上述写特定时空中的主人公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创造自我与实现自我的存在论内涵,二是在艺术手法上通过典型环境中的人物实践和人物语言来发展典型与铸造典型,三是在价值取向上通过作家与主人公的躬行实践与确证自我来颂扬历史的进步与生存的美好。柳青存在现实主义文学的意义在于:通过作家自我与主人公的社会参与实践,作品较好地平衡了现实主义文学描写与规范、真实与训喻之间的固有张力,为其时社会现实、人的生存与文学发展开出了可能的药方。而其局限则在于:无所不在的政治性他律要求不可避免地会消解其存在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理想,进而危及作品的价值承诺。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文学七十年,现实主义文学一直总领着浩瀚澎湃的文学潮流。整个新文学思潮的消长起伏,无不与现实主义主潮的潮涨潮落息息相关。但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概念的“舶来品”在中国一开始便不是一个自足系统,在对现实主义最基本属性的认识中,也包蕴着人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的歧义,廓清现实主义概念内涵的混乱状态,重新规范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属  相似文献   

7.
抱着启蒙主义、改良人生的宗旨投身文学的鲁迅,秉持的是现实主义文学观念。但学界在论述中多把它视为静止、孤立的形态,而忽略其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具体而言:先是偏重于"科学实证"的写实主义阶段,鲁迅认同实证主义哲学的认知原则,追寻对客体对象精确、逼真的观察与反映;再是"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阶段,他赞赏陀思妥夫斯基那种进入人的心理、探测人的灵魂深处善与恶的创作方法;后是"现实底理想主义"阶段,他接受了普列哈诺夫的"艺术也是社会现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接纳了卢那察尔斯基从历史发展总趋势的预测中来把握现实真实——这一后来成为"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以传统的革命现实主义为标尺,来衡量新文学史上的理论现象和创作现象,是我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种固定模式。这种囿于传统圈子所进行的研究,一方面体现为对既往文学历史的简单重复,缺乏批判性的反思内容;另方面则将本身极其丰富复杂的理论现象和文学现象作了简化处理,以是否符合革命现实主义来决定价值高低、取舍。其局限是不言而喻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主义作为一个重要而含义庞杂的文学概念,作为某种集团的或阶级的文学与文学理论的代名词,及其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所逐渐形成的独步文坛的至尊地位,却是新文学史上赫然存在的事实。这就不得不使我们的研究,既需正视这个传统的存在,而又不要被其历史的局限缚住手脚。  相似文献   

9.
适应世纪性要求而不断推进的深化二十世纪的世界文学流派纵横,但成为主流的只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从未在世界范围内占居过主导地位。因此,本世纪世界文学的主潮是现实主义,且贯穿始终。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主义是与现实主义有同等质量与规模的世纪性文学现象,它同现实主义构成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双峰比立的奇观。其实现代主义出于对现实主义的反拨,但成于对现实主义的某种补充,亦即对现实主义的一种深化。它是现实主义在特殊意义上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语言模糊性是基于模糊理论阐释的词语语义界限"不清晰"这一特性的语言学概念,而解构主义翻译观之核心概念——不确定论是思考世界本源与终极问题的哲学概念,两者适用范畴相去甚远。从语义内涵、方法论、关键词意义与功能等方面来看,也同样如此。故两者之间不存在如此渊源的理据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费尔巴哈人本学哲学,扬弃了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形而上学思辩性质,清除了近代哲学中的神学残余,确立了人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新人道主义原理和原则,它所侧重阐明的不是宇宙的普遍规律,而是人类生存的最高价值,因此,他的人本学哲学又是美学,其基本哲学概念又是近代美学的新概念。这一新美学概念是近代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革命现实主义在新的形势下,采取了灵活而策略的应时之应对方式,在与民族文学观的交错并行和多元并存的理论状况中,不断发展,奠立起自身的理论体系.剖析该理论的演进历程、建设状况、理论构成、逻辑构架、概念内涵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方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各有自己发展的历史。现实主义文学经历了朴素现实主义、人文主义现实主义、启蒙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等阶段;现代主义文学则以两次世界大战为界分为前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融合趋向,主要表现为: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注;审美视角的内倾;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艺术表现手法的融合贯通以及艺术追求和认识论上的接近。西方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所以渐趋融合,是由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文学观念和思维模式的改变以及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和“逻辑的与历史的相一致”是不同内涵的两种表述.前者在黑格尔那里,本体论和方法论高度统一,历史就是逻辑的实现,逻辑的就是历史的;后者在历史唯物主义那里,本体论意义上承认历史有内在的客观规律,方法论意义上强调逻辑是历史的反映,历史对逻辑有先在性,历史的规律性展开便是逻辑的进程,这里,方法论、认识论与本体论都是统一的.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科学哲学不应割裂逻辑与历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思想生成视野把握马克思哲学核心范畴的内涵演变,是呈现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必要环节。实践概念是马克思哲学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超越传统西方哲学“逻辑在先”思维范式,进而真正实现其哲学革命的标志,也是人们把握历史、人的本质、分工、市民社会、资本以及自由等其他马克思哲学重要范畴的前提,而随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这些基本概念的内涵也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主义思想传统内部,不同学者对权力这一重要概念赋予了相对不同的概念,形成了以物质性为前提的控制力说和物质资源说之争。这两种观点实际是现实主义学者为进行不同目标的理论建构而进行的不同选择。同时,其他国际关系理论学派也针对现实主义权力观进行了批判并相应地做出了自己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对现实主义内部和现实主义同其他学派之间的权力概念进行对比,加深我们在权力问题上的认识并维护现实主义的基本权力观。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现实主义”一词,长期以来我们运转着一种思路,其目标是企图一劳永逸地给它的内涵以精确的描述与确切的定义,但对于这个词,内涵上精确化的努力与理解上混乱性的状态似乎呈一种反向函数关系—你愈是要求精确,它越是给你混乱。沿此思路跋涉至今,我们非但没有获得公认的精确定义,反而是愈说愈混乱了。从逻辑学的角度究其根源,这是将现实主义一词误认作确定性概念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我们知道,词语只有同一种思想观念建立起确定的联系,才能成为确定的概念,而现实主义一词却没有与之确定联系的思想观念。这并不是说,现实主义是一…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间丰富而深刻的联系,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企图就以下问题进行探讨:鲁迅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出发点和特点;鲁迅如何论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鲁迅的影响。一鲁迅翻译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首先,鲁迅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别关注是从中国民主革命的特定历史要求出发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茅盾先生是我国文学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并围绕这一命题、在仔细阅读茅盾早期文论的基础上,理出其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基本内涵,即:文学的功利性、真实性、理想主义,也兼及这一理论的成败得失,以见我国现实主义理论确立阶段之一斑。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欧洲各主要国家的现实主义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征。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独立性较强 ,具有较高的典型性 ,对于事物的外表和客观性极为崇拜 ,与之相比 ,英、俄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和人民性更加突出 ,尤其是在俄国 ,文学的真实性或现实性的概念本身就包含着人民性的内涵 ,与法国式的艺术至上论存在天然的对抗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