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而且,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一、对传统文化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原则传统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指中外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邓小平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问题,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如下的基本方针和原则。首先,他重新肯定毛泽东提出的“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方针。①早…  相似文献   

2.
民族是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也是以文化为聚合的。民族的存在需要民族成员对其文化的传承、维护、认同,然而民族的发展与进步更需要民族成员去超越认同。这既是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难点,也是各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确立的正确视角。藏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一个更能适应本民族发展需要、更能协调环境与社会、个人与群体、精神与物质的文化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功能。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表明,伴随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便有了鲜明的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传统,进而对本民族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文化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3.
对传统文化的争议已旷日持久,在迈向21世纪之际,究竟怎样以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来看待和评价传统文化,并进一步将理论范围的探讨逐步转化为对社会的实践,即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新文化,已成为今天加快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试从分析传统文化的精苹内涵和负面效应出发,反思传统文化的是非功过。同时,就如何建立新文化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一、传统文化的精李内涵我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文化发展史的文化古国,在丰富的文化底蕴中,自然积累了不少文化“珍品”。无庸置疑,这些“珍品”多年来影响着华夏儿女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传统和传统的德育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文化传统和传统的德育文化杨启亮如何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它与中国的传统德育文化有哪些相关机制?说中国文化有"以德育代宗教的优良传统"。①,实际上已经提出了这个研究课题。当人们认识到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是人类共处的重要前提的时候,就认为考...  相似文献   

5.
设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揭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十四五”时期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廉洁文化蕴含了深邃的思想智慧,凝结了对“何为廉”“何以要廉”“何以倡廉”的系统思考。传统廉洁文化之所以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社会历史条件变化发展的时代需要,是传统廉洁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夯实传统根基的现实需要。社会文化发展的可遗传性特质、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性、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使传统廉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可能。传统廉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是: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大众性与先进性相统一,运用批判继承、借鉴改造和守正创新方法,促进传统廉洁文化形式、内容和功能的转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疆的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茆永生,茆永福新疆地域广大、民族众多、空间分布格局差异很大,各民族文化传统也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时空里各民族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因此,新疆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研究中有许多难点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突破。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呢?...  相似文献   

8.
董梅 《社会科学论坛》2008,(12):133-136
礼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功能。本文对礼文化的核心范畴和观念进行了高度概括,将礼文化的终极取向和最高境界归结为“和”的精神,力图从现实文化需要出发,把传统文化研究与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并对如何发扬礼文化“和”的精神提出了自己的具体看法。  相似文献   

9.
古镇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特殊产物,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其具体表现形式种类繁多且各所蕴藏的内涵也极为丰富。本文从古镇概念入手,提出了古镇文化概念的具体界定以及针对古镇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方式,在分析古镇旅游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古镇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条件。进而着重对古镇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河湟地区民族和谐发展的文化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世居河湟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各民族之间文化习俗、宗教哲学、道德伦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相互交流与影响的研讨,提出各民族长期形成的族群友好意识、宗教伦理主张、社群至上观念、天人和谐精神、文化互动格局等重要的文化哲学因素,是促进青海河湟地区民族和谐发展的深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斌 《齐鲁学刊》2000,(2):30-32
新时期现代派小说是一个对传统的美学规范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不断的挣脱、发展、拓宽和背离的过程。它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对西方艺术形式的借鉴探索期,多元化发展与繁荣期,文本实验的低谷期。在每个阶段的创作实践中,作家在审美观念、思维模式、主题内容及表达方式等层面各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打上社会变革、文化思潮与时代精神的烙印。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军队基层文化建设规定》,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强军目标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体现到基层文化建设的原则中,贯彻落实到基层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积极顺应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形势,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原则要求、主要内容等进行充实完善,从各级职责、文化活动、骨干队伍、文化设施装备、野战文化工作等方面,对基层文化建设作出全面系统规范。吸纳经验成果丰富拓展的新内容,适应信息化发展步伐提出的新要求,着眼破解矛盾问题出台的新举措,突出体现了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自发地构成以天─—性─—道为内层结构,以哲、农、医、兵、艺为外层结构的文化巨系统。本文通过对文化系统结构的剖析,看中国文化方圆互容、层层扩大的特点;通过论述系统结构的内部功能,看中国文化各要素功能化、内约化和渐进发展的特点;通过系统与环境信息的交换交流,看中国文化进化的形式及其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文化凝炼是中华各民族伦理文化的观念整合与道德彰显,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伦理发展的文化基础,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伦理发展方向应以传统道德文化优秀品质的现代弘扬为引领,在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伦理发展平台上彰显民族优秀文化的伦理底蕴及其道德文化软实力,从而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中华各民族伦理文化观念共融、和谐与发展.文章就如何推进并逐步实现民族传统伦理的文化凝炼与现代伦理发展体系构建的文化彰显作了初步论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确继承传统文化杨太辛毛泽东在抗日战争的极其艰难的时刻,就向我们提出了要懂得、尊重、分析、总结、吸收、发展传统文化的任务。其中懂得和尊重是前提,分析和总结是基础,吸收和发展是目的。站在世纪之交,我们回顾一下这个任务完成得怎样?当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  相似文献   

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正逐渐走向常态化和系统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离不开文化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来源于各民族优秀文化,同时又寓于各民族文化之中,通过不同的民族文化体现出来,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如何全面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逻辑层次,有效贯彻落实“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相关教育中,反思其传承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功能,寻求当代有效的践行路径,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理论呼应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而独立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林,其生命力之长久,内涵的丰富和独特,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罕见的。当我们今天探讨我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各种问题时,很有必要对近代文化的先河——传统文化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这不仅可以加深了解传统文化本身,而且对探究近代文化的发展机制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些抛砖引玉的工作。 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自觉的反思,大致经历了五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传统文化及其相互关系认知的三层思想升华。从“宏大叙事”的诸多称谓转向“精准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侧重马克思主义之“用”转为马克思主义之“体用合一”是对马克思主义认知的思想升华;审时度势地把握中国具体实际,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科学判断、从侧重中国具体实际之现实国情到深入中国具体实际之传统文化是对中国具体实际认知的思想升华;从侧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到“发展创新”、从侧重中华传统文化被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单向改造”到两者良性的“双向互动”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的思想升华。“两个结合”是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一体两面的有机整体,具有隽永深邃的原创性贡献,扩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度与广度,重建与挺立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昭示了中国特色的人类指向。  相似文献   

19.
文化冲突是政治冲突的先导。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是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矛盾,解决这两对矛盾就成了近代中国的重要课题。毛泽东在近代长达百年的中西文化论战的广阔历史背景下,回答并解决了这两对矛盾,提出了自己的中西文化观,这对于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现代中国如何正确地对待西方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总结了阿尔泰地区游牧民族蕴含在信仰和禁忌体系中的生态保护地方性知识和民族性知识、传统生态文化的特征、各族群生态知识的共同点,提出阿尔泰山区这种具有深厚传统生态文化的地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适应现代化发展模式以及在适应过程中如何将生态保护的理念贯穿始终的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