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昉又名景元,字仲朗,生卒年不详,京兆(长安)人,节制之后,官至宣州长史,是中唐末期著名的仕女画家,人物画家,也是画佛像的能手。朱景玄说他:“佛像、真仙、人物、仕女皆神品”(见《唐朝名画录》)。米芾在其《画史》上,把他和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三人并称为人物画的四大家。  相似文献   

2.
杜甫论画     
唐代不特是诗歌的黄金时代,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品种,也获得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其中尤以绘画为突出。可以说,诗与画,是唐代文艺的两颗金星。 唐代的画家,有史可考者,约四百人。《历代名画记》录二百零六人。“曹(仲达)衣出水,吴(道子)带当风”,名家辈出,名作如林。各种各样的风格,竟相发展,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崇高,是一种庄严、伟岸的美,一种能壮人胸怀、催人奋发的至刚至阳之美。毛泽东的诗词,豪爽雄浑,大气磅礴,既有横贯古今的巨大思想蕴含,又有跨越时空的丰富表现形式,崇高之美撼人心魄,能时刻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伟大的目标而沸腾热血,昂首前行。毛泽东的诗词总在对祖国神奇山水的动人描画中慷慨激昂地抒发热切的报国情怀和改天换地的凌云壮志。从对“漫山红遍,层林层染”湘江秋色的醉人描绘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尽情礼赞,从“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大江东去、一泻千里的壮阔气势到“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建设宏图,从“分外…  相似文献   

4.
《后汉书·光武帝纪》 :“十年春正月 ,大司马吴汉率捕虏将军王霸等五将军击贾览于高柳 ,匈奴遣骑救览 ,诸将与战 ,却之。”余按 :《后汉书·李通传》 :“六年夏 ,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 ,亦云霸为“捕虏将军” ,然“捕虏”实为“讨虏”之误。《后汉书·王霸传》 :“五年春 ,帝使太中大夫持节拜霸为讨虏将军。”《后汉书·盖延传》 :“帝自将而东 ,征延与……捕虏将军马武、讨虏将军王霸等会任城 ,讨庞萌于桃乡。”《御览》卷 2 4 0引《东观汉记》 :“光武以王霸为讨虏将军 ,击董宪。”又《后汉书·光武帝纪》、《马…  相似文献   

5.
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的曾巩,其散文雄奇不及韩愈,明快不及苏轼,疏宕不及柳宗元,隽永不及欧阳修,故常为现代一些研究者所忽视或轻视。但平心而论,曾巩列名于八大家中并非浪得虚名。他的散文兼有刘向的醇厚雅洁和欧阳修的纡徐平易,擅长于冷静地说理叙事,在八大家中确有特色。本文仅就这一问题略作论析。 敛气蓄势又富有情韵是曾巩散文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曾巩性格冷静,不尚激情,故为文多锋芒内敛,雍容平和,切于儒家的温柔敦厚之旨,郑瑷称其文“敦厚凝重如秦碑汉鼎”,吕祖谦称其文“节奏从容和缓”、“藏锋不露”,王慎中称其文“与先朝周雅比盛”,刘大櫆称其文“敷陈畅足而蔼然温厚”等等,着眼点正在于斯。如果说苏文是激情如火、敢笑敢内的热血青年。曾文则更象温文尔雅、不动声色的平和长者。《赠黎安二生序》为怀才不遇者吐气,融注着作者自己的愤懑和不平,但却百炼钢化为绕指  相似文献   

6.
“气”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它与“味”、“韵”、“趣”、“格”、“境”等一起被用来概括文学的审美本质特征,标示文学的不同审美质性。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气”是一个出现和成熟得较旱的审美范畴,它孕育于先秦、凸显于秦汉、确立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于唐宋,承传于元代,完善于明清,成为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入宫以前,曾在洛阳生活过一段时期。有关这一期间他的艺术生涯,为常人所忽视。事实上,在这期间,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而且也对前代的绘画技法作了新的探索,从而形成了“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学术深邃,影响久远。历来为其造像者,所在多有。传唐代吴道子所画老子像(载本刊创刊号83页),即为其一。为表现老子的学识、思想,画家亦取材于老子生平故事。据《史记》所载,老子生平故事有二:一为“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一为老子出关。前者久已为历  相似文献   

9.
<正> 张载哲学基本属性是气一元论唯物主义,还是二无论?关键是弄清楚其“神”范畴及它与“气”范畴的关系。一、“神”不是“清气”一些论者认为“神”就是清气。他们的根据是张载说过的:“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散殊而可象为气,清通而不可象为神。”“太虚为清,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其实,张载这里讲的“清”,不是指“清气”而言的名词,而是指“清通”而言的形容词,即“清通不可象为神”。张载还说:“凡气清则通,昏则壅,清极则神。”(以上《张载集·太和篇》,以下只注篇名)“推而行之存乎通。”(《神化篇》)由此可见,“清通”是形容运动变化,说的是气澄清就能感应变化无所不通。这种感应变化的态势叫做“神”。所以,“神”不是清气,而是气的功能。如张载所说:“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鬼神屈伸之义。”(《神化  相似文献   

10.
《旧唐书·职官志》误文一则王京阳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所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职官志》中,在叙述武散官名号时云:“辅国、镇国二大将军,冠军、云麾、忠武、壮武、宣威、明威、信远、游骑、游击十将军,为散号将军,以加武士之无职事者。”其中十将军之名实见其九...  相似文献   

11.
丁玲散文论     
由于不可阻挡的自然规律和意想不到的社会动乱,二十年代的老作家已经所剩无几,三十年代的老作家也几乎寥若晨星。丁玲发表处女作在1927年底,远远晚于冰心而稍稍早于巴金。她走上中国文坛,眼看就六十周年了。1979年“七一”前夕,丁玲刚刚复出不久,在《“七一”有感》一文中,丁玲这样写道:“我这个新归队的小兵,将振奋我的永不消逝的活力,向同志们学习。刻苦努力,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五年多来,丁玲正在实践自己的诺言,他的确表现了惊人的“永不消逝的活力”。她每年贡献给读者的,都不下十几万字。今年新春伊始,她又和老作家舒群一起创办了大型文学刊物《中国》,而在创刊号上,正有她亲笔撰写的人物特写《一代天骄》。一个八十一岁的老人写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这本身就十分值得玩味。内容姑且不论,仅就这个年龄差额而言,就充满了谐趣,它未尝不可以作为丁玲”永不消逝的活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我国丝绸生产的高潮期,丝绸产量大、品种多、质量高,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方仅就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作用作粗略探析。一、充当货币职能绢帛充货币唐以前早已有之,特别是实物货币逐渐取代金属货币而居统治地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绢帛更以其轻便并为统治阶级各阶层所欢迎,而成为当时的主要货币。清人赵翼指出:“六朝则钱帛兼用,而帛之用较多”。[1]不过,这只是事实上如此,并无明确的法令依据。“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林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可视为以诏令规定谷昂为法定货币,然仅…  相似文献   

13.
张溥为复社主盟、著名学者、文学家,在晚明党社、学术及文学方面兼领一时风气。张溥长于散文,其文在当时颇有影响。爬梳张溥《七录斋集》四种全部诗文,其散文观可概括为以文为史、文质相符、文以情生、文须有气、文须有法、文贵清雅、由雅返古等七点。在复古运动如火如荼,“前后争胜,各以相反为高”的明代,张溥的散文观表现出平和博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刘大木魁所讲文之“神”是指作家不同的才气、个性表现于作品的精神面貌 ,所谓“气”则偏重于指文章的气势。这种“神”是内在的 ,似有“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玄妙之处 ,显然 ,这是从审美的角度对散文美学特征进行概括而提出来的 ,较唐宋派的“神理”说更具美学特色 ,也更深刻具体  相似文献   

15.
刘大钧 《文史哲》2005,(4):14-18
今本《周易》为王弼所传东汉费直古文易本,考之竹简本,今本与竹本大体相似,证明了今本确为古文《易》本无疑。而帛本《周易》应为汉初田何所传今文《易》本。理由有二:一,从时间上说,帛本经传的抄写时间应在文帝或文帝之前,基本可界定在高祖至吕后执政的二十余年间,这符合汉初传《易》“本于田何一家”的史书记载。二,从学术归属上看,帛《易》以“乖”代“睽”、以“礼”代“履”作卦名,显然受到《序卦》“睽者,乖也”、“履者,礼也”的影响,此与汉初田何一系“训诂举大谊”的学风也很相似。田何所传今文《易》本,包括“今义”和“古义”两方面,“今义”指以“德行”“仁义”谈《易》的内容,“古义”指以占筮及阴阳灾变谈《易》的内容。帛书经文卦序与京房《易》八宫卦序的密切关系,及帛本《易传》中大量孔子论阴阳五行、占筮梦兆的语句,都反映了马王堆帛本《易》可能为史籍所载田何弟子周王孙所持“古义”的传抄本。  相似文献   

16.
葛洪不仅是一位神仙思想的狂热信徒 ,还有相当深厚的儒学素养。葛洪生于公元 2 83年 (晋武帝太康四年 ) ,字稚川 ,丹阳句容人 (今江苏句容 )。葛洪祖辈累世为官 ,祖父为吴国大鸿胪 ,父历任吴会稽太守和晋邵陵太守。十三岁时 ,其父在任职中去世 ,这给他家庭的经济情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葛洪十六岁始读《孝经》《论语》《易经》《诗经》 ,吸收了儒学素养。后来 ,由于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他从仙家郑隐学道。不久 ,张昌起兵江南 ,晋王朝“平叛”后 ,葛洪因军功被授予伏波将军的称号。后葛洪为阅览过去未曾接触的典籍而启程前往洛阳 ,因故…  相似文献   

17.
王充在《论衡》中经常讲到“气”。“气”是王充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因此,我们要探讨王充的哲学,就必须全面系统地研究一下王充气论思想。一、气在宇宙间的地位从战国到两汉,很多哲学家使用过“气”这个概念,但他们所赋予它的含义却不尽相同。《管子·内业篇》讲的“精气”和《荀子·王制篇》讲的“水火之气”是物质性的,而《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浩然之气”则属精神性的。在王充的思想中,“气”究竟是什么呢?它在宇宙间处于什么地位?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王充经常把“气”和有形体的物相对为言,例如他说: “非物则气”(《纪妖》); “不为物,则为气矣”(《论死》);  相似文献   

18.
刘邦实行赐爵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起义过程中利用赐爵办法以鼓舞义军斗志。如樊哙同秦将司马(尸一)(音夷)战,“斩首十五级,赐爵国大夫”;不久,击章邯于濮阳,“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后又“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闻爵”;接着又连续以杀敌有功而被“赐爵五大夫”、“赐爵卿”、“赐爵封”及“赐爵重封”。又如曹参,在起义过程中,也以军功先后被“赐爵七大夫”、“迁为五大夫”及“封参为执帛”,“迁为执珪”。此外,夏侯婴及傅宽等人,也先后以军功赐爵。这说明刘邦赐  相似文献   

19.
(一) 中国散文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几千年来,散文与诗歌相对峙,雄踞于中国文学史的正宗位置。“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人们曾大力提倡白话新诗和小说戏剧,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白话散文则有了更广大的发展,甚至如鲁迅所说,“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散文传统源远流长,但作为针对骈文偏弊而兴起的古文运动,则开始于李唐而完成于北宋。北宋古文运动的盟主是被称为宋代韩愈的欧阳修。但最后完成古文运动,并以宏富精湛的创作,显示了这一运动的最高实绩者,则是欧公门生苏轼。欧阳修不愧是热心奖掖后进而又极有眼力的文坛宗师。他初见苏文即预言此人,“他日文章必独步下。”(《诚斋诗话》)后来同儿子欧阳棐论文,谈到苏轼,又说:“三十年后,世上更不道著我也。”(《曲洧旧闻》)青出于蓝,后来居上,这曾为一切通人所深信的历史发展辩证法,果然体现于欧门弟子东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