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法律人才培养有了长足的发展,法律人才培养以“专业细化的分别培养”模式为主,对满足我国的法律人才需要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司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要也有了新的变化,原来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包括:高等院校作为法律人才培养的基地,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法学教育目标定位不清;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人文教育等。通过考察国外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发现,国外比较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丰富、灵活,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训练。我国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明确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转变教学方式,完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官办法律教育人才培养经历了一个从英美模式到德日模式,再到美国模式的变革。在近代中国法律教育发展的进程中,作为发展主体的官办法律教育。该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澎湃的时代浪潮冲击下,形成了鲜明的特征。该模式对近代中国法律教育体系建立进行的探索,也给当代中国法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留下了一些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官办法律教育人才培养经历了一个从英美模式到德日模式,再到美国模式的变革。在近代中国法律教育发展的进程中,作为发展主体的官办法律教育。该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澎湃的时代浪潮冲击下,形成了鲜明的特征。该模式对近代中国法律教育体系建立进行的探索,也给当代中国法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留下了一些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4.
地方性高校是指未进入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以及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之外的开设法学本科教育的地方性高等院校。地方性高校在法律人才培养资源上与非地方性高校存在较大差距,其法律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差异性人才培养为基础,充分利用地方性高校法律人才培养的资源优势,以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为定位,构建高校-实务部门联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海南大学法学院为例,总结和阐述地方综合性高校法学本科三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乃是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多元化追求和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需要;地方综合性高校法学本科三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由基础学习阶段和特殊培养平台构成,特殊培养平台包括高素质法律理论人才培养平台、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培养平台和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管理人才培养平台;其特点在于解决了法学教育中标准与个性的矛盾,加强了基础理论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性,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互动性;该培养模式产生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此外,文章还就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建立起符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关键,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以知识政策为逻辑原点分析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认为各高校应当区分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比较借鉴框架,研读相关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办学经验,分别探究复合型与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前者可建构为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后者为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在提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若干建议基础上,提出全面落实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诊所法律教育掀起了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革命性的变革,这种模式的价值取向应主要定位于训练和提丹法律技能;养成和改善法律思维方式:重塑法学教育的人文性价值一培育法律职业道德;为法学教育改革创造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通过抽样考察,可窥见我国理工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总体现状欠佳,其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培养模式未彰显特色,培养目标指向趋于同质,定位模糊;二是培养机制缺乏制度化支撑,长久动力不足,人才培养缺乏竞争优势。理工高校应以应用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特定法律人才培养机制的建构,特色法律专业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化保障等四个方面为进路,尽快改变理工高校法律人才培养的欠佳状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梳理案例教学法的历史渊源、优势、中外案例教学法应用等内容,同时在借鉴国外案例教学法优秀经验的基础上,为更好地适应我国新的发展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以期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案例教学法应用模式,从而对我国法学教育模式及法律人才培养产生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1.
诊所式法律教育具有训练法律职业技能和培养法律职业伦理的两大价值。这种教学模式的目标为,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实际诊断法律问题开出处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直接操作的能力。它的主要特点为:知识积累与思维训练并重,学生参与真实法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经验中学习法律,从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英国法律教育从传统到变革,在继承中创新,初步实现了在法律人才培养方面的分工与合作,建立起与现代社会要求相统一的新型法律教育体制.这种教育体制与传统学徒制法律教育相比较,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许多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形势要求。转变教育思想,调整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模式等,是金融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目标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强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目标评价体系要确立评价要素、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加强医学生专业法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分析法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和法律职业的素质要求对地方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指出在对辽宁省地方院校法律人才培养路径选择进行专项社会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地方院校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目标定位与职业需要不适应、不能结合自身优势资源进行差异化培养、课程设计不合理且缺乏应用能力训练以及课堂组织和教学对于学生复合能力培养缺位等问题。地方院校应在厘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进行以创建网络化高校资源共享与教学跟踪延伸平台为依托的应用型人才定位下的差异化核心课程体系设计、兰戴尔教学法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与课程组织方式转变和创立高校与实务部门合作培养下的实践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法律的实践性与法学教育之间的关联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工具性、世俗性决定了法学教育的实践性导向。但困于理念误区、教学成本、学生规模、教师评价机制、课程体系设置的强制性及与司法考试的疏离等因素,实践性法学课程在整个法学教学体系中实际上处于若存若亡的尴尬境地。唯有在法学教育精英化的导向下,把握好实践技能培养的阶段性特征,突破法学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性课程观念上的鸿沟,将实践技能尤其是法律思维的训练融入每一堂法学课程之中,法学本科实践性课程才能拓展出一片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7.
法律本科教学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健全,对新时期法律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对中国法学教育者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新挑战。需要我们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秀经验,探索适合本科阶段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以使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更能适应现实社会和法律职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是法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问题。在法学教育中重视实践教学,构建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建构科学的法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规范和完善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拓宽法律实践教学的渠道,引入新的法学实践教学形式,完善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