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命关怀:学校德育现代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德育模式以政治关照为价值取向,使道德教育成为政治视野中严厉的道德控制,以致在面对生态伦理危机、经济伦理危机、网络伦理危机等社会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为此,要建构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引,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其生命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关注其生命的生成和完善,使之及于与之密切相连的对一切生命的热爱,并始终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可持续的生命关怀型德育模式。以此架构具有可持续性与生命性的德育课程体系,拓宽德育内容,加快实现德育内容的大融合,建立多向、平等、自由的伙伴式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现代德育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以压抑个性、轻视生命的传统德育模式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加强大学生的生命关怀教育,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高校应架构具有可持续性与生命性的德育课程体系,拓展现代德育内容,加快实现德育内容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一种关涉人的生命成长的教育活动,是生命个体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德育应始终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这既包括在德育的内容方面应呼唤学生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关爱,又包括在德育实施中应倾注对学生精神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高校校园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和谐本质是生命间的和谐,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既是和谐校园的内涵,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终极目标,从生命关怀视野角度出发,通过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规范有序、民主法治;关系和谐、安定团结;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环境和谐、文化繁荣等5个方面提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高校德育模式偏重于“道德理论”、“道德知识”和“政治伦理”的灌输,缺乏自身应有的稳定性、逻辑性和科学性,在价值取向上难以摆脱社会本位和政治伦理的倾向。改革高校德育就必须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高校德育新模式,重视生命关怀,关注学生生命及其生命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进一步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拓宽德育内容,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高校德育要注重人文关怀,这既是德育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德育的现实呼唤和发展需求。新时期高校德育注重人文关怀,应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实际需求的了解和掌握、自我价值的肯定和承认、主体地位的维护和尊重、生活状况的关心和帮助、全面发展的引导和关怀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中的创作源于文学家内心深处的矛盾 ,是文学家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常表现为文学家对社会和人生的绝望、对生命的渴望、对未来的希望而进行的表达 ,最终通向对人性、人生的终极关怀 ,追问生的意义 ,体现了人们的生命激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生轻视与伤害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主要由教育内容的抽象化和生命内涵的现实化之间的矛盾、教育培养方式的产品化与生命存在的个体之间的矛盾、社会物质的丰富化与生命信仰的匮乏化之间的矛盾引发而形成的.因此构建大学生生命关怀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寻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热爱与尊重生命尤显重要,且迫切.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高校德育的缺失与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意义虚无、生命困顿和践踏生命等现象,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比较突出和困惑的问题,高校德育对此显得无能为力,这与高校德育缺乏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密切相关。生命教育不是独立于德育之外的教育形式,但是作为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内容整合和方法论依据,融入到高校德育的实践,是对高校德育生命价值缺失的补救,也是提高高校德育人文关怀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11.
以西南石油大学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为例,探讨了基于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弘扬的创新德育教育思路和方法,认为重视大学精神德育功能的发挥,是推动高校德育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论述了大学精神的时代特征,即强烈的民族精神、厚重的人文特质、坚定的科学理性和勤勉的务实作风,指出大学精神具有导向、陶冶、激励和凝聚等德育功能,应始终注意发挥大学精神德育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德育实施中,运用以美育德的桥梁作用,从德育的角度发掘美育的道德教育价值,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大学德育层次,增强大学德育的实效。在以美育德的实践活动中要防止用德育“包办”美育、一概抹杀理论灌输、无视针对性、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等各种误区。大力拓展德育资源,加强对审美实践各环节的德育指导,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和社会实际,并将之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德育与美育在育人目标、育人内容等方面的统合,达到德美相长,共同育人。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忽视个体,呈现简单化、智育化和非生命化趋势的现实表现,使我们不得不对德育的个体性功能进行理性的审视。为此形成的态度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基本价值取向应该将学生引向希望和幸福;德育必须为学生提供一种有利于个体道德生长的价值引导环境;理想的德育个体性功能还要具备超越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的人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性与道德教育是密切关联的,进行道德教育就需要考虑到人性的因素。但现代的道德教育却缺乏人性关怀,未能遵循人性化的原则。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为指导,建立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道德教育模式,满足受教育者的个体需求,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切实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美国社会教育机构注重学习世界先进国家发展社会教育的成功经验,调动当地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级学校教育机构的设施和师资兴办社会教育,根据当地社区居民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社会教育的内容,把文化知识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结合,注重对当地居民进行美国化的教育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注意使社会教育为提高当地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服务,也对青少年健康人格起了巨大推进作用。可以借鉴美国社会教育的历史经验,加强对大学生人格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校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存在许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我国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不仅大有必要,而且势在必行。互联网已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针对新时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务必大力加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拓宽以德育为核心的高校德育工作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大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利用德育来净化大学校园,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和学习知识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作为教育中最基本的家庭教育也不断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由于人们注意力的偏移,家庭中的道德教育往往被人们忽视,显现出了不少的问题,与以德治国的社会不相融。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十分重视学校德育工作。他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和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以及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地位、作用、原则、内容、途径、方法、青少年学生的成才道路和方向以及德育队伍建设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