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暴力已成为美国一大社会问题,受害者以女性居多。对美国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涉及:受害女性的特征;施暴男性的特点;妇女对家庭暴力的应对;家庭暴力产生的社会原因;家庭暴力的社会反应等。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2年中国法学会的调查,我国遭受家庭暴力的人数多达4.5亿,其中90%是女性,女性已成为家庭暴力的最大受害者.家庭中对女性的暴力行为是对女性人格尊严、生命健康、人身自由等权利的粗暴侵犯与践踏,也是对女性的心理等方面的严重损害和摧残.家庭暴力不仅给女性自身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危及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现象折射出了女性当下整体的生存状态,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遏制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3.
异化问题,国内外都在热烈讨论。众说纷纭,非常活跃。产生异化的根源是什么?消灭异化的途径何在?异化是永存的,还是只存在于一定历史阶段上的暂时现象?怎样认识马克思的异化观和它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地位?怎么认识和消灭社会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显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刊特为此开辟《异化争鸣》专栏,为各家见解提供争鸣园地。  相似文献   

4.
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已婚女知识分子大多面临性别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双重束缚。作为女性,她们不得不履行社会对女性普遍的角色期待,按照社会对妻子的性别角色观念去做——贤妻良母;同时作为女性中的姣  相似文献   

5.
异化理论贯穿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著作的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异化的论述,马克思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不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讲异化是站在客观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因此不能对异化作出科学的解释。马克思把异化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使异化理论成为科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劳动异化,劳动异化的结果又产生私有制。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是异化了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最发达,私有制最完备,异化达到了顶点,所以,它是高度异化的社会。无产阶级只有用革命手段消灭私有制,才能消灭异化,从异己的力量奴役下解放出来。无产阶级只有在全世界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彻底消除异化。  相似文献   

6.
家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对妇女家庭暴力的根源 ,提出消除家庭暴力的对策 ,并为在家庭暴力中受害的妇女指出司法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萨拉·朱厄特在其代表作《尖尖的枞树之乡》中对坚强、独立的女性的描写,深得评论界的关注和认可,但她并没有在作品中忘记其他女性。事实上,正是借助对有着刻板性别角色的传统女性、主动与男性互换角色的新女性,以及勇于承担双性化角色的理想女性的塑造,朱厄特表达了她对女性性别角色的思考和理解。遗憾的是,这在现有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基于此,以社会性别为切入点,分析《尖尖的枞树之乡》中的女性群像及其性别角色,解读朱厄特的性别角色意识,指出作者透过对这些女性的刻画,表达了她对刻板性别角色的批判,对男女性别角色互换的质疑,以及对双性化性别角色的赞赏。  相似文献   

8.
家庭暴力(主要是针对女性的暴力)是近些年来普遍受到人们关注的话题,来自于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文学等不同领域的呼声,尤其是女性主义研究在我国的兴起对女性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境遇进行了多角度的叩问和反思。历史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男女平等、消除性别歧视如此得到推崇的当下社会,家庭暴力的反复上演不能不让人们在对女性本已洗尽铅华却又身陷悲剧的命运谛视后感到沉重,于是我们透过现代家庭生活的情感帷幕,从结构性的立场和性别质素的角度重新审视婚姻组合,我们发现传统的"父权制"思想观念对于中国婚姻家庭的影响尤为重大,也是家庭暴力存在的最主要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性别角色规范与女性参政的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参政权在法律上得到普遍认可,但女性并未能真正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力。政治排斥女性的传统势力依旧十分强大,文章认为传统性别角色规范在制约、阻碍着妇女进入权力的通道,亦是社会对女性在政治领域中活动的排斥及女性对这种排斥的无奈和实际认同的重要原因。性别角色差异不是生来就有,也不是固定不变。建构合理的性别角色规范来推动女性参政的发展,这对于实现女性政治权利,营造男女两性平等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从重塑合理女性角色规范的视角,探讨了扭转女性参政不利处境的策略——解放传统性别观念,重塑性别角色;培育社会的性别决策意识;也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倾斜政策并通过加强执法来着力改变女性政治参与的薄弱性。这是女性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领域合作加力推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10年第三次全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探讨了城乡女性性别角色意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检验了各因素影响效力的城乡差异。性别角色意识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与性别差异,女性性别观念在不断现代化的同时,仍延续复归传统的趋势;影响城乡女性性别角色意识差异的因素主要反映在夫妻相对收入比、生育子女数、女性年收入、母亲受教育4个变量上。而城镇化、市民化以及义务教育持续普及与巩固有助于缩小城乡女性的性别角色意识差异。  相似文献   

11.
钱建平  温淑敏 《理论界》2006,(7):105-106
家庭暴力是古今中外家庭常见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丑恶现象,家庭暴力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而且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是与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背道而驰的。这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我国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现状,分析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以促进对家庭暴力的制止,使得国家国泰民安、小家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12.
父系文化在人类自存与存种方式的选择上异化了女性的性与生育的自然属性,从而泯灭了其主体性,这一过程蕴含着文化悻论;先进的制度文化使女性的主体地位得以复归,然而文化堕距、文化示范作用又使女性主体人格的展示步履维艰;社会现代化将造成女性人格的丰富性、性别角色的转型等现代性衍化。  相似文献   

13.
家庭暴力正在由个人问题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男权文化和夫权思想、社会控制失范与社会道德力量弱化、结构性地位的不平等与相对剥夺感、基于个人病理与心理动力学的病理性行为,是家庭暴力行为的根源。消除家庭暴力行为需要社会工作介入,经由社会工作介入提升案主的自主性与问题解决能力,改变和提升公民意识,建立反家庭暴力社会舆论场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哲学的立场,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的"女性异化"与"社会性别意识形态"观,提出反省性的思考,以尝试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为消除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根源与文化根源所做出的努力给予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论家庭暴力的成因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不仅危害家庭 ,同时又危及社会稳定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家庭暴力的成因 ,指出了家庭暴力产生的历史、经济、文化根源 ,并从立法、司法及法制宣传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训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家庭暴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云 《学术探索》2004,(10):56-59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侵害对方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和自由权的侵权行为。引发家庭暴力的原因主要有历史原因、经济原因、法律原因、观念和心理原因等。对规制家庭暴力应建立预警系统 ,创设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救助机制 ,大力提高女性成员的主体意识、平权意识 ,采用充分发挥社会传媒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通过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强化政府职能、强化社会支持功能等途径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技术异化批判——技术负面效应的人本考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不同意一些西方学者把现代文明社会中诸种社会病归咎于技术并冠之以“技术异化”的观点。作者通过对“技术异化”思想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剖析,认为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不自主的、中性的、着眼于物质目标的理性活动;“技术异化”的根源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特定时期技术所处的社会背景;“技术异化”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异化,是由一定的社会建制造成的,因而通过社会改革可以消除“技术异化”。  相似文献   

18.
在近几年来开展的关于“异化”问题的讨论中,出现了这样一种异化论,这种异化论认为,社会主义不但有异化,而且必然异化。因为社会主义异化的根源不单是旧社会的痕迹和外来的影响,而且是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中产生出来”的。这样,马克思用来揭露资本主义的用语,现在被社会主义异化论拿来说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了。这种异化论把好多现象用异化来概括,提出了从思想、政治到经济都存在异化的社会主义全面异化论。提出这种理论的同志把他们这种异化理论称之为“马克思异化论”,并从马克思那里找来了根据,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可是谁都知道,社会主义消灭了私有制也就消灭了异化,这是马克思一贯而明确的观点。一种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论”,怎样能  相似文献   

19.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与西方女性运动和理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作为第三次浪潮的后现代女性主义对女性团体内部的异化和压迫进行关注,并认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二元认识论。英国女剧作家卡丽·邱吉尔的《上等女性》充分揭示了女性内部的异化和压迫及其产生的根源,指出了二元认识论陷女性于对男权模式的不自觉模仿,体现了女性文学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异化,这已经为某些文章充分地论列了,在此无须赘述。但是,怎样认识这种异化呢?它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又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社会主义异化与资本主义异化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异化的根源、趋势不同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根源时,主要强调两点,一是私有制,二是社会分工。马克思认为,私有制作为异化劳动的产物,虽然不应看作是异化产生的根源,但是,不可否认,私有制一经产生出来以后,它就以劳动和劳动条件的分离为前提,加剧了劳动的异化。缺乏劳动条件的人,为了生活,就得把自己的劳动能力交给拥有劳动条件的人去支配,同时把自己劳动的成果也一并交给人家去占有。这样,劳动本身就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