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学术界对宪政的界定,遵循本质主义和注释主义两种思路,该文从另一种思路出发,探讨宪政的属性--契约性。宪政的精神与契约无异,都包含主体的复数、意志的自由合意、地位的平等、互利预期、承诺和约束、和平协商与司法仲裁等因素。无论就静态的宪政而言,还是就动态的宪政而言,都具有明显的契约性。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宪政是一种以限权、防权为设防的现实主义学说。宪政不仅是现实主义的,而且又是理想主义的。宪政的现实主义以它的理想主义为前提,是带着道德感和责任感的现实主义;宪政的理想主义隐含于它的强烈的现实感之中,它不是高调、积极的理想主义,而是低调、"消极"的理想主义。宪政的消极理想主义体现了宪政对人性、权力与政府的人文关怀与人文期待。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宪政制度的内涵及其政治制度渊源和经济背景,整理出结论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宪政并不必然带来现代化或是民族富强,相反,宪政本身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形式而不是内容.以期对宪政及其价值的重新思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徐静莉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37-40
发端于近代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宪政运动是西学东渐影响的结果,更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振兴的被迫选择。中西社会背景、国情及所面临的问题的截然不同,导致中国宪政的价值目标和内涵与西方判然有别,这恰恰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中国的国情与社情。 相似文献
5.
张彧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4):95-99
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就是建立具有以宪法为保障的,靠法律机器和权力运转的,实行民主政治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思想。文中通过对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中关键主题(民主与法治)的论述和探讨,目的是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思想参考和值得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魏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3)
宪政的核心在于对政府权力进行规则或制度的约束.宪政经济学有利于构建法治政府,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公共政策民主化,促进公民参与;有利于增强公民宪政意识,保障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7.
民国宪政的产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追求自由民主的结果,但它最终却陷入了专制独裁政治的泥沼.从民国宪政发展的历史出发,探求其发展路径,挖掘其内在的社会历史根源,总结宪政历史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民国宪政的产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追求自由民主的结果,但它最终却陷入了专制独裁政治的泥沼。从民国宪政发展的历史出发,探求其发展路径,挖掘其内在的社会历史根源,总结宪政历史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与宪政主义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6):17-20
宪政精神与儒家礼治思想有着相通之处,通过讨论,指出对分权形式的制度安排不能做绝对化的理解,进而从制度的演化生成论出发,提出以宪政主义替代自由主义来实现政治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必要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非洲社会主义思潮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期。由于殖民历史和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等原因,独立后的非洲国家大部分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思潮进入非洲后,经由本土化的过程,主要形成四大流派。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思潮在非洲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然而其对非洲国家宪政的影响非常强势,很多非洲国家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主义宪法。她们在宪政改革历程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对"一事不二审"原则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国际刑事法公约和司法审判实践领域里发展的分析,剖析了前南刑庭规约和规则在一事不二审原则及优先管辖权之间的悖论和不足,还从解释论的角度对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在行为对象的范围、"诉讼程序"的涵义和对已经"审判"的理解上,质疑其存在的弊端,进而提出有效的分析思路和适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再论国际私法中“直接适用的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曼莉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6):72-75,80
在分析“直接适用的法”的缘起和根据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关于“直接适用的法”的新界定。笔者还对“直接适用的法”的性质进行了探讨 ,认为“直接适用的法”具有公法性质 ;“直接适用的法”亦具有实体法的性质和作用 ;采用“直接适用的法”支配国际民商事关系应属直接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有三种宪政理论影响中国:形式宪政论、实质宪政论和程序宪政论。通过比较,程序宪政应当最契合中国法治变革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4.
罗国强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4):35-40
中国国际法发展的新思路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在理论方面,应遵循以下两条主线:一是将中国的和谐与西方的正义、公平、平等、善意等原则相结合,构建完善的自然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二是将自然国际法与实在国际法结合,弥补以往割裂性移植西方法学理论的缺失。而在实践方面,应当建构适应于新世纪的实在国际法基本价值,促使实在国际法向符合自然国际法的方向发展。新的思路将即使中国国际法更好地融入主流国际社会,又使其具有独道特色;既有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也有助于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际体育法学基本范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青山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2):26-29,51
随着跨国体育关系的发展,国际体育法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构建成为可能,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积淀。国际体育法学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国际体育法学基础理论、国际体育实体法、国际体育程序法。在构建国际体育法学的学科体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三个理论上的难题,即国际体育法的法律性、国际体育法学的理论内核和国际体育法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有关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尚处于争论之中。探讨了目前国内有关国际经济法内涵的学说,认为不仅广义说存在诸多缺陷,而且人们对狭义说也存在一些严重的误解;通过具体分析国际经济关系的性质,理清了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的关系;指出,在我国,国际经济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但国际经济法学是一个独立的法学学科。 相似文献
17.
赖超超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37
国际能源法的兴起,是国际法发展的新突破。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上对于构建和谐国际能源秩序的需求日益强烈,国际能源法在发展速度上明显加快,并展现出光明的发展前景。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能源法的核心理念之一,为其发展注入强大驱动力。国际能源法与国际环境法出现融合趋势,相互促进。此外,国际能源组织对于国际能源法的推动力呈现越来越明显的态势。国际能源公司、非政府组织等非国家实体也正成为推进全球能源合作、促进国际能源法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8.
周佳瑾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9):23-25
有学者曾对国际私法作出"既非‘国际’,又非‘私法’"的评价,这种认识一度是我国早期学界对于国际私法性质问题的一种颇有影响力的看法。如今再次认真地评读这一观点,能给我们正确认识国际私法的性质提供理论借鉴,从而正确把握国际私法的性质。国际私法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公法"与"私法"、"国际法"与"国内法"、"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划分界限,是自成一体,具有独立、特殊性质的一类法律规范群。 相似文献
19.
自联合国成立以来,一直支持促进、发展和实施国际规范和标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以法治来替代强权,法治是联合国的核心价值和原则。联合国按照宪章推进国际法治的进程,对加强“国际法治”做出了重要贡献。要建立一个公正、安全、和平的法治世界,必须加强和协调国际法治。 相似文献
20.
肖巧平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16(3):6-9
国际法在保护妇女人权方面起了很好和很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注意对妇女公权利的保护、较轻视私权利的保护;主权国家的保留影响了它的功用;国际法由男性控制,难以充分地表达妇女的意愿;本身的执行机制不完善;传统的国际人权观念的影响.为加强对妇女的保护,应努力弥补这些缺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