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正> 一个国家的人口发展,从生产到培育,从数量到质量,从就业到流动等等方面,不但要考虑其生理规律、经济效益和社会要求,还要有国防的眼光,即考虑人口的发展能否适应国防建设和如何适应国防建设等问题。一、人口再生产必须着眼于国家兵员保障在任何社会,一般地来说,人口生产的数量、比例取决于物质资料生产的数量、比例。在国家、战争、军队存在的阶级社会中,人口生产的数量、比例往往还要受到国防  相似文献   

2.
“八五”时期(1991—199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人口增长的重要时期。“八五”时期人口的增长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我们目前着手编制的“八五”人口计划是我国正式编制的第四个人口五年计划。认真回顾历史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所面临的形势,明确地提出“八五”时期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和目标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人口问题对于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对于现实四个现代化,都有重大的关系。本文只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即从人口的生育率、社会消费和劳动就业等方面,提出一些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大量人口从乡村迁移到城市中,这就是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过程。我国随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将出现较多的乡村人口向市镇(城市和城镇的简称)集中,这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控制人口自然增长和提高人口质量。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人口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中国103188.2万人口非均匀地分布在29个省、市、自治区和2378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其人口密度从最高的上海1745人/平方公里到最低的西藏1人/平方公里。 许多中外学者已经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对中国人口的生育、死亡,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但其研究仅限于省级,或个别省、县或市的分析。利用人口普查资料,对2300多个县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尚无前例。  相似文献   

6.
有计划地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促进民族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同志在《列宁主义问题》一书中指出:“人口的增长对社会的发展有影响,它促进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从全国范围来说,我国人口多,基数大,增长快,增长的绝对数字庞大,在我国目前经济技术落后的条件下,人口压迫生产力的情况十分严重,已经在吃饭、就业、住房和教育等方面加重了国家和人民的负担,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因此,为了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切实控制我国人口增长,大力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一九八五年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5‰左右,争取在二○○○年再降到零,把我国人口总数稳定在十亿左右,或再适当下降一些,这就成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战略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人口合理分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发展,必须有计划地合理地分布人口。我国是一个地广人众,各个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的社会主义大国。要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不仅要一般地号召控制人口,而且要在研究人口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具体地、因地制宜地制定和贯彻人口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促进全国所有地区国民经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商品经济关系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量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我国的人口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农村人口不断地迁入城市,并从暂时性迁移向永久性迁移过渡。为了对我国大城市的经济性流动人口进行探索,武汉大学人口研究所于1988年  相似文献   

9.
我党十三大在思想上、理论上、政治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从国情出发 深刻说明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报告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经济、文化、社会和人口状况等方面的具体国情作了深刻的剖析。 十三大报告把人口问题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国情加以论述,报告中直接间接提到我国人口的规模、结构,人口与自然资源、生态,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当前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等方面不下二十处之多。报告中除了进一步强调我国人口基数大、底子薄这一特点以及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之外,还多次提到中国人口产业结构的转变,城市人口迁移和转变,提高人口质量和劳动者素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性。报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认清我国当前的农村人口形势及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对策,为国家制订有关方针、政策提供依据,1990年11月12—15日,来自全国40个人口研究和计划生育工作部门、年龄以中青年为主的一批人口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汇聚在苏南名城无锡市,举行了历时4天的“中国农村人口问题学术讨论会”。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农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还存在着农民收入低、文化素质低、生活水平低、城乡差距大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城镇的转移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日渐严峻的现状,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制度保障滞后、流动人口自身素质低下、社会教育与管理体系不完善四个层面,系统研究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加快制度改革步伐、有效配置教育资源、构建三维教育体系等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利用江苏省常州市548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状况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在31项有关权益保障的重要指标中,绝大多数指标结果不容乐观,农民工的多项劳动权益不能得到保障。劳动报酬获得、休息休假、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与福利等方面的权益受损较为严重。基于调查结果,文章提出了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力度、实施人性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企业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e current debate on Swedish policy for rural-urban migration involves disagreements concerning its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on the migrant. From one point of view, rural-urban movement is seen as "economically rational": a natural, efficient adaptation of the population to a centralized economy. Migrant economic and social betterment is seen to follow from such a population movement. Another point of view questions the assume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a city movement. Instead, the policy is accused of not taking human social and economic needs into account. It argues that migration policy needs to be decentralized, allowing migrants to preserve social ties to home areas.Both viewpoints are examined from the subjective perspective of the migrant. A pattern of intensiv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people who have moved to Stockholm from a village north of the city as well as with others who had returned to their village after a stay in Stockholm.The case study revealed that moves were not made for economic reasons alone, but the the motivation for the structure of opportunity surrounding the move was complex. Migrants were seeking to attain differing interests, many of which were associated with life-cycle situations such as leaving school and marrying. Migration instead becomes one of several means by which individuals search for well-being and a desirable "quality of life." There is no necessary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set of moves which will maximize labor-market efficiency and set of moves which will maximize individual satisfactions.Sharlene J. Hesse is affiliated with the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Boston College, Chestnut Hill, MA 02167. Requests for reprints should be directed to her.  相似文献   

15.
“三要素”人力资源定义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的人力资源定义,讨论的侧重点是知识、能力等"共性化"要素。我们认为,个性、兴趣、价值观等"个性化"要素和努力、态度、情感等"情绪化"要素,也应该包含在人力资源的定义中。"个性化"要素和"情绪化"要素对人力资源的"贡献弹性",具有明显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三要素人力资源定义,可以提高人力资源概念对人力资源构成要素的覆盖能力、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解释能力和对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前瞻能力。  相似文献   

16.
Homosexual sociability space in Santiago is not socially homogenous. Beyond non-heterosexual identities segmentation (gay, lesbian, queer, BDSM, etc.), the present article proposes a reflection observing certain social distinctions or differences that come into play to create a hierarchy among gay and lesbian individuals within that space. Using a qualitative approximation, we analyze the discourse of homosexual men and women about ways to display homosexuality in different places in the city, as well as some sociability practices used in homosexual venues. The resulting social hierarchy is understood through two central subjective rules: discretion and good taste, dynamic mechanisms that perpetuate the distance among groups within the same sociability space, and to some extent reproduce the city’s class structure. Given that material means to privatize and sophisticate homosexual expression are unequally distributed in Santiago, the resulting differentiated social networks end up configuring the visibility strategies of homosexual identity played out in the city in the last years.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干旱区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网络等调查,探讨气候变化导致干旱区家庭生计脆弱性的原因。借助空间回归模型,以新疆于田绿洲为研究区域,2000、2005、2010年为时间段,同时考虑社会经济结构和空间扩散因素,综合检验气候变化条件下,社会经济结构、地理位置差异、族群及相邻效应等因素对干旱区家庭生计脆弱性空间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年均纯收入、家庭抚养比率、女性户主的家庭比例、仅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比例等社会经济因素及空间相邻关系是影响干旱区生计脆弱度空间扩散的最主要原因。族群因素方面,维吾尔族对干旱区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变更为适应。而不同的地理位置,如乡村和城市、绿洲和荒漠等则表现出不同的生计脆弱度空间聚集状态。  相似文献   

18.
张文政 《西北人口》2014,(1):109-113
当前,西北民族地区持续的社会流动背后,也凸显了乡村社区管理的新危机.本文在对社会流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突出的社区文化蚀化、新型管理主体缺失、社会保障运行水平不高、特殊群体关注不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从重塑社区文化、培养新型管理者、“量身”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和积极开展社会工作等四个方面做了对策建议思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新移民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新兴事物,通过对我国城市贫困救助及社会保障制度现状的考察,重新构建了城市新移民的贫困救助和社会保障机制。对于不同类别的城市新移民,社会保障机制的目标不同,对于长期在城市工作,已经有了相对固定住所和工作的城市新移民,社会保障机制的作用应该是通过规范的、系统的制度来保障他们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正常的社会保障。对于短期务工、常年流动的城市新移民,社会保障机制的作用是进行贫困救助,帮助他们在没有收入、没有工作、发生意外伤害的时候得到援助。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城市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人口城市化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中国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经济效率、解决二元经济结构矛盾以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国目前的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同经济发展不同步、大城市发展缓慢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