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乾隆《汾州府志》,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是地方志中声誉很高、影响较大的一部志书。关于该志的纂修者,历来公私书目多著录为戴震。1978年中国天文史科学普查整编组编写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  相似文献   

2.
明代地方志出版中的财务问题可以根据五百多种明代府、州、县方志来考察。地方志比 其他书籍更有可能包含生产成本的信息,因为监督地方志编纂的官员们需要核算费用。编纂出版一部 地方志需要购买原材料和生产设备,需要支付编纂人员和工匠的工资、工人的伙食费、给协助编纂或撰 写序言者馈赠的礼品费用,以及诸如运输和储存费用等杂项支出。对这些条目繁多的花费情况的考察,不论是对中国地方志的研究,还是对普遍意义上的书史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扬州在明代曾编纂了为数颇多的地方志,至今尚留存多种,它们有着宝贵的资料价值。本文试图对扬州明代地方志的纂修情况、志书的特点和价值作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把握明代扬州地方志的发展脉络,探寻扬州地方志的纂修规律与经验,以利扬州旧志的整理和新志的编纂工作,从而更好地为今天扬州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今年,共计172部、1亿余字的《北京志》全部完成,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第一部地方志,这部卷帙浩繁的志书如一幅巨大的卷轴山水画要展开她美丽而神秘的全貌了,而我有幸把离休后20年的光阴和才智挥洒其中,参与编写了其中的“民族”、“宗教”两卷。  相似文献   

5.
地方志不仅是保存某地方历史文化的最好载体,也是官员了解地方地理物产、民风土俗的首要参考。清代陕西地方志总数虽多,但多数府县志,因长期废修而出现志书断层现象,造成了很多有资细致化研究地区史的资料缺失。影响志书修订的因素很多,其中地方官的重视,地方精英的支持,重大事变客观要求,以及上宪催征为重要因素。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地方志的本序、旧序、凡例、后跋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地方志书群,是一座丰富的资料宝库,我国修地方志书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大约起源于先秦时代,其后即绵延不断,代代修纂。至两宋,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文化领域之内,修纂地方志书的组织工作完备,志书本身的体例也成熟定型。明代修纂地方志书蔚然成风,清代则达到极盛,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多少兵燹!遭受了多少劫难!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直至今日,我们还能拥有十万卷八千三百多种地方志书,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得我们今日之社会科  相似文献   

7.
一部有特色的水利专业志──评《武城县水利志》李宝志《武城县水利志》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部编纂成功的专业志书:一、指导思想正确,立场观点鲜明。志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真实地记述了武城县水利事业发展的过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在记...  相似文献   

8.
传世的1925年朱恩昭修纂6卷本《豫旺县志》一直被学界当做宁夏同心县重要的地方文献在利用.实际上,这部旧志是撮抄之作.编纂者直接把(民国)《朔方道志》中与同心县前身镇戎县有关的内容撮抄出来,参考《朔方道志》的体例,再杂以(光绪)《平远县志》的部分内容,汇集为一编,取名《豫旺县志》行世.《中国方志丛书》《宁夏地方志丛刊》《中国地方志集成·宁夏府县志辑》等丛书都影印出版了这部志书,客观上扩大了它的影响.该志对于研究同心县史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方志的类目是志书体例的具体体现,也是志书各项内容经过分析、筛选、归纳后的结晶。志书类目的拟定,便是对整部志书的总体设计,在这个意义上,是否能制定出突出重点又包罗万象,备而不泛,简而不遗,横不缺项,纵不断线的科学的类目,直接影响到志书的价值,决定了是否能编成一部体例完善,结构严谨,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志书。在地方志发展的历史中,方志类目及其设置的演化,经过了一个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过程。研究古代方志类目的演进,对今天社会主义新型方志的编纂,或许会有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本文以清代嘉庆初年谢启昆修、胡虔纂的《广西通志》(简称《谢志》)为例,  相似文献   

10.
我面前放着一部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新编115字的《平陆县志》。这部志书,在1993年山西省优秀成果评奖已出版的21部县志中,荣获一等奖中的第一名。 这部县志,设34卷、163章、379节、115万字,配有彩图、彩照84幅,封面漆  相似文献   

11.
地方文献可以补史之不足,其佐史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存世地方志是我们研究历史学、考古学、文学、人口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宝贵的史料。《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出版已经三十多年了,其收罗宏富,体例完备,是一部使用价值很高的方志目录。由于当时参加整理出版的单位众多,人员参差,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文献在《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之外。近期笔者发现六则《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未收录的地方文献,特辑录出来,做补录六则和相关的考证,以飨学人和地方文献研究者。  相似文献   

12.
“治天下以史为鉴,治郡国以志为鉴”。山西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编纂方志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山西的修志事业延绵相续,佳志迭出,对我国的地方志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早在先秦时期,山西就有与《鲁春秋》、《楚寿杌》齐名的古志《晋乘》。宋代以后,山西所修志书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全国均居显著地位。新中国的修志工作,山西也是全国开展得较早、较好的省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西又率先倡导修志,并于1980年开始了新方志的编纂工作。20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主持下,全省万余名修志工作者共同努力,辛勤劳动,使新编地方志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新编志书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质量之高,在山西历史上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版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公开出版的一部涉及面最广,所收录地方志数量也最多的大型方志目录.这部方志目录的出版,对各地古旧方志整理及新方志编纂均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部方志目录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与问题.根据目前可以收集到的材料,在西藏地区清代方志中,这部方志目录从较早的《藏纪概》、《西藏志》到清末的《巴塘盐并乡土志》、《西藏新志》等9部方志的著录及注均存在可商榷之处,有的需要加注.同时,这部方志目录的著录也有遗漏,《西藏志考》、《三藏志略》、《西藏赋》应著录,雍正《四川通志·西域志》及《乍丫图说》、《门空图说》等也应著录.  相似文献   

14.
扬州私撰志书在扬州地方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们亦是扬州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在清代乾嘉之际至民国年间私家撰志曾出现兴盛的局面,良志颇多。扬州私志既表现出与官修志书共有的一般特点,又显现出其独特之处,它们在资料撷取、体例形式、内容记载、记述笔法、文字表述等方面具有的诸多优长,提高了其学术研究和实际使用价值,并为今日的修志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道光《重修金县志》是甘肃榆中县现存第一部纲目体地方志。纂修始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成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纂修者恩福时任金县知县,满洲镶黄旗举人,对康熙《金县志》纂修上的问题,认识深刻、直切要害。为革除《金县志》“因陋就简,粗略残缺殊多”的弊病,纂修出了一部有裨于治理、教化、存文的优质志书。体例方面,《重修金县志》沿袭道光十三年《兰州府志》纲目体,扩充条目,细化类别,增强志书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内容方面,《重修金县志》以《金县志》《兰州府志》“金县”条资料为基底,大量增补新资料,包括实地搜采的一手资料和辑录自他书文献的金县资料。  相似文献   

16.
年鉴与志书相互依存和影响,如果单位或部门有连续出版的年鉴,续修志时则可节省人力、时间与经费,还可确保志书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的中国民间故事史,以具有宏大规模与高度价值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编纂出版作为它最后的光辉篇章。[1]1984年5月,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三家联合签发了《关于编辑出版〈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和相关文件。1985年1月成立总编委会办公室,1986年5月组成总编委会,随后又将这三套书纳人十部文艺集成和志书之中,作为国家艺术学科的重点科研项目(除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外,尚有民族民间歌曲、器乐曲、戏曲音乐、曲艺音乐、舞蹈五部集成和戏曲志、曲艺志两部志书)。经过…  相似文献   

18.
在坚持执政为民理念,推进政治民主化的今天,促进传统官修的地志地情的志书,即地方志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区域文化载体,在改革中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彰显区域文化生命力。使志书在促进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发挥积极作用,修志书人的政治民主化观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湖南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省地方志编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献华同志的一部专著《新方志发展创新论》,洋洋十五万言,一气读罢,毫无倦意,而且读后十分欣喜。平素只知道他是一位正派廉洁的好干部,刻苦好学,重德扬善,将湖南的地方志工作带到了全国的领先地位,既井井有条,又欣欣向荣。而且因其有团结精神和执政能力,有创新精神和务实作风,系统内外一直口碑极好,殊不知他在地方志编委会短短四年竟写出了既有理论品位,又具真知灼见的专著来。我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和地方史、源流史专家,从这本书中看到了新方志发展创新的曙光。这本书以“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20.
从南宋孝宗(1163—1189)开始有文学家以其余力,撰成郡县地方志之后,逐渐形成风气,连个别乡镇都有了方志.南宋灭亡,民族文化遭受了空前的摧残,地方志的编修正同其它学术一样,不免一蹶不振.幸好经过七、八十年的痛苦灾难,汉民族复兴,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定都于金陵,重见汉唐衣冠文物之盛.明太祖开始建立十三布政司,后来分全国为十五司,亦称为省,基本上奠定明清至今的直,省制度.为了修《大明一统志》,明廷下诏各省修地方志,汇集于户部,以供《一统志》馆采用.因此之敌,各直,省所属府州、省先后撰成志书,甚至有些省亦开始有省志的修成,如永乐(成祖年号1403—1424)时的《四川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