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月7日,中国和东盟在广西南宁市举行自贸区建成庆典仪式。仪式上,中国和东盟国家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当天共签下18个项目,签约金额为48.96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领域不断加深和拓宽。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在合作中还存在着不同国家合作不充分、不平衡,落实签约执行力不足,合作方式创新少,合作精准度不够等问题,需要通过创新观念、创新平台、创新方式、创新机制等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1年1月1日,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一周年.一年来,区域融合进一步加深,经贸合作硕果累累. 来自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至11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2630.1亿美元,同比增长40.6%.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1244.5亿美元,增长33.6%:自东盟进口1385.6亿美元,增长47.5%.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表示,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加速调整,亚洲发展孕育着重大机遇.中国同东盟国家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新的形势下,巩固和加强中国一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符合大家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4.
2007年1月14日,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印度以及东盟十国的领导人聚集于菲律宾第二大城市宿务,出席一系列会议,包括第10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第10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以及第二届东亚峰会.这次盛会上,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这是中国在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关于服务贸易的协议.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跨过了一个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郑军健介绍,自2004年以来,连续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两南宁成功举办,有力促进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博览会成为中国与东盟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新舞台. 从2004年到2009年,从1059亿美元到2130.11亿美元,6年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增长了1倍多.从2004年签署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到2010年自贸区如期建成,一个惠及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GDP、4 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贸区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建设进程中,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实现会计信息的自由流动是建立共同市场无法逾越的步骤之一.因此,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际关注中国与东盟的会计协调是极其必要的.事实上,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开展会计协调活动,虽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7.
农业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中均占重要地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大幅增加,这里运用2000-2005年面板数据建立引力模型找出影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总量、人均GDP、空间距离和区域贸易安排都对中国与东盟间的农产品贸易造成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3月16日至17日,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组建签约暨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议在北京南宁大厦召开,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郭业洲副部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李康副主席、中国农业银行李振江副行长到会致辞,并见证了签约仪式。西南交通大学与广西大学等单位成为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共建核心单位。西南交  相似文献   

9.
今年10月20~24日,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中国南宁举办.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今年如期建成的背景下,第七届中国-东盟1尊览会的举办具有特殊意义,备受关注.本届博览会紧扣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把自贸区一系列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传导给中国与东盟的企业,促进互利共赢,既体现自贸区建设的成果,又体现博览会为自贸区服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今日南国》2007,(21):10-15
近年来,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这些平台,广西在对接东盟方面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东盟的贸易增速加快,也使广西在东盟国家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广西的区位优势得到东盟企业的关注,广西的平台作用得到东盟国家的认同,而广西的市场与商机同样也成为一个香饽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这些投资者不仅来自国内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和港澳地区,也来自东盟10国和欧美日韩,广西已将自身发展形成一个雪核,在滚动中积累着资本能量,随着发展的加快,最终形成一个稳定快速发展的雪球效应。在中国和东盟10国的共同孕育下,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就像一个成熟的苹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对广西来说,通过几年的努力,终于让广西随着博览会带来的机遇焕发出新的活力。随着广西在东盟国家中的影响更加深入,广西对外开放的步伐将更加坚定从容。  相似文献   

11.
    
自2006年中国—东盟500多种商品被确认为零关税以来,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建设已经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抓手,双方的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条件和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同时,双方在物理联通、制度联通和民间联通方面已经取得丰硕成果.文章主要针对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现状和推进进程做出分析,选取2006-2014年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相关指标,利用时序主成分析方法对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分可为三个阶段:2006-2009年为互联互通发展的整体上升阶段;2009-2011年为第二阶段,互联互通发展速度高于第一阶段;2011-2014年为互联互通的继续发展阶段,但发展速度有所缓慢.在此三阶段,除能源外其他方面的联通建设均呈现上升趋势.最后,针对能源联通发展滞后的情况,文章提出加强能源运输安全,促进东盟能源出口;缓和政治争端挑战,推动能源联通建设;协调多国利益诉求,助力能源互联互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贸区内成员国包括中国和东盟10国,涵盖19亿人口和1400万平方公里.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9亿消费者,6万亿美元GDP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从经济规模上看,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贸易集团.这是一个被称为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未来世界第3大经济体"的自贸区.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白贸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国家的交往历史悠久,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主要的交往活动是贸易往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扩大到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1967年东盟成立,此后经过金融危机、非典、恐怖袭击等危难的考验,东盟已在各个领域建立起28个合作机制。中国人民与东盟各国人民的友情更显坚固。新时期,青年一代的交流对中国-东盟友好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意义重大。在2003年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倡议建立中国与东盟青年部长会议机制,以促进双方青年交流,此后,中国还与部分东盟国家合作开展了多个具有广泛影响的项目,各国积极派遣青年代表参与交流合作活动。  相似文献   

14.
伍建青 《今日南国》2008,(24):27-28
2003年10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倡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南宁举办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中国一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这一倡议得到东盟10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于2010年1月7日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广西南宁开幕.南宁市官员表示,于1月1日全面启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南宁推向一个无法替代的交流平台,南宁正利用这样的平台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服务自贸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分析了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现状,并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后所产生的贸易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文化贸易也已成为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是我国进行和扩大文化贸易的一种新模式。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中国-东盟贸易增长迅速,但中国-东盟对外文化贸易在总额中仍显得微不足道,因此,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中国-东盟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建设:学习现有经验,提升建设水平;做好建设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加大财政投入,落实政策措施;把中国一东盟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成具有国际视野。兼具文化、产业、贸易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8.
大力推进共同市场建设,把广西建设成中国与东盟商贸基地,这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双方深化合作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而广西,具有成为中国与东盟商贸基地的条件. 建共同市场促对外开放 近年来,广西与东盟贸易占广西外贸总额的比重逐年提高,从2003年的25.9%上升至2009年的34.8%.东盟作为广西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市场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9.
作为第六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研讨会”于2013年9月15日至18日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举行,研讨会由贵州大学主办,东盟研究院承办。会议共邀请到来自东盟8个国家、韩国以及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围绕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的深刻内涵、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意义、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充分、深入的交流讨论。通过研讨会,来自东南亚特别是来自东盟的学者与中国学者加强了交流、增进了理解、升华了友谊、收获了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在双边的贸易中增长较快,地位稳定上升,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采用1995-2005年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和中国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对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和我国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双边中间产品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