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图书馆服务和技术法令》(LSTA)是美国适用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图书馆法,它在推进图书馆的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运用、为最基层人民及联邦(中央)政府提供部分资金等方面与我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类似,而LSTA在支持对象、资金的来源和管理使用、图书馆员工培训、服务项目设置、项目效果评价、促进馆际互借等方面的规定有众多先进之处值得共享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
建设一体化现代民族高校图书馆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条件下馆藏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建设 ,是图书馆现代化的主流趋势。传统图书馆在管理、技术与服务方面面临着现代化的挑战。由精英型向大众型发展的我国高等教育大趋势 ,带来高校园区的扩张 ,由此带来新、老校区图书馆主馆与分馆的在文献资源建设、共享、管理理念与手段 ,服务模式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民族高校在我国普通高校中的定位大多是“教学型” ,要在此定位的基础上 ,适应上述两大趋势 ,建设一体化的现代图书馆 ,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西南民族大学武侯校区图书馆 (老馆 )与双流新校区图书馆 (新馆 )的建设构想为个案 ,提出笔者的建议 ,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 ,也为民族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寻求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面向21世纪的社会发展中,现代条件下的知识经济日益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一个重要途径,对其也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从总体上表现为信息化服务需要图书馆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也逐渐向网络化方面迈进,从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经历了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三个阶段,随着文献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发展,信息的传播将越来越广泛和迅速,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的建立,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高校图书…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医院图书馆事业正在进入电子化、网络化的新阶段,服务对象和用户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医院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必须通过变革求发展,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及更高素质的图书馆员服务于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科技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传统的图书馆正朝着网络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带来了图书馆管理、服务、馆藏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文章阐述了网络环境对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的影响及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服务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读者的阅读行为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阅读需求个性化、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方式网络化和移动化、阅读行为自主化和社交化等特点,网络阅读成为了大学生主要的阅读方式。移动互联网发展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为此,高校图书馆服务应转变服务理念和模式,集成和整合资源,增加技术投入,大力开发移动应用平台,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评估标准标准 ,是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一个建设性规范 ,通过对高校的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进行评估 ,促使高校加大在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上的投入 ,对高校图书馆来说 ,这无疑是一个发展的机遇 ,但在管理技术等方面上也是一次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谈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个网络化信息环境正在加速形成。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人们将越来越多地从网络上检索、获取信息,通过网络来共享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作为全人类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存储场所,也必须改革传统的藏书建设和读者服务模式,向网络化、数字化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模式转变。特别是近年来,Internet 飞速发展,其中的两个热点就是环球网(WWW)和数字化图书馆(Digital Library).Internet 的 TCP/IP 通信标准,使得成千上万个使用不同系统软件和不同应用程序的计算机能够彼此交  相似文献   

9.
一、现状图书馆自动化是图书馆网络化的基础,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网络化进程。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和理论摸索,我国图书馆集成化管理系统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它经历单机、多用户、微机单网段、微机多网段、互联等几个技术发展阶段。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由于领导的重视,投资多、人材多,所以发展比较快,不少图书馆已基本实现采访、编目、典藏、流通、公共检索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开始步入校园网建设时期。我国公共分组数据交换网(Chinapas)、全国数字网数据(DDC)和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的建成,为我国图书馆网络的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条件。更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存在问题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随着网络化、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无论在思想观念、管理和运行体制、资金、技术标准化、人才、服务体系建设,还是在法律保障方面仍存在一些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本文探讨了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因素,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社会化、网络化发展的迅速推进,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逐渐被置入了信息网络的大环境之中,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的建成,标志着高校图书馆已经正式进入网络化发展的新阶段.然而,在此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不仅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高校图书馆软件、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的最终体现方式和衡量标准.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信息服务工作是高校图书馆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问题的认识和产生的解决方法,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社会化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智慧图书馆作为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形态,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为特点的一个不受空间限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模式,其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探索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路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应该注重拓展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加强社会化服务管理和运营,推动数字化技术与社交化融合,从而提高服务水平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文献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它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近100年来,图书馆走过了由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电子网络化图书馆,再向数字图书馆迈进的快速发展的现代化之路。这四个发展阶段的划分主要依据是馆藏文献类型、服务功能、管理方式。四个阶段既有区别,又有兼容和联系,呈现出一种互为依存的关系。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有质的区别。数字图书馆的提出是基于电子信息革命的诸多高科技成果(广域高速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冷光源照射扫描技术、色彩校正技术、…  相似文献   

14.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在不断萎缩 ,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和信息化技术建设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数字图书馆在不断发展壮大 ,在提高传统图书馆技术的同时要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才能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传递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读者对信息服务的质与量都有更高的要求.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传递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读者对信息服务的质与量都有更高的要求。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随着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不断深化 ,我国的图书馆工作必将发生深刻变革 ;本文从馆藏文献、馆际联合、服务模式、馆员素质四个方面探讨了这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Web3.0时代的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b 3.0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阶段,它的目标是让计算机去思考.Web3.0的实现,预示着网络智能化时代的开启,互联网将朝着语义网、数据网络、智能化网络和Web3D空间等方向发展.随着Web3.0时代的来临,图书馆也会迎来Library3.0时代,应用Web3.0的理念和技术,图书馆的服务在个性化、智能检索、资源共享、虚拟空间等方面得以延伸.Web3.0时代的图书馆具有自由、开放、共享、互动等特点,读者将成为图书馆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9.
从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建设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图书馆实行网络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以及人员素质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的问题 ,并对高校图书馆如何满足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日趋成熟,网络化的图书馆已经成为我国各高校及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然而构建网络化图书馆的进程给各图书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让图书馆的发展陷入了不同程度的迷茫。因此,要想在将计算机技术有效融入图书馆的发展中,面临新时期图书馆迎接的各种挑战,抓住历史机遇,必须在数字资源、安全防护及人员管理方面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