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公民是民主国家中拥有公民身份的人。公民意识是公民自身对其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教育活动,以使公民获得对社会主义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公民意识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正理念,中心任务是培养公共理性,宏观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公民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上看,我国大多数学者都能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坚定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发展方向。从公民教育研究的视角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研究整体上划分为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两大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重视培育公民意识以及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关注并加强公民教育,增强公民意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非凡。但在加强公民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加强公民责任性、自觉性、积极参与性的培养,避免公民教育的泛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应把公民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采抓,加强党组织的建设,推进公民教育体系的建立,并在党组织内部搞好自身的建设.完善党对公民教育的领导方式,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民教育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是具备公共品性和政治品性的现代公民,大学公共课以培养这种合格公民为根本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大学公共课存在公民资格教育残缺、公民能力教育薄弱、公民德性教育片面化的种种困境。转变这一现状,应以公民的公共品性和政治品性教育并重、以参与能力和参与技巧为内容、以公民美德和公共精神为灵魂,分别改革大学公共课的公民资格教育、公民能力教育和公民德性教育。使大学公共课教育更适应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构建。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人们关注公民教育问题.从内涵上讲,公民教育包括公民的思想教育、民主法律和政治素质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智能素质的培养、生活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非智能素质教育;从特征上讲,公民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广泛性、层次性、渗透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从作用上讲,公民教育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蓝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西方国家对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责难"和"攻击".  相似文献   

7.
论青少年公民意识培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公民意识培养是世界各国教育面向21世纪共同关心的课题。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改变公民教育薄弱的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增强公民意识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几年的实践表明,现代性公民文化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对象的公民性,文化形式的多元性,政治参与的有序性,是当代中国公民文化构建在价值、形式、实践尺度方面的基本要求。公民文化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努力培养公民性,积极培育公民社会,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文化建设相结合,是构建当代中国公民文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开展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重要环节。构建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导向相一致、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改革的步调相协调、与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相融合的青少年公民意识养成机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国家、构建公民具有国家归属感的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应试教育、趋缓的体制改革步伐和旧有的历史认识误区是当前公民意识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可操作性强的青少年公民意识养成方案,找出与社会生活相接轨、与普世伦理相衔接、与青少年教育规律相符合的教育方法,是当前德育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明决策,需要具体的方案和手段予以实施。从国家和社会的整合意义看,宪法的功能就是为公民树立核心价值观体系,因此,宪法教育之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显著的价值和功能。宪法教育可以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国公民心中扎根、为重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信仰、为培养一代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合格公民以及为人们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行激励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故,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加强宪法教育。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目前大学生公民道德失范行为现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大学生公民道德失范行为的对策,认为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全社会的道德风尚,重视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逐步改革应试教育体制,加强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的制度化建设,是治理大学生公民道德失范行为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连生 《南都学坛》2002,22(1):29-33
中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问题。建国之后 ,中国共产党把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 ,并根据农民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这项工作。在社会主义教育中 ,能够围绕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来进行 ,能够正确处理派驻工作队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关系 ,把社会主义教育融入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 ,并能依据农业生产经营特点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由于特定历史文化背景、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因素,中国目前公民法律意识教育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教育内容上重义务轻权利;教育手段缺乏更注重实效的形式;教育理念上急功近利,未注重从更具有全局和长远意义上的根本素质提高。就公民治理社会的意义而言,法治教育应当更加注重民主法治观、权利责任观和公平正义观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体现在物质文明上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精神文明上提高农民的素质,能够更好地进行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生态文明方面能够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政治文明上促进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支柱。要促使乡风文明,必须提高农民的精神境界,培养农村良好的道德与信仰。为此,要重视普及和提高农村教育,改善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农民的思维方式和道德价值观念,充分发挥农村道德教育和道德监督职能,正确处理效率和社会公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科技德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科技德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高校科技德育的比较优势;科技道德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人才需求具有内在契合性。当前,生态文明视野下科技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育主体素养水平欠缺、教育内容不明晰、教育方法单一、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为此,要提高科技德育工作者主体素养,增强协同性;明晰科技德育内容体系;改进科技德育方法,实现多元化;健全科技德育管理体系。以此,通过多种途径合力提升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我们必须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经济基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精神动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持续保证.  相似文献   

18.
匡扶和指导公民文化,使其向"参与型文化"转变,是公民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要支撑。唯有如此,才能坚固公民文化的意识内核,使公民文化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实现质的提升,微博问政就是其中的典型表现形式。作为公民文化和公民权利的扩展和延伸,微博问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