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2.
洪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5):180-191
唐亡前后,唐末重臣韩偓将自己的艳诗旧作编为《香奁集》。政治地位显赫的朝臣在晚年结集保存自己的艳诗,在中国历史上是特例,对个中原因,一般从政治隐喻、歌咏情感等方面进行解释。本文认为编集原因有二:一是唐朝末年的战乱和社会剧变、个人处境的变化促成了回忆性书写,而辑录艳诗成集是这种“怀旧”的组成部分;二是9世纪下半叶,随着进士出身的新型精英成为政治文化的主导力量,士人群体对“风流”现象及其书写的认识和评价发生变化,使保存艳诗更能被接受。在这两个背景中考察,《香奁集》是一部唐末士人怀念已经逝去的太平年代的作品,它通过回忆“风流文化”来保存、延续唐代的政治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3.
吴邦江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香奁集》因其艳情旨趣,历来成为诗评家争议和诟病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文学的生态环境、文学自身的发展、诗人的性格特征和经历等多方面,质疑了有些论者所持的香草、美人的寄寓之说,肯定了《香奁集》是一部叙写恋情、艳情的个体心灵记录。并进一步从文化的层面揭示其在中国艳情文学史上的划时代的意义,通过对诗歌文本的解析,深入探讨了《香奁集》独具个性的情性之美,肯定其对儒家诗教传统的突破,表现了自然而最具本真色彩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4.
5.
刘艳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40-43
韩偓《香奁集》中的作品大部分是描写女性和表现男女恋情的艳诗。这些作品与传统诗歌有很大区别,而与另一种新兴诗体词有着趋同的特质。其艳诗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表现男女之间的情爱及相思等情绪。其情感表现的轻灵缥缈、诗境的狭窄和人物内心的深微细腻、意境的朦胧深隐,都与词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6.
文航生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9,(9):61-63
晚唐诗人韩偃的“香奁诗”曾被曲解成别有寄托的政治抒情诗,但究其实际,确是题旨明晰的艳情诗。“香奁诗”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享乐主义,注重表现官能的刺激,注重传达情色的享受。这种以表达官能愉悦为宗旨的诗作在诗歌史上承先启后,构成了引人注目的“香奁诗”现象。韩倔的“香奁诗”创作具有文化标本的价值,揭示出士大夫文人双重人格的正常性与合理性,对于我们认识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多元化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韩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其歌诗集《香奁集》多以都市女性生活为题材,内容上呈现出绮艳、“淫靡”的特点,并且采用“男子作闺音”的表现手法,具有典型的词体特色。韩的《香奁集》不仅体现了晚唐的审美风尚,而且成为后代词人借鉴的重要对象,在词体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巍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4):70-75
江湖诗派在推崇贾岛姚合的同时也效法韩偓的香奁诗,部分诗作题材上叙写女性及恋情,风格婉丽缠绵,这在较少描写爱情的宋诗中显得颇为突出。江湖诗派内部学习姚贾、许浑与学习韩偓两种创作倾向并存,这表明江湖诗人对晚唐诗的两种主要风格都比较看重,学习的是全面意义上的晚唐。 相似文献
9.
刘英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7-29
沈仕是明代中期颇富才情和个性的一位散曲家。其散曲最大的特点是绮艳、清丽的香奁之风,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咏写闺情、艳情、美人、闺什的内容上,也表现在绮艳、清丽的语词和香艳的造境上。形成这一风格的成因主要有三:一是自娱与娱人的需要;二是对传统的继承;三是时代审美与受众的接纳。 相似文献
10.
邱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1)
懿德皇后萧氏,“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近臣耶律乙辛等谋废太子,命他人作《十香词》,请皇后为其抄录,遂诬皇后与赵惟一私通,以她抄录的《十香词》为证。萧后以白练自刭,并作《绝命词》。萧后被诬案是辽代始终存在着的汉化与守旧两种势力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胡可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1)
《浮玉词初集》3卷,叶光耀著,是浙江图书馆所藏的一部稀见词集。该集的编纂经过6位著名词人之手,且评点者多达157人,是研究清初词学的重要文献。该集不仅对研究清初词集的编纂与流传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杭、湖之地的词人群体研究,尤其是吴兴词坛与西陵词派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正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2)
所谓"清代闺秀诗话",是指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而不是指女性撰写的诗话.清代闺秀诗话保存了大量反映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本组笔谈选取了<妇人集>、<名媛诗话>、<袁枚闺秀诗话>、<小黛轩论诗诗>等10种清代闺秀诗话进行探讨,对其作者、内容、价值、版本皆有涉及. 相似文献
13.
14.
夏明宇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1):68-74
通过对《梦窗词提要》的得失辨正,发现《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的编纂思想自成体系,涵容了汉学考证与宋学思辨之长,即以汉学实证方法考评词集版本与作家身世,以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统观词人的交游网络与人格气节,以历史观念来观照词集的艺术价值与词史定位。在考量词人的人品与文品时,《总目》词集提要秉持“未以其人掩其文”的价值尺度,表现出超迈时代的开明通达的批评立场。 相似文献
15.
孙赫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清词号为中兴,词集丛刻亦甚为发达,文献保存之功甚巨。清代前期词坛昌盛,词集丛刻如《国朝名家诗馀》等多为今人词集之汇辑,保存了大量当代名家词集。中期的词集丛刻则更多地倾向于中小作家,于此可见更为普泛化群体的创作状况,同时在编选倾向上又受浙派词风和乾嘉学风的影响,呈现出偏重浙西词派和重音律等特征。晚清词集丛刻数量大增,品类丰富,王鹏运的《四印斋所刻词》等搜辑宋元旧集,开启词集校勘之风,词学贡献尤为卓著。 相似文献
16.
DONG Xi-ping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早期词集的出现以及词集中凸显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词人,是晚唐五代词史发展的重要现象。词集在编选过程中对于词之风格进行了归纳概括,并以词集名称揭示出来;词集编选体例上的音乐特征、对于歌词演唱痕迹的保存以及词人对于词的格律化的追求,强化了词的音乐特征;词集中所显示出的具有鼻祖风范的词人在取材、取象、用笔上的柔媚化,也从创作上决定了词的先天风格。 相似文献
17.
王兆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5)
从文学传播的角度考察宋词在当时的传播状况,将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纳入到文学传播视野之内,使词集的版本目录文献变为词集的传播史料,或能盘活词学研究的资源,扩大词学研究的视域。通过考察宋代词人苏庠、毛滂、吴礼之、赵鼎、黄大舆、李弥逊、潘良贵、冯时行、欧阳澈、曾惇等十家词集在南宋时期的版本传刻情形,即可管窥宋词在当时的书册传播状况。南宋人的词集,大多有诗文集外单行本和诗文合刻本二种。词与诗文合刻,表明南宋文人已将词视为可与诗并称传世的诗体。不再像北宋文人那样,词作不能入诗文集,只能作为另册集外别行。虽然南宋尚有少数文人坚持认为词不宜与诗并刊,诗集不收词作,但大多数人已改变了这种重诗轻词的观念。词作结集刊行,成为南宋词传播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肖晓萍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74-75
清季民国词集校勘成果丰硕,《晚清民国词籍校勘研究》以具体文献文本为依据,细读详剖,对词集校勘做整体研究并做理论提升,同时对词集校勘值得商榷之处提出见解,这无疑对建构完整的词学体系富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钱锡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3(6):126-131
孙虹教授的新著《梦窗词集校笺》已于2013年12月在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共一千四百余万字,集汇校、汇注、汇考、汇评于一体,汇校底本采用彊村丛书本《梦窗词集》,校本有31种之多,还有各类选本15种,几乎穷尽了与梦窗词相关的所有版本;汇注对前此各种注本不捐细流,广泛吸纳,但又推陈出新,纠正诸家笺注有数百条之多;汇考则以梦窗生平行踪为本,结合时、地、景而考之;汇评也有很多补充,仅过录海内孤本的批校语就有9种。 相似文献
20.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81-86
《新刻〈金瓶梅词话〉》卷首刊载4首《行香子》词。从现存所知的最早载籍《鸣鹤余音》开始,一直到今人辑录的词集,所录之《行香子》词都与《新刻〈金瓶梅词话〉》所载有一些差异。从各文本文字比较来看,《阆苑瀛洲》《短短横墙》与《兰皋明词汇选》中所录的《行香子》词非常接近。但另外2首的来源问题难以明辨。《行香子》词在流传过程中,即在传唱传抄阶段,就不断演变,使得文字差别较大,版本也极为复杂。《新刻〈金瓶梅词话〉》中的《行香子》词就在流传过程中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