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尔王、泰门、高老头分别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雅典的泰门》和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高老头》中的主人公.这三个人物虽然形象各异,性格不同,但他们的悲剧命运以及产生悲剧的原因和社会文化背景却十分相似,很有必要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剧本写作的确切年代,一直是沒有最后定论的问题,但是,就一般认为的先后顺序看来,从早期的历史剧和喜剧到成熟的悲剧,再到晚期的传奇剧,各时期的剧本连接起来,确实表现出一条相当明确的发展线索。这条线贯穿莎士比亚全部剧作的始终,不仅是时间上的先后接续,而且反映这位伟大戏剧家内心生活的变化。就悲剧创作这一阶段来说,从较早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悲剧《雅典的泰门》,这中间好象有一条清晰可辨、弯弯曲曲的曲线,它从莎士比亚悲剧观的起点出发时还带着较多的抒情意味和乐  相似文献   

3.
一部作品情节的发展、主题的深化是由人物的参与而构成的。泰门、阿尔塞斯特作为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出了恨世、厌世情绪和忧患意识。本文以《雅典的泰门》《恨世者》为例,从人性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二位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阐释二人忧患意识的阶梯发展情况及不同表征。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的人文理性进行了怀疑与反思,产生了悲剧内涵中形而上的绝望感,这种绝望感同时体现在对上帝救赎的怀疑上。“哈姆莱特之谜”暗示了对理性的否定;李尔王、麦克白身上的厌世情绪进一步加深,充分显示出上帝缺席时的虚无感,悲剧的绝望达到顶峰;《雅典的泰门》则体现莎士比亚对自己的绝望所做的最后一次拯救。  相似文献   

5.
一部作品情节的发展、主题的深化是由人物的参与而构成的.泰门、阿尔塞斯特作为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出了恨世、厌世情绪和忧患意识.本文以<雅典的泰门><恨世者>为例,从人性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二位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阐释二人忧患意识的阶梯发展情况及不同表征.  相似文献   

6.
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并称为元代两大社会悲剧。近代评论家王国维在论及这两个剧本时,认为“即列之世界大悲剧中,亦无媿色”。诚然,它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四大著名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雅典的泰门》)可以并肩媲美,并且先于其三百多年,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赵氏孤儿》写战国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的宫廷斗争;而《窦娥冤》写元朝统治下的人民悲惨命运。两剧虽然反映生活的角度不同,但都是元代社会现实的缩影。这里仅就《窦娥冤》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业戏剧创作进入成熟时期的作品,它虽然不是莎士比业喜剧最高成就的标志,却也是属于他的那些最脍炙人口的喜剧之一。 《第十二夜》以丰富的内容和别出心裁的剧情所具有的特殊魅力,使它在世界戏剧舞台、电影银幕上保持着经久不衰的、生动的活力。 《第十二夜》作于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第一时期的最后一年,也是莎士比亚最好的悲剧《哈姆雷特》出现的前一年。此时,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己进入了成熟阶段,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戏剧家和诗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莎士比亚的创作是世界艺术的一个高峰。《资本论》一书多次提到莎士比亚。马克思不仅引用过莎士比亚剧作的材料,而且对他的作品做过深刻的研究。 敬爱的周总理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号召文艺工作者介绍世界古典文学名著,其中特别提到了莎士比亚的作品。现在莎士比亚的作品已选作中学语文教材,让中学生接触  相似文献   

9.
在威康·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中,《仲夏夜之梦》成为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戏剧作品,也体现出威康·莎士比亚喜剧的艺术风格。以《仲夏夜之梦》为例,探讨作品中涵盖的语言特色,从多个角度分析莎士比亚作品创作的理念,并找寻不同修辞之间的联系,为《仲夏夜之梦》语言特色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当莎士比亚戏剧进入中国读者和观众的阅读和接受视野时,它的文本尤其是其戏剧主题意义的生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棱镜的整合。《雅典的泰门》中"背叛"和"诱惑"的母体主题反衬了儒家"信"的理念,《威尼斯商人》中基督教"爱"与"仁慈"的主题部分地体现出儒家"仁"的精神,而《皆大欢喜》中"宽恕"的伦理主题则体现出道家在自然中和儒家在音乐中实现"和谐"的理念。这种部分契合的原因在于代表中西传统文化灵魂的《圣经》和儒、道学说关注人伦、自然的内在共性。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充分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但莎士比亚并非一味地继承,而是不断突破与创新。文章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来透视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试图寻找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对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影响,发现莎士比亚独特的突破与创新,进一步探讨这一悲剧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中,是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杰作。英国朗曼出版公司出版的《英国文学指南》所提供的新资料认为,这部喜剧是莎士比亚于1596~1597年间创作的,①当时莎士比亚才三十三岁,正是创作的丰年。这部喜剧的内容,和他的另外几部剧本如《奥瑟罗》、《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一样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的绝大多数喜剧,既不同于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漫画喜剧,也不同于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喜剧家莫里哀的讽刺喜剧,而是一种被人们称之为“抒情喜剧”或“浪漫喜剧”的作品。它的特点,不仅取决于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而且取决于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但是,莎士比亚并非一开始就体现了自己特有的喜剧风格,而是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创作实践之后,才走上了“抒情喜剧”的创作道路的。那么,他的第一步在哪里呢?在我看来,这“第一步”就在《维洛那二绅士》的创作上。正是在这个剧本身上,莎士比亚所独有的喜剧风格开始萌芽并显露出来。虽然这一风格特色,还有待于莎士比亚以后的喜剧作品去充实、完善和提高,但是它的“面目”已经呈现得十分清晰、明朗;甚至可以说,正是《维洛那二绅士》所体现的风格特色,照亮了  相似文献   

14.
仁慈与公义在莎士比亚作品《一报还一报》中被放到天平的两端,而作品中对圣经原型的精心选择和运用则显示了莎士比亚对于基督教精神仁慈与公义之间的个人解读.作者以《圣经》中的故事结构、人物原型与莎士比亚问题剧《一报还一报》的联系为基点,探讨莎士比亚在《一报还一报》中对圣经原型的变形对解读莎翁基督教精神的影响,以揭示莎翁戏剧恒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复仇的意象     
通过结合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及莎士比亚的创作特征,探讨莎士比亚在戏剧中对中世纪流行的复仇故事的重新运用以及不同阐释。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奥塞罗》四部戏剧为对象,说明复仇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所呈现的不同意象,而归于一点,莎士比亚借助复仇所表达的,正是当时社会充满希望和痛苦的人文精神,以及他对那个前进的社会及人们的深切同情与希望。  相似文献   

16.
但丁描绘了三界,巴尔扎克却着重表现了“地狱”,伏脱冷便是这个“地狱”里的撒旦.十九世纪的法国上流社会就象《西游记》里的妖洞魔窟一样,那里面充实着十分丰富的丑恶,以致于这些丑恶成了社会的主要方面。如此独特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作家创作的矛头主要是对社会的揭露和批判。与雨果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不同,巴尔扎克是通过描写现实中的“恶人”对社会的破坏来表达自己的创作目的的。现实社会是生长“恶人”的土壤,“恶人”又使那块土坡变得更加肥沃。“恶人”一方面能透视社会的丑恶,另一方面又是丑恶的表现者。伏脱冷便是这类“恶…  相似文献   

17.
《哈》剧的骨架是欧洲古老的民间故事,莎士比亚在此基础上增加新的艺术成份,使其成为反映17世纪初英国社会生活的“缩影”。《哈》剧融入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传统,通过诸神的意象表达莎氏关于“人”的理想观念及其所遇到的危机。《哈》剧中插入的《圣经》故事所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层面反映了“人”的堕落与罪行,批判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欧洲的文化积淀使哈姆莱特由一个古代传说中的复仇英雄演变成为反映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典型。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亲历了英国王权由极盛转向极衰的过程,当亨利八世登上权力顶峰的时候,已经为后来王室与国会的冲突埋下了种子。莎士比亚的创作始终没有脱离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堪称一幅历史与社会的画卷。  相似文献   

19.
作为十六世纪伟大的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在几乎他所有的戏剧创作之中都高举人文主义的伟大旗帜。在他的喜剧、悲剧以及悲喜剧当中,莎士比亚赞美人类无穷的力量,褒扬青年男女对纯真爱情的执着追求,肯定了资产阶级新女性,表达了对全人类光明未来的坚定信仰。而这些完全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再现,反映着人文主义的光芒。但是在他的后期作品当中,莎士比亚对社会现实产生厌倦。他开始有意识地将基督教义与人文主义相混合。基督教思想由此占据上风,而人文主义则开始了不可避免的衰落。本文试从莎士比亚最后一部戏剧——《暴风雨》分析其人文主义的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20.
“金子!黄色、闪光、宝贵的金子……这么一点点,就足够颠倒黑白、美丑、是非、尊卑、老少、勇懦……”当十七世纪的莎士比亚在他的《雅典的泰门》中写下这一不朽名句时,这种叫作“黄金”的稀罕物已经在中国发现利用了四千多年了。事实上,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十七世纪的商代就有了相当高超的黄金冶炼加工技术,战国时代就有了对金矿的认识。1870年左右吉林夹皮沟年产黄金6万两以上,成为当时世界上产金量最高的矿山之一,沧海桑田、改朝更代,几千年过去了,黄金“朱颜”未改,勉力依旧。在全世界,黄金工业成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即使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