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构思农村教育的发展远景和基本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二元体制,导致城乡教育存在差距.为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必须把农村教育放到战略位置来思考.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构思农村教育的发展远景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并提出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方略以及农村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有着深刻的历史及社会根源,而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广西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考察了1999-2006年间广西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以期能为有关部门提供量化的收益率指标.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产品短缺的制度制约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不足 ,且结构不合理。这种局面有其深层次的历史及制度背景。要改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必须改革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及城乡二元的税负体制 ,改革传统的农村公共产品的制度外供给机制 ,改革传统的农村公共产品的制度外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确立并形成了与"城乡二元体制"相适应的"城市优先"的教育发展方式,并先后经历了改革前"城市教育国家办、农村教育集体办"和改革后"城市教育国家办、农村教育靠集资"两种教育资源配置方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配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战略,国家确立了"城乡均衡"的教育发展理念,并通过调整农村教育的供给体制和实施对农村教育的特别性支持政策等方式,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障碍,迫切需要坚定不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可以使农村充分引入先进生产要素,提高农业效率;有助于打造城乡统一大市场,提升产业优势和增加农民收益;有利于推动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当前,在以城乡融合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城乡要素权能不对等、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巨大等问题突出,需要深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深化城乡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大产业振兴力度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体化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保障农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赵幼鸣 《船山学刊》2006,(2):209-211
我们应从严重违背公平性伦理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入手,统筹发展城乡教育,使农村未成年人与城市未成年人一道公平地享受国民教育,这将有效预防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教育伦理性力量。  相似文献   

7.
农村教育分化带来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龙  彭智勇 《学术论坛》2007,30(7):183-186
城乡教育差距的长期存在导致农村内部教育的分化,使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的配置进一步失调,增加了农民的教育成本,严重影响到农村的稳定与未来发展.只有采取各种措施扭转城乡教育的失衡,才能保证城乡教育机会的相对公平,促使教育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为中国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稳定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呈现出总量不足、结构失调、供需矛盾、主体失衡的困境。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主要制度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既是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事权与财权不对称的重要制度环境,又是导致市场和社会组织等多元化供给主体缺失的重要因素。因此,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就成为化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楚德江 《学术界》2012,(9):125-131,287
贺雪峰教授在多篇论文中论述了城乡二元结构合理性的观点,认为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是让“中国制造”长期处在优势位置的制度安排,应长期坚持.然而,这种论证不仅在逻辑上存在诸多漏洞,也与社会现实背道而驰.城乡二元结构对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危害已远远超过其通过抑制农村劳动力价格而带给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好处.把中国现代化的希望建立在公正的社会制度、平等的公民权利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的基础之上,远比建立在歧视性的城乡二元结构之上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玲 《学术界》2007,2(5):163-167
运用发展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讨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认为"二元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显著特征,更是制约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如何加快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化一元结构的转化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解决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严峻和艰巨的任务,既需要政府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也需要从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视野,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农村问题和农民受教育问题是影响并决定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由于历史和人为的作用,我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我们制定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划,往往以城市为中心,忽视农村世界的教育处境和教育诉求,并将其施用于农村.本文以教育政策价值为分析视角,探讨农村教育现代化问题,认为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政策的价值重构,做到农村、城市"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2.
环境正义与中国农村环境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正义是首先在西方兴起的一场在环境领域里追求社会正义的运动.文章从环境正义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指出城乡的不平等是产生农村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民主机制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文龙 《学术论坛》2006,(12):187-190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农村的内源性发展与外源性发展。兼顾到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任务艰巨,头绪繁多,但其当前核心任务应该是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只有搞好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农村的外源性发展与内源性发展、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问题才会迎刃而解,新农村建设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教育市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得以发展的土壤。教育市场的二元结构,尤其是农村教育市场化程度低下,已经成为农村教育发展、城乡教育均衡,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农村教育市场的建设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农村教育市场建设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转变观念,树立农村教育市场意识;(二)坚持教育公益性与公平性的统一;(三)重构农村教育权力格局;(四)进行制度创新;(五)借鉴国内外教育市场建设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发展福建农村教育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省农村教育与我省农村实际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必须加大我省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教育制度,完善、规范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快我省农村教育结构的调整,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充分发挥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农村教育关乎农村的发展,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农村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并找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教育,而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遇到“瓶颈”,现状不容乐观。我们要探源农村教育问题,破解当今中国农村教育和农村经济所面临的制度性难题与困境。对策选择包括: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拓宽农村教育投资渠道;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转变农村劳动力的教育观念;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大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发展农村特色教育;建立相关利益驱动机制,吸引人才“回归”。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集中体现了十六大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如何进一步完善及深化的问题。我体会比较深的主要是讲农村问题。进一步完善及深化的问题。我体会比较深的主要是讲农村问题。《决定》里谈到农村的有4个方面。农村问题是我们实现现代化中最后一个难点、重点。这次全会的文件里使用了‘城乡二元结构”这个概念。中国的城乡差距这么大,它究竟是什么原因?我认为有:  相似文献   

19.
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青岛市坚持把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是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统筹教育均衡发展,仍然是青岛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推进教育城乡统筹是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主要任务之一。要推进重庆教育城乡统筹,必须从关注城乡教育的实际差距、关注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加强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建设着手,只有找准城乡教育统筹的关注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