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建社会的农民在革命时期里建立的政权的阶级性质是什么?有些同志认为,农民在革命时期里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封建政权。他们的主要论据是:在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上不可能建立起农民政权。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制度 ,在其萌发时并不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在 192 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主张广泛的人民民主 ,首倡在中国建立这种新的国家制度 ;在国民革命中 ,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在当时条件下一定程度上实践了这种制度。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坚持了“一般平民所共有 ,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原则 ,创造了比国民革命时期更为先进的政权形式 ,并解决了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理论 ,首先来源于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积累 ,同时又是对国民革命时期开创的新型国家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民主革命时期,曾将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根据这种划分法,在旧中国,无产阶级只指二百万左右的产业工人,大多数知识分子,包括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等同自耕农、手工业者、小商人等一起被划入小资产阶级范畴。我认为,这种将知识分子对待革命的态度也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的划分法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4.
(一) 搞革命时需要明确的阶级划分,以便对革命对象、革命的依靠力量和能够团结争取的力量有个总体的、清晰的认识,虽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的具体情况下,这种划分会有所变化,具体处理方式也并非千篇一律,可有这么一根线,具体工作点能有所依循,不致懵懵懂懂。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及同时期一些其他人的著述所阐明的观点,使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明确的总路线。那么,现在搞建设还需不需要这样的划分呢?当然不能象搞革命那样寻找对立阶级并用急风暴雨式的手段依靠某些阶级去硬性消灭某些阶级,但目前的改革也是革命,这是一场深刻得多但却是悄悄进行的革命,它以社会自身职能的调整,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实现。在这场革命中,并不是所有社会力量都是积极力量,阻碍我  相似文献   

5.
(一)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提到我们所面临的革命任务时指出:“这种革命和剥削制度被推翻以前的革命不同,不是通过激烈的阶级对抗和冲突来实现,而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同时,也指出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这些论断是十分深刻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论断。 “革命”这一概念在我国周代就已出现,意指变革天命,除旧布新。之后,凡属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发生的一切重要的根  相似文献   

6.
柳传堆 《文史哲》2006,(5):111-117
冯雪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为元话语,在《革命与知识阶级》一文中提出了泛“国民解放运动”的概念,认为“五卅”之后,“国民解放运动有再转向的必要”,即在国民革命尚未成功的时候就应该进行一场工农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革命。在此革命逻辑支配下,冯雪峰对革命图景的想象充满着相当的气势:一是渲染革命的铁血狂欢;二是把革命的流血牺牲化为文学艺术的浪漫与潇洒;三是把精神的变革包容在革命含义之中。中国“知识阶级”的概念是李大钊、陈独秀、鲁迅、梁启超等革命者或革命的知识分子出于革命的需要对西方“intelligentsia”一词进行译介、阐释的产物。冯雪峰以“革命与知识阶级”关系的向度,参与了“知识阶级”概念的本土化阐释与命名工作,但他却以替“知识阶级”划分类群的方式,促使“知识阶级”的内涵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其目的是借此虚拟的历史叙述,为重构革命与知识阶级、知识阶级与文学的关系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民革命失败后,谭平山根据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平民革命,主张由劳动平民阶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建立平民政权。这种思想表明了在大革命失败后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是小资产阶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广大平民的理论尝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对谭平山平民革命思想加以评析,以期全面地认识革命时期的政党思想,为完善我国政党政治制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按照马克思的概括,这个时期社会表现的形式与内容,是用“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这样一个“革命转变时期”。它是新社会的起点,又是旧社会的终点,新事物的成长和旧事物的灭亡在这个时期同步进行;它是新的社会实体,又是呈现着复杂的新旧交织的过渡性社会形态。在这里,过渡的社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陕甘宁边区政权 (包括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 ) ,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民主专政 ,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陕甘宁边区政权性质不但不同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工农苏维埃政权 ,而且这种政权的理论与实践为后来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二党的领导和人民政权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1 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量我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在很早的时期就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建立起来的苏维埃政权,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人民政权,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参加政权的阶级、派别和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但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这个政权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目  相似文献   

11.
无产阶级革命在后现代城市社会产生了一些形势上的变化,发展为城市革命。城市革命以城市为社会变革的地理空间;以城市市民和普通劳动者为主体;以谋求城市权利、发展城市运动调整阶级革命任务;以城市共同体替代主权国家重塑市民身份;以城市日常生活与文明革命变革阶级意识,使无产阶级革命从统一的、齐次的、大规模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拓展到小范围的、个体的、多元的文化变革和日常生活变革,是政治解放和生活解放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毛泽东主要使用“解剖麻雀式”的调查方法,通过观一点而知全貌的方式,分析了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为当时的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在写这篇著作时,毛泽东做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对他所提到的每一个阶级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所以才能够写得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3.
一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五四"时期的文化革命和文学革命是这个运动的深刻反映,它自然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这因素赋于当时的文化革命和文学革命一种完全崭新的性质.毛泽东同志曾这样地指出过"五四"以前和以后文化革命和文学革命的这种不同的性质:"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  相似文献   

14.
革命历史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创造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历史观(革命史观),以政治为中心以及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是时代精神在革命历史小说中留下的深刻的历史痕迹.在那个乾坤倒转、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本身即融入了阶级观念、革命观念.作为处于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作家,李英儒、冯德英等不能违背时代主流,跳出生活圈子进行创作.因此,他们的文学作品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忠实地再现了以"革命"和"阶级"论英雄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5.
抗日救国的关键时刻,中共内生的自我调适与其中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具有“强相关”关系,这可以从自我调适的两个维度即组织发展与观念变革来解释。组织发展维度,中共意识到中国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结构性变化,阶级革命必须服从民族革命,据此调整二者关系,并发展成为一个兼具民族性与阶级性的“全民族的代表者”。观念变革维度,为了顺利开展民族革命,最大程度实现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中共把无产阶级国家观念转变为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力图创建一个集民族主权与人民主权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新国家”。自我调适的两个维度不仅使中共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作为全民族代表践行现代民族国家观念,而且推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与全国革命的解放进程。  相似文献   

16.
<正> 广东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是近举行年会,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一国两制”等问题,展开学术交流和探讨,一,关于改革与开放问题与会者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改革也是一种“革命”,但这不是本来意义上讲的革命,即不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革命.其革命意义在于: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涉及政治、文化、教育和卫生等各个领域,从而出现全面变革的局面.这种革命,表现为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是在稳定的政治局面下逐步实现的,但却是更加深刻的一种特殊的革命.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具有普遍意义,它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是受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性质的规律所支配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不断完善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谢晓鹏 《青海社会科学》2007,1(1):168-170,140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交替和转换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作为国民党领袖的孙中山和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毛泽东,各自从本党、本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了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反映本阶级利益的农民观。这两种农民观,分别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农民观和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农民观。前者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后者的彻底性和革命性,从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可能彻底解决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农民问题,从而也就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林彪、“四人帮”肆意宣扬历史唯心主义,歪曲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打着辩证法的幌子,炮制“生产力发展离不开生产关系变革”的谬论和“上层建筑决定论”,鼓吹英雄史观,把阶级斗争歪曲为社会发展的唯一的、根本的动力。为了拨乱反正,澄清被林彪、“四人帮”搞乱了的理论是非,深入探讨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根本必要的。(一) 所:有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革命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分子尽管有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分,但是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由于长期受“重理轻文”倾向的影响,所以有些人在强调知识分子作用的时候,往往忘记了从事社会科学的知识分子,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当纠正这种偏见。 在阶级社会里,从属于先进阶级的从事社会科学的知识分子往往成为革命的促进派以至领袖。这是因为他们的阶级利益和历史发展相一致,敢于追求真理,所以比较容易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规律,能够顺应历史前进的趋势,站在革命潮流的前头,为推翻反动的、落后的社会制度,建立革命的、先进的社会制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张闻天已经开始思考中国社会之根本变革问题。在“五四”的战斗篇章中,他表达了对中国未来政治的深刻思考:一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铲除士大夫阶级”;二是建设民主共和政治,“以国利民福为归”;三是依靠“劳农界人”,以农村为根基“起革命”。这些精辟独到的见解,不仅在当时具有前瞻性和世界眼光,对百年后当前的中国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