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小萍 《河北学刊》2002,22(1):48-51
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发展 ,对她们的家庭、婚姻、生育、消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那些流动的妇女 ,由于环境的改变 ,收入的增加 ,生活方式的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回流农民工的变化——基于对返乡打工妹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于男性农民工的连续打工经历,女性农民工外出是阶段性的.她们返乡多缘于承担生育、抚育任务.打工妹返乡后承担了更为积极的社会角色,并为家庭角色注入了新的因子.她们是农村基层细胞变迁的媒介.此外,她们生活方式和精神层面的变化又是提高农村社会文明水平的推手.返乡打工妹是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大批打工妹返乡是逆城市化现象,不是大方向.  相似文献   

3.
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对于外来女工来说,她们除了工资收入作为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还有维护权益的安全需求;取得市民身份的社交和尊重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自身素质,获得个人成功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她们急需通过再教育和职业培训来提升素质和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生育成本及其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成本包括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生育的社会成本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 其一是人口已超过福利适度人口的规模;其二是存在着生育成本社会化的转移或传递机制。 当个人的生育行为产生了社会成本时,那么这部分成本就应该由行为者个人承担。因此, 在存在着个人生育成本社会化的社会中应该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建议在我国建立规范的 社会生育成本补偿税制度。  相似文献   

5.
生育健康中的女性困惑与启示赵捷按照一般推理:因为人种的繁衍是女性“神圣的使命”,还因为她们承担了这一“使命”因而更容易遭受种种不适乃至疾病和痛苦,所以,生育健康应当以妇女为中心。这样的“因为,所以”似乎已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共识。然而,如果从女性主义①研...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育率长期维持在低水平,人口问题愈发地引起了国家的关注。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的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社会互动在生育意愿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育龄妇女不再从众,她们在考虑生几个孩子最佳时主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发达国家的家庭完成了从以子女为中心向以夫妻或伴侣为中心的转变,这一趋势扩展到了我国。繁衍后代成为个人的选择,社会力量难以介入,学界一般称之为第二次人口转变。社会网络、非正式规范对个人失去了约束力,人们在进行生育决策时很可能不再参考邻里及社区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在张爱玲的笔下,生活着这样一群女性.她们生活在大都市,受过一些教育,有一些见识与智慧,不少人还有独立的职业,因此,被称为"新女性".但她们的生活似乎并没有与时代同步,追求物质享受,成为"女结婚员"依旧是她们追求的目标.然而她们的结局却是或死或伤,或沦为情妇,或变成高级妓女,或成为"活寡妇",始终摆脱不了命运的桎梏,从而陷入生命的荒原.  相似文献   

8.
在张爱玲的笔下,生活着这样一群女性。她们生活在大都市,受过一些教育,有一些见识与智慧,不少人还有独立的职业,因此,被称为“新女性”。但她们的生活似乎并没有与时代同步,追求物质享受,成为“女结婚员”依旧是她们追求的目标。然而她们的结局却是或死或伤,或沦为情妇,或变成高级妓女,或成为“活寡妇”,始终摆脱不了命运的桎梏,从而陷入生命的荒原。  相似文献   

9.
高碧叶 《天府新论》2021,(1):115-124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未婚妈妈在中国所面临的道德困境问题,并展现她们如何通过不同的叙事话语挑战社会歧视。未婚妈妈的自我叙述表明,她们很多时候并不是像社会所普遍认为的道德沦丧或者唯利是图,宗教、情感、自我独立以及被骗的境况等都可能成为女性未婚生育的原因,而这些因素也往往被未婚妈妈援引并成为其生育选择的道德证成。通过展现未婚妈妈生育选择的复杂性以及其超越羞耻的语言努力,本文指出我国未来有必要放松婚姻和生育的关联性,给予单身青年更多生育选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边昭彬 《理论界》2009,(9):143-144
弗朗西丝卡和安娜是两个处于不同时空女性,当被婚姻之外的爱情唤醒时,面对自己的生活,她们却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可无论如何选择,她们本质的命运却是相似的,因为在她们选择的背后都有着强大的力量在支配着她们的意识.本文试图在比较中得出造成二人悲剧的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11.
泸州市委党校何秋良在《探索》1986年第1活撰文说,个人生活方式发展变化的内因在于生活能力和生活关系的矛盾运动。生活能力是个人获取和利用物质生活资料与调节生活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个人的经济地位、劳动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三方面的要素,它们在一定的结构中体现了个人获取生活资料和消费生活资料的性质和水平;生活关系是指整个生活实践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活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个人获取生活资料的形式、社会交往的形式、利用生活资料的形式。生活关系直接表现出生活方式的现实状况,体现着个人的社会本质,体现着个人  相似文献   

12.
创建和谐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个人生活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和谐发展是个人生活和谐的重要保证.个人生活和谐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契合点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个人生活和谐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出生是人的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是一个社会群体成员步入社会生活的开始。在人生礼仪中,生育礼俗集中反映了人处于生命的起始阶段时与特定社会和文化的密切联系,许多民族的传统生育礼俗突出地反映了人们关于自身增值和亲族继嗣、子嗣性别的观念和各种基于巫术和原始宗教信仰的意识。纳西族传统的生育礼俗在这些方面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作论析。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过程中,有许多新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个人生活的个体化趋势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种全新的个人生活的个体化趋势有可能在未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个人发展形态,并进而改变个人的本质和个体生活。它在客观上表明了在地区、国家发展不平衡条件下,个人的社会化需求,是历史理性极富生命力的表现。也表明目前所取得的全球性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整体人类生活条件。当代人从“人之为人”走向“人对自己是谁”、“自己之为自己”的本质过渡。  相似文献   

15.
在闵西许多传统村落,神灵崇拜潜意识地左右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烧香敬神是许多村落妇女必然的生活内容之一.与一般的善男信女不同,不少传统村落妇女是当地民间信仰的虔诚信徒,烧香敬神已成为她们一种自律性、制度化的生活方式;她们既生活在有形的现实世界,又虔诚地追求无形的精神信仰,两者对她们的角色要求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她们和一般善男信女的"分界线"在于"皈依",而出家女性则是她们中最为执著的一个小群体.本文以闽西地域传统村落的女性皈依者为考察点,力图用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和话语来透视她们隐秘的精神世界,诠释她们精神生活的现实存在.  相似文献   

16.
革命女性是中国现当代史上一道颇为引人注目的风景,近年来一些随笔中对她们也多有涉及。她们曾经为革命和“进步”而迷失。当今天中国人的生活逐渐走出泛政治化的氛围时,我们应该历史地看待她们,认识到她们的极端革命性与进步性是“五·四”以来女性“走出家庭”的意识在建国后的畸形发展;是各种宣传媒体不断催化的结果,是当时整个国家和社会高度政治化的缩影;是女性在紧张的政治气氛中形成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个人化写作在九十年代的文坛渐成一种趋势。作家们纷纷把关注社会、历史的眼光转移到个人生活和家庭史事上来,这其中女作家陈染、林白尤以私人化或个人化写作而著称。两人都大胆涉足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展承女性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理体验,并以诗性的语言抒写女性欲望的曲折成长。她们的文本充斥着个体的呓语、超验的梦幻、潜意识的流泄、幽闭和自恋的意象。而她们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则使沉默了数千年的“女性黑暗大陆”(弗洛伊德语)第一次淋漓尽致地敞亮于语言,为中国女性写作开创了不无偏激却颇具革命性的开端。一、躯体写作回顾以前…  相似文献   

18.
当代婚姻的社会动机和个体动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姻是两性结合的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制定婚姻制度的动机就是婚姻的社会动机。婚姻的社会动机与个体机动是有差别的。它的出发点不是个人生活和生理,而是群体两性关系和群体生活、生育等利益。从群体性关系、群体生活和生育利益出发制定的婚姻形式具有强制性和合法性,这是婚姻的本质。制定婚姻制度所追求的社会作用,是通过婚姻的允许和禁止来实现的。也就是说社会制定婚姻制度的动机体现在允许和禁止的规定之中。从中国的婚姻发生学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在有婚姻之前的人们称谓的“杂婚”“群婚”实质上是无强制规定的“杂交”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道德隔离、户籍隔离和性别弱势使城市外来未婚女性在生育健康服务方面被边缘化,而环境变化和生存压力则增加了她们在生育健康方面的脆弱性。要改变这种状况,城市在宏观管理上要体现社会成员的平等原则,从“管理型服务”向“服务型管理”模式转换;在微观服务上要以保障妇女生育健康为中心,促进男女生育健康权益的公平待遇。  相似文献   

20.
穆光宗 《社会科学》2001,(12):43-47
一、“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实质是“生育机制”和“工作机制”的转变“稳定低生育水平”这种提法 ,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一个“生育水平”的高低问题 ,是数量问题 ,其实是一个“生育机制”和“工作机制”的转变问题。而如何转变 ,实际上又是如何认识人口规律、如何调整利益格局的问题。这里的“生育机制”主要指生育决策的过程。譬如 ,能不能实现从家本位生育决策向个人本位生育决策的过渡就很要紧 ,而“工作机制”是指做好生育控制、生育服务工作的具体思路和运作方法。“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促进人口现代化的需要 ,是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需要 ,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