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是人类的理想。在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中,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一个优良的政府不仅是善治的政府,而且也必须是能够维系社会公正的政府。政府的再分配职能,不仅能够为公民身份具有实质意义创造各种条件,而且也能延缓或减少自然秩序中的不平等因素与偶然性因素对人类命运的影响,改善政治共同体公民之间的关系,建构合理的政治秩序;不仅有助于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境遇,而且也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成员低成本地和谐共处。政府再分配职能的正当性,体现在它力图构建一个公正社会的良善意图与行动之中,它为公民有尊严地生活提供了可能性,也超越了市场形式正义与丛林法则,减少了政治不作为可能带来的改变社会结构的暴力行动。政府以实现社会公正为目的的再分配行为,决不像新古典自由主义者所主张的那样必然使人类通往奴役之路,恰恰相反,它是迈向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层面为社会团结与社会统一性提供理论论证,这是哲学和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要切实理解社会团结与社会统一性课题的性质和内涵,必须把它置于现代性背景中,"个人主体性"这一现代性原则由于它所内蕴的对象性逻辑和价值个体主义取向,使之成为社会团结与社会统一性陷入危机的深层根源。传统形而上学以普遍的、超历史的理性原理为基础,试图为社会团结与社会统一性提供论证,但由于其所蕴含的社会生活本性相悖的性质,这种论证必然是不成功的。当代哲学试图克服传统形而上学的局限,在"主体间性"的理论视野里,以"相互承认"为价值规范,从而为社会团结与社会统一性提供新的论证,其努力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政治哲学出现了所谓从分配政治向承认政治、平等政治向差异政治的范式转向。如何因应这种变化,社会批判理论内部出现了不同的选择。霍耐特把它理解为当代社会斗争的正确反映,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批判理论进行了重构。南希.弗蕾泽则认为,它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主义运动受挫后的理论退却,并提出了以“公平参与”规范为基础的既包括承认要求也包括分配要求的“复合正义论”。关注这场争论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最新动向,同时对深化马克思主义的规范基础研究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吴晓锋 《兰州学刊》2011,(10):27-3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民众的社会不公正感逐渐增强。一方面,改革开放促进了民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公民文化与平等意识的萌发,增强了他们对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憧憬,引发了普泛性的生存比较,所有这些都普遍提高了民众的社会期望。另一方面,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全方位扩大,财富分配极不合理,既有市场化改革自身引发的巨大收入差距,也普遍存在由双轨制、非正当致富等导致的贫富悬殊。这种期望与指望的差距造成了社会不公正感。用公式可表示为:社会不公正感=社会期望/财富分配。提高民众的社会公正感须从调整财富分配入手,应做到起点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  相似文献   

5.
社会分配的公正与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分配的公正原则在现实的社会权利关系中,主要体现为社会成员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我国的社会分配不公与转型时期公正制度的缺失有关,初次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是权利分配的不公。社会分配公正的核心是制度公正,要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保障社会分配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2006年CGSS数据,探讨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教育、职业机会不平等,未能充分考虑最少受惠者的利益等。应通过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真正均等化;消除劳动力市场中的垄断和歧视;控制收入分配中的马太效应;给最少受惠者以最大保障等措施,促进分配公正。  相似文献   

7.
实现社会公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公平分配观为我们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面对我国社会收入差距的扩大,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和分析社会公平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对现阶段的社会分配作出客观的、准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不仅能使社会公平分配早日得以实现,而且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社会公正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肃 《河北学刊》2007,27(6):38-44
平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关于社会公正讨论的一个焦点。罗尔斯站在中间偏左的自由主义立场上提出了两条正义原则,要求在保障广泛的基本自由权利的基础上,让最不利者有所得益。这种有点福利主义倾向的差别原则受到了诺齐克等自由至上主义者的批评,后者认为起点和程序面前的平等才是唯一可行的平等,其他的平等都是空想或模式化的原则,只会伤害公民自由包括私有产权。而社群主义和激进派则不接受普遍道义准则、只承认社群具体善观念、或者是要求一种乌托邦式的彻底平等。所有这些争论对于研究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公正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判断当前收入分配的公正性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公正观的框架下进行。自由和平等构成历史上社会公正观的两大主题。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公正观包括程序中的机会均等原则和结果中的基本权利均等原则。通过这两个社会公正的视角,可以发现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既不平等也不公正。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机会均等和基本权利均等两个方面多作努力。  相似文献   

10.
11.
略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公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万钟 《理论界》2008,(8):32-35
社会公正是人类普世性的基本价值之一,分配公正从“价值取向”上简单说就是财产收入“给每个人他应得的”。要解决我国目前分配公正失衡的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我国现阶段分配公正失衡的特点、现状、问题及原因等;必须认清并正确处理好分配公正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必须正确提出并实施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公正所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界有关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争论主要集中于劳动者收入是否与其贡献相称,但实际上应该关注含义更为广泛的分配正义问题。究其原因,市场主体因福利不平等和能力不平等而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无法在形式化的机会平等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在现实的市场中,初始收入分配的不正义性不仅表现为工资收入难以完全体现劳动贡献,而且还表现为贡献相称原则忽视了异质个体的能力不平等问题。因此,基于社会正义的原则,收入再分配的一个重要基本目标就在于,实现由自然不平等衍生出的纠正正义。事实上,众多的社会哲学家、政治哲学家和道德哲学家都把收入分配、分配正义以及社会正义结合起来探究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问题,致力于提高人类福利尤其是穷人福利的经济学更应该把分配正义当作核心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13.
蒋正明 《齐鲁学刊》2006,(3):153-155
分配公正既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经济领域的合理分配,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伦理文化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活动协调运行的前提。立足于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道德基础来研究分配公正的本质和分配的经济原则,揭示分配公正的表现特征和运行规律,是伦理学研究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笑扬 《理论界》2011,(9):38-40
南茜.弗雷泽(Nancy Fraser)的正义观重拾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中的平等主义思想,并将反常规正义论的规范性力量定位在预设的参与平等原则之上。与阿克塞尔.霍耐特(Axel Honneth)发扬了黑格尔的承认理论,以图实现社会文化、道德冲突语境下批判理论的承认理论转向不同,弗雷泽从全球化最新视域审视正义之尺的刻度,从再分配、承认、政治代表权等多重维度透视当下正义的实质、主体以及路径选择,最终努力实现一种批判—民主的正义建构模式。作为女性主义和批判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南茜.弗雷泽的正义观为我们透视当下全球化背景下正义问题的诉求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5.
王明华 《东岳论丛》2006,27(5):166-169
我国贫富差距过大是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场经济、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分配制度、税收体制、行业垄断及各种非法性因素是导致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迅速扩大的原因。解决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二、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注重初次分配的不公;三、加大税收制度改革力度,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四、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五、加大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坚持取缔各类非法收入。  相似文献   

16.
公平正义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实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公平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和任务。实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公平,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收入分配法律制度三方面加以推进,以便更好地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7.
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并影响公共权力的权利,是现代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公民身份的突出表征.因此,政治权利分配就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核心议题之一.把它置于“公民社会”的理论视野中进行考察,我们会发现,政治权利公正分配与制度公正的论题相勾连而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培林 《东岳论丛》2020,(9):5-14+191
社会平等和公正历来是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的核心议题。本文从追溯我国历史上关于平等和公正的观念演变入手,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和收入差距的变化,探讨了分配结果公平与机会公平的关系以及作为社会事实的平等和作为价值判断的公正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较之经济平等更为广泛的社会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继承和发展了近代社会契约论和康德道德哲学的思想传统 ,通过逻辑建构的方法 ,把近代的社会契约论上升到了更抽象的水平。在罗尔斯的政治哲学体系中 ,人被假定为自由平等的个体 ,人们在原初状态下签订的契约是绝对符合公平原则的 ,他也假设了一个在正义原则指导下的社会是组织良好的社会 ,相形之下 ,现实的社会制度则是不尽如人意的。社会的正义只能体现为程序的正义  相似文献   

20.
新冠疫情期间,人们的日常生活秩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将之称为从"正常"到"异常"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关键性的方面是人们"注意力"分配的变化。注意力是一个值得提炼的理论议题和经验性议题,在经验层面上,不同身份的行动者具有不同的注意力分配。如何回归到正常的注意力分配,不仅仅只是关涉个体的私人问题,更是关涉到社会和政治的公共性问题,即注意力分配的政治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