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思想,考察了1996~2007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状况。基尼系数分解的结果表明中国地区经济总体差距呈现出收敛迹象,但西部地区内、东部与西部间的经济差距却呈现出进一步发散迹象,且中国地区经济总体差距主要来源于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因而,进一步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一方面要求各地区尤其是西部与中部地区应抓住机遇,加快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国家给予中西部更大的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西经济差距呈扩大趋势,金融支持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文章从金融视角观察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以西北作为西部地区重要个案,采取Granger检验及多元回归分析对我国西部与全国(进而与东部)的金融与经济关系作以对比,寻求形成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基始货币因素。指出西北地区金融抑制是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其深层次背景在于在西北地区政府投资占较大比重、民间投资不足,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程度低和自我积累程度有限决定了该地区的资金自给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计始加剧,促使其朝着不断缩小的方向转变,不仅是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以及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的重大现实问题。一、我国地区差距扩大的原因1978年到1995年,我国东部与中部地区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差距由33.l/迅速上升到45.5%,而东部与西部地区间的相对差距则由45.9、增加到56.5%,二者分别扩大12.4和10.6个百分点。造成地区差距扩大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东西差距是过去较长历史时期形成的。建国以来.我国地区…  相似文献   

4.
财政支出水平对地区收入差距作用的统计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双华 《统计研究》2011,28(2):39-44
 我国的财政支出政策是影响地区间经济差距和社会福利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资源地区间配置不均等问题越发凸显,各地区人均财政支出的差距持续扩大,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能力差距,特别是公共服务能力差距在扩大。本文从财政支出的角度对我国不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其后果进行统计评价,并以此提出了财政对策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对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区域不平衡问题的思考 (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理论与规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各国之间和各国家内部一样困扰着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世界银行1994年初公布的贫富国排名显示,世界经济中的发展不平衡是多方面的,既有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的东西差距,又有西方国家与南方国家的西南差距;既有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差距,又有东方国家和南方国家的东南差距;既有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又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其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已经摆上党和政府的重要议程。如何抓住有利时机,正视差距、改善环境、挖掘潜力、实施赶超、突破难点、奋力发展,使广阔的中西部地区由全国发展的“沉寂带”、“拖后区”变为“活跃带”、“拉动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对此,很有必要做一番历史的、客观的、辩证的哲学思考。一、差距——历史的、客观的存在依照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我国经济客观上形成了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经济都取得厂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
基于广义熵指数的地区差距测度与分解:1978~2003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应用广义熵指数对我国1978~2003年的地区差距进行了测度与分解。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差距呈现出V字型变动,先下降后上升;从东、中、西部三大地带来看,地带内部差距呈缩小的态势,而地带之间的差距逐步扩大;从动态分解角度看,地带之间差距变动拉大了总体地区差距,而地带内部差距变动又缩小了总体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8.
周明  黄慧 《统计与决策》2012,(16):122-125
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具有深刻的产业变动原因。文章以地区GDP为基本指标,通过对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进行产业分解进行和地区分解,分析了1990~2009年20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动态变化、产业构成和地区构成,揭示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变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地区集中因素。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性因素,而非农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又是推动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导性因素。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推进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以及缓解非农产业地区分布的不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9.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种世界性现象,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发展之间的差距尤其是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日益扩大。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策,正是为了遏制地区发展差距的过度扩大,实现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的地区差距、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入手,通过建立Panel Data数量关系模型,深入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表明: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受影响程度最大,西部地区最小,但影响效应都是正向的;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收入公平性、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提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提高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消费支出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税收转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现实因素制约,税收与税源存在背离现象,地区间会发生税收转移.1997-2006年中国存在较为严重的区域税收转移现象,税收从中、西部地区移入东部地区,而且转移力度逐步加大.从主要税种看,企业所得税是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但其转移力度更强.区域税收分配存在"劫贫济富"现象,税收没有起到缩小区域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对西部大开发的认识 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中的“第二个大局”的全面实施。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是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举措;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是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一项面向21世纪的大战略、大政策。 实施西部大开发,国家已明确指出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要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  相似文献   

13.
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税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家新  梅翠 《统计研究》2006,(12):27-30
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构建和谐社会战略,中央提出“要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而改变地区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挥再分配政策的作用,这就要求建立健全包括税收杠杆在内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从实践中看,税收作为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在缩小地区差距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方面,财税政策的支持和帮助都起到了积极效果。从影响途径上看,税收对地区收入差距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前者主要通过特定税种的设置来直接缩减居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生产效率与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SFA模型利用超越对数函数估算了中国各省市区和三大区域历年的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及其效率变化,研究发现,东中西部的资本产出弹性大于劳动产出弹性。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市区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98-2007年间,东部的TFP增长率最高,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以上研究表明,TFP是造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中西部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效率和国家增加对中西部的投资可以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地区差距与产业结构: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安平 《统计研究》2003,20(12):31-4
一、引言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注目的增长业绩 ,但在此期间 ,省际间经济与发展水平的差距却表现为 2 0世纪 80年代中前期的下挫和 2 0世纪 90年代持续上升的趋势 (林毅夫等 1998)。对这种地区差距扩大的原因 ,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在这些解释当中 ,有一种观点颇为引人注目 ,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地区差距的持续扩大是由第二产业的高产值份额和非农产业在空间上的不平衡分布所致 ,缩小地区差距的根本途径在于尽快实现中西部地区的结构转型 (范建勇 2 0 0 2a ,2 0 0 2b ,2 0 0 3)。国外也有学者以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上海、广东等六省市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发展差距可部分解释经济增长的差距;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的关系在上海、广东及东部地区表现为正相关,而在中西部地区却表现为不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地区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瑾 《统计研究》2010,27(5):74-80
信息化是影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近年来我国地区信息化发展的有关资料,运用面板数据的变截距、变系数模型等,从总指数和分类指数两方面分析了地区信息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信息化指数绝对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西部地区信息化指数增长速度势头强劲,均对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效应。随着中西部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地区信息化差距缩小,信息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日趋协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测度方法设计为基础,对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具体方案进行了实施效果研究。以全要素生产率(TFP)和人均GDP为研究变量,融合不同测度方法的互补优势,构建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EIDI)、Theil-L指数和Zenga指数分别测算了2004—2019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发现三大地区和全国的经济不平衡呈现先减少后扩大的演变态势,证实了2004—2016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的研究结论。对Theil-L指数进行分解,发现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是引起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且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对总不平衡的贡献度最大,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次之。进一步研究发现,减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是实现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最优路径,且不平衡程度平均可减少8.24%;缩小区域内差异是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潜在路径。  相似文献   

19.
张志宇 《山西统计》2000,(11):18-19
江泽民同志指出 :“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 ,应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指出 ,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特别是抓紧研究西部地区大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的体现。东中西的划分 ,既是地理方位的自然配置 ,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提出后 ,立即得到举国上下的热烈响应。现在 ,各行各业都在研究如何更好地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服务。山西作为一个欠发达的省份 ,面临着如何把握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20.
发展现状:增长速度加快,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明显 总体规模持续扩大,产业比重有所下降 四川省服务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1549.5亿元,发展到2012年的7964.8亿元,服务业总体规模扩大了5倍以上,居全国各省市第12位、西部省区第1位.其中,2011年、2012年分别达到11.2%、14.5%,比全国同期服务业增长速度分别高出2.3和6.4个百分点. 然而,相对于四川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工业增长速度,服务业的发展仍显滞后和缓慢,服务业比重呈下降趋势.2012年全省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4%,比2005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不仅远低于同期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60%、75%,甚至低于西部省份陕西省.比全国服务业占GDP比重的平均值44.1%低了10.7个百分点,差距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