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三世纪逐渐强大起来,登上了历史舞台。冒顿单于时期(公元前206年),东灭东胡;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北服浑庾、屈射、丁灵(零)、鬲昆、薪犁诸族;侵燕(都蓟,今北京大兴县两南)、代,悉收秦前所取匈奴地,与汉关故河南塞,常侵至朝那(今甘肃平凉县西北)、肤施(今陕西榆林县东南)。建立了一个控地东尽今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的庞大的奴隶制国家。  相似文献   

2.
据查考《史记》,我认为达斡尔族和蒙古族起源于东胡系(种)宇文鲜卑……契丹和蒙兀室韦。其依据分述如下: 一、东胡是我国古老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宇文周书》记载:“辽为炎帝之后,世为森济(原作审吉)国,有一个名日葛乌图(本名可能是叫葛恩图,发亮的意思)者,世雄朔陲,号曰东胡”。据《满文传记》记载,在周敬王初(公元前六世纪,即519年)把周围远近的大小十七个部落组成为东胡部落联盟。其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有五个部落,阿尔泰语系  相似文献   

3.
“瓯脱”的含义,因匈奴没有文字、汉文史籍记载又不详,历代史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弄清其本义,对匈奴史的研究将具有一定价值。 “瓯脱”一词,首见于《史记·匈奴列传》,文云:“东胡玉愈益骄,西侵。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吝居其边为瓯脱。东胡使使谓冒顿曰:‘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 对于“瓯脱”的解释,自汉代以来大约有这样几种:(一)《史记集解》引韦昭曰:瓯  相似文献   

4.
早在战国时代东胡人即已相当活跃。后为匈奴单于冒顿(公元前209—174年)所破,余类被迫离开蒙古草原,一支保乌桓山,一支保鲜卑山,故以为号。乌桓臣伏匈奴约百年,岁输牛马羊皮(见《后汉书·卷九十》)。直至公元前119年,汉将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动静(同上)。以乌桓为代表的操蒙古语的东胡人又重新出现在靠近中国的故地。 鲜卑人的命运则稍有不同。他们出现在今蒙古境内和中国边境地区,并不是通过暴力途径,而是采取逐渐自然迁徙的办法。自从在鲜卑山定居以后,鲜卑一直与乌桓为邻,很少与中国交往(见《后汉书·卷九十》)。可见,鲜卑人当时居住在黑龙江上游地区。后来,鲜卑人逐渐南移,并在光武帝统治时期(公  相似文献   

5.
关于东胡族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材料分析探讨历史上的东胡族。从分析结果看,东胡族从商至战国时期就已存在,而且主要活动在商周的正北方和燕、赵的东北方。其经济主要以游牧为主、兼营游猎、山林采集和农耕。东胡族在战国时期政权强盛,至西汉初年被匈奴击败,余部退聚乌桓山和鲜卑山,形成了后来的乌桓与鲜卑族,从此东胡之名也从历史上消失。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迄唐、宋为止,东胡系与突厥系居地接壤,交错分布,因此杂居、融合是常见的历史现象,尤其是东胡系民族走出兴安岭向西迁徙,成为我国北方民族历史上具有规律性重复性的一个历史景观。但是,关于通古斯系民族,按传统看法,由于有一个南北绵延数千里的天然屏障兴安岭的横亘,它除了与南面的中原王朝和东邻的高丽王朝交往甚多以外,与其西部的大漠南北草原部族,则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相。事实上,通古斯系民族向西迁徙也是很常见的历史事实。本文认为辽金时期迄13世纪初,在蒙古草原活跃的著名的篾儿乞部人在族源上应包含有众多的西迁人之后裔。  相似文献   

7.
一 匈奴的势力伸向西域,始于月氏放弃其故地之时。月氏的故地,据《史记·大宛列传》,在“敦煌,祁连间”。其地东起今祁连山以北,西抵今天山、阿尔太山东麓;极盛时其势力范围在东方到达河套内外,在西方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应在它控制之下。据《史记·匈奴列传》,匈奴自冒顿单于即位后开始强盛。冒顿在破灭东胡,消除来自东面的威胁后,便掉过头来对付月氏。他对月氏发动的较大的攻势有二次。传文称第一次为“西击走月氏”。其结果是匈奴“右方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传文称,“是的、汉兵与项羽相距”,知这次攻势发动的时间大约是前三世纪末。嗣后,据同传所载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冒顿单于“遗汉书”: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民族史学家、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林斡教授新著《东胡史》一书已于1990年11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继《匈奴通史》(前曾出版《匈奴史》)、《突厥史》之后,第三本关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专著,也是我国民族史学界系统研究东胡史的第一本专著。全书218000字,除“前言”和“内容提要”外,共分十四章:早期东  相似文献   

9.
张骞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当时,汉朝正在准备进行一场抗击匈奴的战争。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从一个匈奴俘虏口中了解到,西域有个大月氏国家,其王被匈奴单于杀死,他的头颅还被制作成了酒器。月氏人忍受不了匈奴的奴役,便迁徙到天山北麓的伊犁河流域又受乌孙国的攻击,只好再向西南迁到妫水(今阿姆河)流域。月氏王想报杀父之仇,但苦于无人相助。武帝了解这些情况后,想联合大月氏,以“断匈右臂”。故而,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肩负出使月氏任务。公元前139年,张骞由匈奴人甘父作向导,率领一百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今甘…  相似文献   

10.
摔跤     
蒙古族摔跤 蒙古族把摔跤叫“博克”。摔跤是蒙古族十分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在各个地方的那达慕大会上,摔跤都是主要内容。摔跤与赛马、射箭一起,被称为“男儿三项竞技”。 据考证,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北方匈奴人中盛行摔跤,出土文物中匈奴人摔跤的架式、套路和今天蒙古式摔跤相似,一  相似文献   

11.
民族历史西汉霍去病西征匈奴取道青海的探索 《青海地方史志研究》第1期第33页两汉匈奴单于庭、龙城今地考邱树森 《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第145页匈奴左地与姑夕王驻地王可宾 《黑龙江文物丛刊》第2期第61页关于“汉匈奴为凝台眷月.渠”印的若干间题 黄盛璋 《西北史地》第1期第9页 “汉匈奴为提台曹且渠”印考释店嘉弘 《人文杂志》第1期第103页北匈奴西迁考略林斡 《内蒙古社会科学》第1期第59页匈奴分裂的原因和呼韩邪附汉的意义莫任南 《湖南师院学报》第2期第16页从匈奴单于的继承看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 王可宾 《社会科学战线》第1期第1…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     
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多元融合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北疆。蒙古族的祖先可上溯到公元七世纪的始祖孛儿帖赤那。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落,建立了统一、强大,稳定的蒙古民族。其族称来源于某古族的自称“mongol”,意为“永恒之火”。蒙古族以游牧...  相似文献   

13.
马祭     
马祭,在北方游牧民族中很盛行,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已逐渐淡化。但是,在一直过着游牧生活的蒙古人中,马祭却仍很流行,而且继传至今。马,作为家畜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蒙古族的先民,早在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就有养马的文化遗迹。匈奴、东胡时期,马已成为游牧民不可缺少的家畜。公元九世纪,蒙古人西迁三河之源后,马在蒙古草原遍地皆是。蒙古人养有大量的马,仅成吉思汗八世祖土敦蔑年的夫人莫拿伦所养之马,数以万计。“她的马和牲畜,多到无法计算,当她坐在山头上看到,从她所坐的山头顶上直到山麓  相似文献   

14.
一、塞种的起源及其分布 中外史学家部公认乌孙族是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可是乌孙族原来并不在伊犁河流域,而是居于敦煌,祁连间,于公元前160年左右才西徙伊犁河流域,因而乌孙未到伊犁河之前,塞种与大月氏族已先游牧于该地,所以《汉书·西域传》称:“乌孙国……本塞种也,大月氏西破走塞王,塞王南越悬度,大月氏居其地,后乌孙昆莫击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徙臣大夏。而乌孙昆莫居之,故乌孙民有塞种、大月氏种云。”可知乌孙虽在伊犁河一带建国,其中融入的塞种之民是不少的,现在于哈萨克族的克昔恰克、阿尔根等部落中仍  相似文献   

15.
土族自称“蒙古尔”或“察干蒙古尔”。这个自称本身就反映出上族与蒙古族在历史上的密切关系。在土族群众中,至今还广泛地流传着他们的祖先来自蒙古人的传说。其中关于成吉思汗的部将格日利特率部来到今互助县一带,留驻索卜滩(意为“蒙占滩”),格日利特病死之后,其部属便留居下来,和当地霍尔人通婚,繁衍生息而成为今天的土族的传说,在《佑宁寺志》中也有所记载。格日利特是蒙古人,这是毫无疑问的。这里提到的“霍尔”人究竟指历史上的哪个民族,这需要由史学家来回答。但是,研究土族和蒙古族历史的学者们,无不认为土族与蒙古族…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论坛》2007,(6):I0008-I0008
<正>蒙古族,现有人口4806849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此外在东北、西北地区也有分布。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来,在历史、  相似文献   

17.
蒙古语“库伦”的文化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语“库伦”(圆形 )的文化涵义非常丰富。本文从语言入手 ,结合蒙古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逻辑、政治经济、社会环境、自然条件等诸多方面 ,阐述了业已形成的具有蒙古族特点的库伦文化。文章指出 ,蒙古族库伦文化从平面的圆形开始逐渐发展到立体的圆体及球体 ,这是与蒙古族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相适应相协调的 ,从而促进了蒙古族对圆形的合理利用及形态化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女真、蒙古族尚白新探陈伯霖有关女真、蒙古族崇尚白色的缘由问题,这几年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多有论述。本文试图从阴阳五行学说的角度探讨之,以求教于专家学者。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讲究“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的,认为历史的发展乃是天人互感互应互动互...  相似文献   

19.
关于匈奴早期的活动地域,在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今内蒙古河套及大青山(阴山)一带是匈奴人的发祥地,或者主张汉代“河南地”,即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是匈奴族诞生的摇篮。如果我们对古代文献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而且在文献中也找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为了把这一问题论述清楚,我们首先应对“匈奴”这个民族最早见于中国史籍的时间作一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0.
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处处都表现出强烈的北方民族的特点,特别是蒙古族的先民长期以狩猎和畜牧业为主,所以表现在他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无不打上游牧文化的烙印。正是由于历史、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因素,蒙古族服装和服饰,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民族服装的一个大系,在这个大系里,几乎囊括了东北原住民族的所有特点。 “马背皮囊驮奶酪,锦裘毡帐勒勒车。” 这是对过去蒙古族衣食住行的全部写照。 在远古时期,蒙古族的先民以狩猎为主,因此多以兽皮为衣。至唐、宋时期,由于蒙古族的先民与中原的汉族产生了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