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谈我国城市民族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但其人口绝对数量达9000多万,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国的民族问题从整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问题和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过去我们的民族工作对象和重点主要放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下称民族地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打破了各民族的封闭状态,使各民族间的交往和接触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从民族地区走出来,散居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从而使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日渐明显和重要,这种情况在城市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还有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单一制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而实现各民族团结、平等、进步和共同繁荣。依法治国方略,在西部民族地区仍然是实施该地区繁荣进步的基本策略。在西部大开发及加入WTO的大环境下,如何优化民族地区的发展环境,趋利避害,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客观上也要求民族地区应有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西部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各少数民族的历史、经济、人文、宗教、习惯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省共有4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23万余人。占我省总人口的34.6%。各少数民族大多聚居或分散在边远的贫困山区,主要分布在我省的武陵山、乌蒙山、大娄山和苗岭等高山地区。这种民族分布的格局及其居住的地理环境,促成了独特的民族立体生态农业经济。要加快我省的经济建设,必须发展民族地区立体生态农业经济。自然条件为民族地区谛造了立体生态的环境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山区是一个三维  相似文献   

4.
在西部大开发中影响民族关系的要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当前的西部大开发,将会对西部各民族之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文章提出要注重研究经济利益、资源分配、民族意识、宗教意识、风俗习惯等因素对民族关系的影响,通过经济、文化、法制、教育诸方面的政策措施,促进各民族发展,巩固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5.
商品经济侵入少数民族地区引起的变化广西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明清时期各民族居住的范围大抵上是汉族集中于桂北、桂中和桂东南一带,壮族主要聚居于桂西、桂西南和桂西北一带,广大山区则散住瑶苗等少数民族。不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差距。清代广西的思恩府、庆远府、太平府和镇安府,居住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多石山丘陵,除一小部分台地之外,极少冲积平原,人烟稀少,地多荒芜,农业落后,有的地方甚至还停留  相似文献   

6.
民族城市系指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的城市。对它的分类研究,是摸索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特点和搞好民族地区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本文拟对八大少数民族省(区)的70座城市进行简单的职能分析,以探讨民族地区的城市分类方法和各城市职能的成长与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方经营环境,系指环绕少数民族地方企业经营的外部和内部各方面要素的综合,是一个复杂的、包含着许多相互影响因素的完整系统。1988年,我国少数民族地方有工业企业53495个,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对民族地方经营环境的分析,是正确认识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所处的各种环境要素,明确有利条件和障碍因子、扬长避短,促进民族经济健康发展的条件。本文试就少数民族地方经营环境的要素进行初步分析。民族地方经营环境要素大体可分为经济地理因素、政治政策因素、社会因素、法律因素和企业实力因素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鄂西民族地区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之地,鄂西地区的主体少数民族是土家族,其人口占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80%以上。对土家族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大体上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20世纪90年代以前,鄂西地区土家族研究的自主意识和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进入90年代后,鄂西土家族研究的这种被动局面开始得到改变。纵观鄂西地区90年代土家族研究的态势,大体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统一认识,树立信心,健全机构,凝聚队伍的蓄势阶段,后期才是出批量性成果和真正起飞的阶段。其显著标志至少有下列两个:其一…  相似文献   

9.
明清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民族的分布与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明代及清初,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民族分布存在土蛮集中分布的土司区和汉蛮杂居区两大区域;土司区内民族构成中土蛮占绝大多数,汉蛮杂居区内汉人、土蛮间比例几乎相等。清代改土归流后,部分土蛮人口外迁,同时又接纳大量的汉、苗等族流民,形成土蛮大分散小聚居分布,汉、苗等兄弟民族插花般镶嵌分布的格局;民族构成转变为以汉族人居多、以土蛮为少数民族主体的构成格局。明清时期导致该地区民族分布与构成及其变化的因素有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自然因素提供变化的可能,人为因素决定变化的方向。当前该地区的发展还得多从人文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地区地处偏僻的鄂西南,与邻近的渝东、湘西及其它少数民族地区一样,在100年前的辛亥革命中饱经洗礼,经历了比其它民族地区更多的艰难曲折才走向共和,其间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的中坚分子,为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应该说,辛亥革命对包括恩施在内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风民俗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今天各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已被各界人士普遍关注.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令人信服的发展.但是,应该承认,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少数民族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各民族的文化水平,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和繁荣发展培养建设人才.民族教育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切实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普及教育,使  相似文献   

12.
湖北民族学院办在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为该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它的民族研究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前期处于摸索阶段的民族研究工作,主要是与外界联合进行一些课题研究;90年代开始,尤其是1993年以后,这种研究工作开始步入一个自主的。方向明确的并奠定了可持续发展基础的新时期。湖北民族学院是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在鄂西南民族地区创办的民族院校,它本身就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民族政策在新时期贯彻落实的产物。因此,它的全部工作包括民族研究工作理所应当坚持为本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但由于历史、自然及其它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多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还只能说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商品生产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缓慢。我省是一个多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因而民族经济的发展与振兴就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发展和振兴我省民族经济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民族高等教育,目前看法还不一致。较多的看法是:培养我国少数民族人才的各类高等教育即为民族高等教育。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未能全面反映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情况,不符合我国民族分布和民族关系的实际,也不利于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高等教育,当然主要是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但是应看到,我国民族分布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实际情况是:一、我国90%左右的少数民族人民相对聚居在占我国总面积的50—60%的土地上,民族高等教育主要是面向民族地区。二、一个民族住在不同地区,其社会历史、自然环  相似文献   

15.
正确的认识和恰当的处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发展和人口的民族构成及其变化,对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真正当家作主,发展民族经济,加速四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政策,必须有利于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教卫生等各方面的发展。本文只对延边地区的人口发展和民族构成及人口政策方面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一延边是朝鲜族聚居的自治地方,州内还有汉、满、蒙、回等十多个民族,共有181.4余万人口。值此自治州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对于延边人口的民族构成和发展作一历史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而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也就是说历史上长期以来造成了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以及各少数民族互相之间的巨大差距。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又比较突出地表现在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因而,要缩小以至彻底消灭民族间存在的事实上不平等,达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必须首先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而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振兴,又首先是和教育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重视民族教育和改革民族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相似文献   

17.
发展民族高等师范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质量,这是发展民族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同时也非常重视发展民族高等师范教育。目前,各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已分别建立起了民族学院、民族师范学院、民族师范专科学校的系统层次,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有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同国内先进的兄弟省区相比,经济与文化的差距显得十分突出。经济与文化的相对落后,人才的奇缺,成为明显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有着迫切改变  相似文献   

18.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有4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在全省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民族地区土地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8.7%,而人口占全省的8.3%,分布的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0%,土地辽阔,资源丰富,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具有许多优势和潜力可挖,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制约因素。从总体上看是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经济落后和开发潜力很大的地区。九十年代是非常关键的时期,民族地区如何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抓住机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对于改变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状况,缩小和省内其他地区的差距,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保持全省经济稳步协调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全  相似文献   

19.
西部民族地区不仅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也是一个多元文化交织、多种宗教并存和信教人数多、宗教氛围浓厚的地区。作为少数民族生存依托和民族文化存在的摇篮,自然村的存在和保护可以有效地维护民族地区的人伦关系,也蕴藏着丰富的社会资本,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也是其它任何措施无法替代的。自然村的存在和保护是事关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对我国西部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以及我国社会的稳定都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在进行深入调查和社会分析的基础上,对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自然村的存在和保护的价值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目的在于强调西部大开发进程中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和自然村保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湖北少数民族地区有10个县(市),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94%,因为地处鄂西武陵山区,属老少边穷西部地带,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基础薄弱,尤其是民族基础教育较之湖北高等教育差距极大,远不适应湖北中原地区大经济与社会大发展,成为湖北大教育的投入重负。湖北要走向现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快车道,构建和谐湖北,必须实现教育公平基础上的教育和谐,建设人力资源强省。而地处鄂西的少数民族地区,也必须在和谐湖北的战略中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确保教育发展工程在民族地区稳步实施,尽快形成以“两基”为基础、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具有民族特色教育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