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过半百的华新民女士是一位北京古建的民间保护者,她用热情、执著、较真儿、不管不顾的斗士精神,不断激励、感染着很多人加入保护北京旧城的行列中。因为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情,我得知华新民是在北京无量大人胡同(现名红星胡同)里长大的,和我童年  相似文献   

2.
北京的胡同     
鲁忠民 《社区》2001,(1):50-51
胡同是构成北京风情、京味文化的基础。 什么是胡同?胡同就是老北京的街巷。过去所说的胡同,一般还包括街、巷、里、道、坊、市、口、条等不同的叫法。以后现代交通工具不断出现,不少道路在胡同的基础上越修越宽,胡同开始专指小街小巷了。为啥叫胡同,众说不一。其中40年代有本书叫《北京地名志》说:“在蒙古,比村大的部落就叫胡同”。有关专家指出,胡同确是蒙古语。也就是说,胡同是从元大都时叫出来的。 北京城到底有多少条胡同?老北京人会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似牛毛。”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明、清三个朝代。据明代人记载:明朝北京有街巷胡同629条,加上郊外的总数为1170条。1944年的统计,当时北京共有胡同3200条。到了1982年,北京旧城四区的胡同有1159条。到2000年  相似文献   

3.
刘宝童 《社区》2012,(33):48-48
北京的文化与胡同密不可分,每一个北京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在这弯弯曲曲的胡同里上演。胡同,就是北京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阵雨 《北京纪事》2014,(12):106-109
北京钟楼的北边,有一条东西向的胡同叫豆腐池胡同。胡同西起旧鼓楼大街,东至宝钞胡同,全程步行只需七八分钟。豆腐池胡同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因距紫禁城不远,窃便以为这条胡同过去一定是为皇宫御制豆腐的所在。但其实不然。据文献记载,早年间,胡同有一陈氏豆腐商人,因豆腐做得好,生意非常兴隆。  相似文献   

5.
砖塔胡同是北京胡同历史记载中唯一的孤例胡同是北京的特色,也是北京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北京,胡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每每提起“胡同”一词的起源,必引元人李好古的《张生煮海》杂剧第一折。剧中侍女云“: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这短短的戏文,足以证明在当年的元大都城里,就已有了砖塔胡同。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在元大都,有五十个坊,所谓“大衍之数”,而且每个坊都有名称。此外,还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在文献的记载中,只出现29条胡同,而且只有一条胡同有文字记载,其余的胡同则难以确…  相似文献   

6.
阵雨 《北京纪事》2016,(10):101-104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帽儿胡同是最负盛名的胡同之一.究其原因,是那里曾住过一位大学士、一位大总统、一位中国历史的最后一位皇后.由此说,帽儿胡同该是北京最显贵的胡同之一.  相似文献   

7.
侯建中 《北京纪事》2013,(2):107-111
说起洋车并不是现如今什刹海“胡同游”拉着老外串胡同的三轮车,而是19世纪末从日本引进的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车,因此也叫东洋车。最先引进的是上海,当时的东洋车车身很高,木头车轮包铁皮,走起路来哐啷哐啷响,颠得厉害,坐着很不舒服,一般人都不愿问津。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有人认为二眼井、四眼井等以井为胡同名的称谓始自元朝,并以北京有很多带“井”字的街巷、蒙语“水井”的发音与胡同读音接近等为证据,“假设”胡同与水井有关,即胡同源自元代蒙语水井。经笔者考证,以井为名系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早在建元前已经存在;北京带“井”字的街巷并不多;北京的水井主要分布在菜园圃和大街上;蒙语井的发音明显与汉语胡同读音无涉,胡同与水井无关。  相似文献   

9.
炬局胡同悄然隐藏在雍和富身后,距其不过数步之遥。胡同口和所有北京的胡同一样,绿树成荫,电线横飞。然而北京胡同的厉害之处,就是于症实处蕴风雷——这里曾是乾隆爷制造大炮的“炮局”,胡同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0.
刘宝童 《社区》2012,(22):48
北京的文化与胡同密不可分,每一个北京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在这弯弯曲曲的胡同里上演。胡同,就是北京人的精神家园。说到"胡同"一词的由来,至今有几种说法,但都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有关。第一种说法是:蒙古语称城镇为"浩特",大家熟知现在我国内蒙古省会名称是"呼和浩特"。蒙古人进入中原后,建元朝,将北京作为大都,便按照自己的习惯,将中原城镇街巷也称为"浩特",  相似文献   

11.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城市小巷。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几千条,它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于元、明、清三个朝代形成。在这些朝代的鼎盛时期,帝王为了“建皇极而降上仪”,“袭周官之制,度地居民”。北京城以皇宫为中心,街道全部按经纬排列。正规的胡同,集中皇宫附近的东西两侧,沿街道由南向北整齐地排列,其中居民多为皇亲贵族。简陋的胡同,大多在离皇宫较远的南北两个方向,其中居民多为商贾平民。  相似文献   

12.
胡同一词很有地方特色,专指狭窄的小街道,特别是在"胡同"前面加上那些颇具文化历史内涵的人、物名称就更能体现老北京那种独有的韵味儿了。胡同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元曲里就有"杀出一条血胡同"的说法。明代中叶时,胡同已经被人们广泛地用于街巷的命名,明代专记北京街巷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有312条胡同的记录。不过,胡同并不是北京的专利,它的分布几乎遍及长江以北地区,又以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黑龙江省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13.
贾云峰 《北京纪事》2009,(12):76-77
大大小小的胡同,就像北京的毛细血管一样,分布于北京各大城区中。钱粮胡同只是众多胡同中普通的一条。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一条颇富历史内涵的“名巷”中,笔者看到了图中灰墙上的这行粉笔字。刚刚整修过的这条胡同,干净整齐,附近还有公厕,此处“死角”并不偏僻,  相似文献   

15.
帽儿胡同、雨儿胡同、鸦儿胡同……这些胡同名听起来奇怪,但它们的背后却都有一段掌故,静静地讲述北京城那3000多年的历史;鸟巢、水立方、磁悬浮列车……彰显着北京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胡同情趣     
我是从小在北京东城区小细管胡同里长大的,这个胡同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南宽北窄、曲里拐弯的小胡同,胡同南接什锦花园,北通魏家胡同。我家住的9号院是胡同中间偏西的一个大杂院,  相似文献   

17.
贾樟柯 《可乐》2011,(8):7-7
1993年,我来北京读书,常流连在北京那些拐弯抹角的胡同中。我读书的北京电影学院坐落在蓟门桥外,是崭新的建筑,但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都在小巷里。想在北京过艺术生活,离不开胡同。  相似文献   

18.
总布胡同:是3条胡同的总称坐落在北京东单北大街的总布胡同,是一条有600多年历史的老胡同,明朝属明时坊。之所以叫它“总布胡同”一说是因总捕衙署(相当于现在的市公安局)曾设在这条胡同,  相似文献   

19.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几千条,它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个朝代。 正规的胡同,集中在皇宫附近的东西两侧,沿街道由南向北整齐地排列,其中居民多为皇亲贵族。简陋的胡同,大多在离皇宫较远的南北两个方向,其中居民多为商贾平民。 胡同中的主要建筑,几乎全是四合院。这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对称形式围在一起构成的封闭式建筑。根据其中居民社会地位的高低贵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朱湘曾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散文《胡 同》,所记述的,特指北京的胡同。这位作家原籍安徽太湖,却 对北京的胡同产生了特殊的印象,足见北京的胡同有一种非同一 般的神韵。 外地人敢于说“我到过北京,而且我了解北京”,如果说得 入实入深,大不易也。在很多时候,无论是外地人还是北京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