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圣经》对西方近代作家作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经》不仅是基督教教义,还是西方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源泉。许多西方名著都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莎士比亚、但丁、约翰.弥尔顿、约翰.班扬和歌德等的代表作入手,探讨《圣经》与近代西方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西方人权理论林林总总,派别甚多。今循着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轨迹,对西方的人权理论进行简单检视。总体而言,西方人权理论的发展,目前仍未超出"天赋人权"这一基本精神,皆具有唯心性、抽象性、超阶级性、虚伪性等特点。但我们也不能总以传统的观点来看待西方人权理论,而应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找准认清这种理论本质的应有视角。这样才能廓清人们在人权理论上的模糊认识,树立起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  相似文献   

3.
西方人权理论林林总总,派别甚多。今循着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轨迹,对西方的人权理论进行简单检视。总体而言,西方人权理论的发展,目前仍未超出“天赋人权”这一基本精神,皆具有唯心性、抽象性、超阶级性、虚伪性等特点。但我们也不能总以传统的观点来看待西方人权理论,而应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找准认清这种理论本质的应有视角。这样才能廓清人们在人权理论上的模糊认识,树立起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  相似文献   

4.
宏扬理性的权威,高扬自由、平等、人权的旗帜,论证个人利益和现实幸福的合理性,是近代西方人权理论的基本内容。从人权的呼唤到人权思想的确立,是近代西方人权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与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试析中国近代人权理论及人权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近代历史出发.阐述了中国近代人权理论,并分析了中国近代人权理论形成的原因及具体表现内容,同时也剖析了中国近代人权运动的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基本特质。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西方近代人权观的形而上学基础的彻底颠覆,指出了人权的历史性;通过对资产阶级人权实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揭示了人权的具体性;通过对各种机会主义人权观和空想社会主义人权观的否定,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  相似文献   

7.
利益与自由是人权的两个内在维度。西方人权理论的利益论与自由论之争,展示了人权研究的两个相互依存并相互补充的视角。马克思从利益论视角对西方人权自由论的批判,揭示出自由论的局限。但这种批判不应当被理解为是对人权自由维度的否定。中国近代以来对西方权利学说的接受,更多地是从利益论视角加以解读。这种解读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但随着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突破利益论本身的局限,从利益与自由平衡的角度来扩展人权理论的视野,并制定更加平衡的人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圣经》独特的宇宙论蕴含着鲜明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肯定了人之于自然万物的优先性,将人的价值置于全部受造物的顶端,甚至凌驾于地球生态系统之上。传统基督教神学继承并发展了《圣经》的自然观,肯定了自然的非神圣性,坚持认为人为自己的目的而利用自然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不受任何道德上的限制。此种自然观的确立,为近代西方人走向对大自然的全面征服与利用奠定了极其重要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人权观念只是对西方人权观念的移植。然而人权观念在近代中国的发轫、发展却有自己特殊的逻辑。在西方属于价值理性范畴的人权观念,在近代中国则被视为追求现实目标的一种工具理性。当人权被视为一种工具理性时,其价值内涵就很容易融化于社会改造或革命实践中而被忽略甚至被舍弃。近代中国现实救亡与思想启蒙之间的内在紧张,淹没了人权的价值意义,也导致对人权观念的追求始终只存在于少数知识分子的口中和笔下。而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并没有引起真正的人权觉醒和人权意识。   相似文献   

10.
针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人权外交”中经常出现双重标准的现象,文章认为人权所包含的自由和平等要求,实际上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体系,此即“商赋人权论”;但是,由商品经济产生的人权体系都是一个具有“悖论”特征的组合体,不仅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均可以用自己的尺度理解自由和平等,而且人权本身所包含的自由和平等本身就是彼此冲突的,等等。由此,可以按照逻辑推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人权外交”中不断出现双重标准现象,正是他们利用“人权悖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