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说:“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使它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列宁的这段话时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作了精辟的概括。但是对这段话的理解,当前却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分歧的焦点集中在马克思把什么样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即自然观,“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这个问题上面。有的同志以为列宁所指的“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那也就是说,马克思在建立历史唯物主义之前并没有建立起唯物主义的辩证的自然观。如吴国光同志在《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之关系》一文中认为,“这里,列宁并没有说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推广,而是说,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在人类社会领域里的推广;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与基础并非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唯物主义——即哲学史上的‘一般唯物主义’,确切地说,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前的‘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真理是过程     
实践是真理发展过程的基础 “真理是过程”,这个著名的命题是列宁提出来的。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黑格尔关于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思想时,加了一个批注:“真理是过程。人从主观的观念,经过‘实践’(和技术),走向客观真理。”在相应的一个方框里,列宁又指出:“生命产生脑。自然界反映在人脑中。人在自己的实践中检验这些反映的  相似文献   

3.
辩证逻辑是列宁所特别重视的问题之一。他曾深有感慨地说:“要义:不钻研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因此,半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所以,列宁曾经着重、专门地研究了马克思和黑格尔的逻辑。虽然,列宁在生前没有可能读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但基于共同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列宁所发挥的辩证逻辑思想,却和恩格斯所阐述、肯定的观点惊人的一致。如果说,恩格斯直接使用“辩证逻辑”这一提法,还只见之于并非公开出版的《自然辩证法》中。那么,列宁就已经是在正式的著作中公  相似文献   

4.
在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成为执政党以后,实行何种治国方略来治理国家?这一问题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必然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等大政方针固然可行,但长期发展怎么办?在领导苏维埃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列宁非常重视法律在国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必须通过法律来管理社会主义国家事务的重要思想。列宁时期的法制建设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有积极的成果,也有某些历史局限性,这些成果对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晚年,在领导苏俄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非常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1922年初,党的理论刊物《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创刊,列宁为此专门撰写了《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这篇文章。文章着重从哲学方面分析了当时思想领域的状况,提出了加强唯物主义宣传的迫切性,揭示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尖锐性,强调了在宣传唯物主义的工作中党员与党外人士、哲学家与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的必要性。这些论述,不仅对于哲学,而且对于整个意识形态领域,都有伟大的指导意义。如果我们联系意识形态的现状来考虑问题,便会深切地感受到,虽然时间过去了八十多年…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逻辑思维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具有多种矛盾。因此,探讨逻辑思维过程诸矛盾中什么是基本的矛盾,首先要解决从何处入手的问题。列宁的下列思想为我们指点了路径。列宁指出,一谈到思维,就离不开这样三项:“(1)自然界;  相似文献   

7.
一 本文所讨论的“动态美”,是指我国古典山水诗词在描绘自然景物的运动状态时所表现出的美学特征。根据列宁的观点:“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应当了解为不是‘僵死  相似文献   

8.
对称与数学     
引述了自然界、科学技术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说明对称是宇宙和自然界的基本属性 ,也是事物生存发展的自然规律 ,然后简要介绍了对称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曾在我国学术界引起过热烈讨论。有人说,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以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为主线,而“列宁舍弃了主体客体这一基本范畴,忽视了对主体性、对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研究。”果真如此吗?我想,还是用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论述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相似文献   

10.
对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前苏联哲学界一开始理解为是列宁自己的成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创造客观世界”是列宁用以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接着,认为这是列宁转述黑格尔的观点,因“意识创造客观世界”是明显的唯心主义的语言;还有人认为,这是列宁针对否认社会历史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的经济主义者讲的;再后,有人提出这段话是列宁用于表达旧唯物主义的,因其在社会历史领域仍是唯心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列宁的思想。这里的“意识创造客观世界”应理解为人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同于镜子成像,具有创造性。对此,凯德洛夫院士力排众议,提出这是列宁在改造黑格尔思想过程中所做的一次“语言手术”,是改造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所以呈现出了“亦此亦彼”的现象。我认为凯德洛夫院士的解释是正确的,令人信服的。我国权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编写者们对苏联哲学界这一研究过程好像茫然无知,仍停留在苏联哲学界对这段话开始研究的水平上,是对列宁的一种误读。把意识创造世界说成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只能为搞唯心主义、唯意志论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1.
"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在这里的确客观上是三项:(1)自然界;(2)人的认识=人脑(就是那同一个自然界的最高产物);(3)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这种形式就是概念、规律、范畴等等."(《哲学笔记》第194页)列宁的这一论述不仅是关于认识的定义,而且也大致回答了什么是客体和主体的问题.本文着重讨论主体问题.所谓主体就是人.作为现实的主体的人包含有两个要素:一是人脑(还应包括与人脑活动相联系的各种感觉反映器官);二是概念等反映形式(按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这些反映形式不外是人类的社会的经验和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根据列  相似文献   

12.
人乃自然之骄子。人类从来就和自然有着不解之缘,无论在物质活动领域抑或精神活动领域都是如此。但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又从来不滞留子既有而总是指向将来,包蕴着日新月异的内涵。这不仅是因为自然界生生不息,更由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变动不居。普列汉诺夫正确地指出:自然界“对我们的影响是随着我们对自然界的态度的改变而改变的,而我们对自然界的态度是由我们的(即社会的)文化的发展进程所决定的”,“在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时代,人从自然界获得各种不同的印象,因为它是用各种不同的观点来观察自然界的”。  相似文献   

13.
唯物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对于马克恩主义哲学的这一重要论断,不少教科书都有所论述。然而,这些论述都丢掉了一个重要论据,这就是:在最简单的命题中就有辩证法。 在最简单的命题中就有辩证法这一论断,是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在这篇短文中,列宁不仅得出这一命题,而且还提供了理解这一命题的重要论据,指出了研  相似文献   

14.
德国十一月革命,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后在西欧爆发的一次革命。由于它是当时唯一发生在世界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因此,它自然引起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列宁的密切关注,为了促使这次革命的尽快到来和成功,列宁倾注了极大的精力。 但是,国内学术界却没有对列宁的这段重要活动历史给予应有的注意。有关著作或一笔带过,或语焉不详,这不能不说是列宁研究中的缺憾,本文就是弥补这一缺憾的尝试。 一、没有德国的革命,我们就会灭亡 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率先发动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可是,被认为革命条件已经成熟的各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德国却没有跟着发生革命。“俄国革命发生在其他各国革命之前,这使我们的处境更加困难。”我再说一遍,能把我们从所有这些困难中拯救出来的,是全欧洲的革命。“如果没有德国的革命,我们就会灭亡,……如果德国革命不爆发我们就会灭亡,这是绝对的真理。”那么德国革命何以在列宁看来如此重要呢? 第一,德国革命是世界革命链条中的主要环节“从国际革命、世界革命的角度看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体制的思想长期被人们忽视了,认真学习列宁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思想是在总结俄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两年多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包括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构成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前言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与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在二十余年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本年表真实地纪录了这一友谊的历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作为从“底层”中来的文学家高尔基对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是如何景仰和爱戴;列宁对高尔基又是如何关怀、爱护和帮助。他们是革命同志,又是知心朋友。年表反映出高尔基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7.
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一般都离不开特定时期表现在生产关系过程中的某种中介行为。这些中介行为,就是经济史上发生过的、通常被人们称为租佃制、信用制度、股份经济等的各种经济形式,它们是社会经济走向发达的重要标志。中介问题,由于在自然界、社会中的普遍存在,由于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相关,因而十分重要,经典作家们也作过大量论述。列宁曾从两方面论述过这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汲取列宁建党学说中的群众观点的精髓,结合本党的具体实践,在十三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丰实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同劳动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思想的发展。我们在认真学习这一决定并付诸实施的实践过程中,认真回顾列宁  相似文献   

19.
一 由于民族、国度不同,各族、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但是,人们不难发现,不同民族、国家在以上各方面也有其惊人的相似之处。譬如神话,这是原始初民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对于自然界的斗争以及全部社会生活在艺术概括中的反映。各族、各国的神话,几乎都不约而同地反映了诸如宇宙开辟、人类起源、山川形成、洪水平治、狩猎  相似文献   

20.
20 年代形成的对列宁学说的传统认识,由于受“左”的思想倾向影响,偏重于从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角度理解列宁学说,对列宁晚年关于经济建设的学说研究不够,而且存在着任意“拔高”列宁思想的问题。二战结束以后形成的所谓“西方列宁学”,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否定、歪曲和攻击列宁学说。80 年代,东方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界,把对列宁学说的研究扩展到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学科领域,尤其是扩展到列宁晚年思想的领域,论证了列宁学说的科学性,维护了列宁学说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的地位,由此产生了“东方列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