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国当代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大多围绕爱、写作、等待、欲望、死亡等主题展开叙述,在她众多作品中,散布着许多音乐的元素。音乐甚至取代了人物的语言,揭示着作品的主题,暗示着人物的内心情感波动,预示着令人绝望的爱情,推动着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杜拉斯笔下的"音乐"低沉暧昧、似有似无,令人躁动不安,并唤起人物和读者心底最难以名状的无法忘怀的痛苦和忧伤,而这就是她独特的音乐性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2.
一鲁迅是一位具有自觉的读者意识的作家。重视读者及其艺术接受是鲁迅创作活动和文艺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首先,鲁迅认为,读者的审美需求影响着文艺创作,艺术接受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离不开接受主体——读者的参与和创造。它不仅影响作家创作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文学创作演变的动力之一。在谈到《官  相似文献   

3.
在欧洲文学的人物画廊中,为数众多的流浪汉形象,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艺术群体。荷马史诗,特别是其中的《奥德修纪》,最先为读者展现了别具艺术光彩的流浪汉形象。在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流浪汉小说诞生以后,流浪汉形象更是络绎不绝地出现在许多欧洲作家的笔下,几百年之间一直保持着他们的阵势和特色。与此同时,一些欧洲作家还匠心独运地塑造了大量的流浪女人形象,她们和流浪汉一样,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社会内涵与艺术价值,而且表现出欧洲作家鲜明的创作倾向及其观照现实人生的独特方式。本文所论述的,主要是十六与十七世纪西班牙及德国作家笔下的流浪女人形象。  相似文献   

4.
任何艺术活动都离不开它所依赖着的材料,而这些材料如语言、线条、音响、颜色等都要按照艺术的间架结构规律来组合。没有这个艺术的骨架就没有艺术作品的产生。正是这种艺术骨架,才造成了艺术作品的空白与间歇。在长期的艺术欣赏与创造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于这些物质材料之间及其周围的空白、间歇,也在积极地参与着艺术创造并发挥着奇特的艺术作用。①文学艺术的审美与创作也不例外,作家在作品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留下空白,增强了文学的空灵与膨俄,形成了文学的召唤结构,同时,这种文学空白又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和“…  相似文献   

5.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古老弥新的话题。不管你承认与否,任何一个作家都离不开社会生活,任何一部作品都须在社会大系统中运行传播。只有作品中的作者创造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相吻合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作品的艺术价值。可以说,文学与社会密不可分。艺术作品从创作心理看,是属于作家的,是他主观情志的实现,但从社会学角度看,作品又不纯粹是主观的产物,而是无数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一个作家的创作,无论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都要打上时代、社会和文化的烙印,成为主观中融合着客观的多重因素的载体。作为一个有艺术良知的作家,都会自动调  相似文献   

6.
考察文艺作品经典性的内在构成有两个重要的维度,一是时间的维度,从历时性考察,文艺作品经典性存在超越了它所属的时代,在所有时代被阅读,亦即艺术生命在历史长河中存续;二是空间的维度,经典超越它所属的创作个体与所表现的对象个体、所属的与所表现的民族与国别,在世界文学视域中被阅读,具有人类普遍性的特点.所以文艺作品的艺术生命具有超越性,而这一超越性源于文本的审美性、原创性以及对话性.经典如同文化语法的母体,不断创生出新的作家和新的读者,其辐射性使文艺作品的生命存续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阅读之中,同时也留存在一代代作家的互文性文本中.经典,表明文艺作品长久的生命存续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音乐具有三度创作的艺术环节.它除了一般艺术所具备的创作和欣赏这两个艺术环节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音乐表演.只有通过音乐表演才能更好地将作者的作品展现给听众,让听众了解作者的意图,进而根据自身的修养及见解增强对作品的理解.这个重要的中间环节,既影响着听众对作品的理解,也影响着作品的流传.  相似文献   

8.
孙犁的作品 ,长于描写 ,善于抒情 ,具有独特的抒情笔调。他的作品有近乎于诗歌和音乐那样的艺术魅力 ,像诗歌和音乐那样的打动人心。作家在艺术上所追求的似乎是一种诗的境界 ,音乐的境界。丁玲在给孙犁的一封信中曾经说 :“你的文章 ,我是喜欢的 ,含蓄、精炼、自然、流畅 ,人物、生活如同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带着淡淡的颜色摆在读者面前”。而《风云初记》这部长篇小说就把读者引进了一种诗的境界 ,音乐的境界。《风云初记》是一部创作时间长达十年之久的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 ,几乎可以当作一篇带有强烈的抒情成分的诗歌来读。全书共分三集…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接受与审美乌托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学活动中,接受者的主体性是文学主体性研究的重要方面.随着探讨的深入、国外接受美学和读者理论的传播,人们对文学接受者的主体性问题越来越重视了. 文学是一种艺术,它是由语言来缔造的一个真实的虚构世界.文学又是一种多层次的结构,它一般存在着审美的多层次性.文学作品的审美潜能,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作品本身包含着"多种价值"(multivalence)造成的.而"多种价值"又来源于生活所赋于作品的多种语义层. 但是,文学作品的审美潜能又受接受主体的制约.依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文学作品的本  相似文献   

10.
京派作家梦想的叙事是京派小说审美回忆的一个重要向度,它营构了一个审美的乌托邦世界,梦的世界是京派作家构拟的一个自由的国度,隐喻着另一种美好的生活和理想的生存方式.京派作家关于文学与梦的深度思考,超越了"五四"文学崇尚浅白直露的文学审美尺度,尤其是废名所开创的朦胧晦涩的梦想文本,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如何将作家论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即从一个新的视角全面阐释某个作家的创作活动,发前人所未发,言他人所未言,是文学研究者的执著追求;成功地体现论者的匠心独运,准确地剖析作家的创作得失,提纲挈领地梳理作家的艺术脉络,是文学研究者的智慧所在。赵俊贤先生的近著《论杜鹏程的审美理想》就是这样一部凝结着智慧同时又将杜鹏程研究提高到一个新高度的重要硕果。杜鹏程是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曾影响了一个时代。杜鹏程的研究亦因冯雪峰、胡采、潘旭澜等文艺理论家的辛勤耕耘而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开拓一个新的视角,开创一个新的格局,足赵著将杜鹏程  相似文献   

12.
作家在作品中所创造的文学价值只是一种可能性价值.可能性同时又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观念,作品潜在的文学价值在读者的阅读接受中,其实现方式、所实现的价值内涵具有多元的性质.读者的作用是将可能性的文学价值向现实性、必然性的文学价值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13.
艺术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问题已成为新世纪的学术前沿。文学鉴赏作为一种比较普及的艺术教育形式 ,理应受到重视。本文从读者艺术经验的角度对文学鉴赏问题作出了新的阐释 ,认为 :文学鉴赏是读者对一个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美的世界的再发现 ,是对艺术家艺术经验的还原 ,是艺术经验的二度生成。它要求读者具有艺术的眼光 ,注重作品形式的研究和形象的品味。  相似文献   

14.
正2009年入学不久,系里就给每个人发了一份涵盖古今中外各路文学经典的必读书目。这显然是开宗明义表明学院文学教育基本等同于经典传授。不过这份书目似乎并未产生多大效果,甚至在被他人目为"文艺青年"的几个人中,也没有谁真正一本正经、按图索骥地进行阅读。至于我,因为某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王小波,一发而不可收之下继续读他所赞赏的作家如奥威尔、杜拉斯和卡尔维诺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语言作为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作家用以反映生活、塑造艺术形象的工具,它不仅同作家的思维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也是作家表现生活不可缺少的唯一媒介。语言之于文学,就象音响、旋律对于音乐,线条、色彩对于绘画,动作、姿态对于舞蹈一样,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从来任何文学作品没有也不可能脱离其语言形式而独自超然存在,它只能在一定的语言形式之中才能成为特定的现实。没有语言也就没有文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便成了“文学的第一个要素”。(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  相似文献   

16.
电影不仅是法国"左岸派"重要导演杜拉斯文学创作的延伸,更是其对另一种叙事形式的探索.杜拉斯"印度系列"作品中的《恒河女子》借助影像的符号性与声音的象征性,打破了文学再现现实的局限性,将小说风貌与戏剧情景、电影画面、音乐色彩融于一炉.通过构建历史与记忆中的萨塔拉,杜拉斯讲述了时代加于一个具体实在的人身上的种种矛盾和困扰、爱与恨、痛苦与欢乐,以及个体的内在经验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间的对抗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艺术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同题已成为新世纪的学术前沿。文学鉴赏作为一种比较普及的艺术教育形式,理应受到重视。本文从读者艺术经验的角度对文学鉴赏问题作出了新的阐释,认为:文学鉴赏是读者对一个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美的世界的再发现,是对艺术家艺术经验的还原,是艺术经验的二度生成。它要求读者具有艺术的眼光,注重作品形式的研究和形象的品味。  相似文献   

18.
摄影是艺术,美妙的文字是文学。将文学和艺术融合到一起,奇迹般地成了《余秋雨眼中的中国文化》。这是一本摄影作品。它把照相机镜头里所看到的景观通过作家余秋雨的注释和美文表现出来,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聚焦。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美妙。有一幅月牙泉的摄影作品。仿佛我们站在高山之颠俯视着清澈的月牙泉。我们成了沙漠里唯一的旅行者。再看远方从地平线上升起的双眼朦胧的太阳,散发出淡淡的红光,给仙人掌披上了一件红绸衣。这样的美景在余秋雨笔下又会是什么样呢?“阳光下的月牙泉,变成了中国书法中的一个点笔。是哪一个文句写在这陌生…  相似文献   

19.
“形象大于思想”是一种规律性的文学现象,也是文学理论探索的重要课题。过去,人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理解都是着眼于从作者到作品的单向流程,而没有为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对作品信息的反馈作用留下席位,更绝少有人明确地把读者的阅读实践活动同作家作品联系起来进行动态的思考。本文就试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一下这个古老的文学现象。文学作品中形象所显示出来的思想意义超越或违背了作家的创作意向,具有着作家  相似文献   

20.
文学天宇中一道夺目的闪电——论寻根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寻根文学是新时期文学发展的一次重要探索.它对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提供了政治话语写作以外的另一种写作范式,指明了小说可以朝着无限广阔的文化领域进军,召唤着作家大胆借鉴新的创作资源.当它为后人提供可资借鉴的学术资源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文中主要从"寻根文学"的渊源、背景、理论-作家作品及所受到的外来影响等多方面试图对寻根文学做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