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对辽代的北、南大王院从机构、职官角度进行了论述;并初步考察了其部族驻牧的大致范围,即一是以上京为中心的驻牧区,一是以燕云以北为中心的镇戍区,有一部分也可能镇戍于燕云地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部族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人们共同体,但并不是原始社会以后,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唯一的一种人们共同体。在原始社会崩溃的历史过程中,从部落可以发展成民族,也可能联合成部族。部族是在氏族、部落还没有彻底分化、瓦解和崩溃的背景下,在国家还没有最后产生、血缘关系还没有完成向地缘关系的转化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战争等因素的需要,各部落联合起来而结成的较永久的联盟。部族的特点是:(1)在部族内部,“氏族、胞族及部落,还完全保存着他们的独立性。”(2)部族是一个不稳定的人们共同体。(3)部族可能因种种原因而消逝,也可能发展成为民族。这些特点说明,部族既与氏族、部落有联系又有区別,也与民族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以他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跨马弯弓,结束了蒙古各部族分裂混战的局面,完成了统一蒙古的使命。本文拟就蒙古统一过程中,成吉思汗军队的组建情况,作一些探讨. 一、十二世纪的蒙古各部形势蒙古诸部族统一前,在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达阴山,北抵贝加尔湖、叶尼塞河和额尔齐斯河上游一带分布着许多部族。其中,除蒙古部外,其他大大小小的部落甚多。比较大的有塔塔儿部、弘吉刺  相似文献   

4.
黄金制品所见中亚草原与中国早期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的诸多古部族在联系北方草原与中原地区的早期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前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比较北方草原与中国北方地区出土青铜器所反映出的文化联系.自青铜时代以降,中亚草原的部族首领或贵族就形成了以黄金装饰人身、兵器、马具以象征地位和权势的习俗.本文试以金器为线索,分别比较了中亚草原、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中原地区在铜石并用时代至战国末期这一时段内金器形制、功能、流行、演化等情况.试图理清中亚草原的用金习俗和黄金艺术在不同时期逐渐经过中国北方向中原地区渗透、影响的过程,以及中国北方、中原地区对这些外来因素吸收、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传统知识是传统部族在漫长历史过程中精神生产和知识创新中孕育、传承而成的结晶。传统知识保护的合理性分析建立在无法与道德分离的自然法哲学基础上。从集体人权来看,通过加强对传统知识的保护,有助于推动传统部族经济、健康、生活等全面发展,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其发展权等人权的实现。同时,罗尔斯“正义论”告诉我们,只有在保存、发展的同时加强对传统部族传统知识进行有力保护,推进传统知识推广、利用的利益分享机制(现行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下的差别原则),才能真正做到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再论朱襄氏     
朱襄氏是上古时期重要的部族与部族首领,是瑟与六书的发明者。朱襄氏文化,是礼乐文化的源头,精神文明的最早贡献者。朱襄氏部族存续的时间历经伏羲时代与炎帝时代,与伏羲氏、神农氏关系密切,朱襄氏与神农氏为有血亲关系的部族,朱襄氏是炎帝系统中有影响的先帝之一,在这两个时代都曾袭以"伏羲"与"炎帝"之号,其活动中心与终葬地在今河南柘城,柘城作为朱襄氏都邑与陵寢之所在,值得珍惜与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7.
王耘 《北方论丛》2015,(6):85-88
女真人从部族迅速崛起为大金国的历程,是伴随着其自身文化认同的变迁完成的。从对完颜各部的统一逐渐确立了宗室为核心的完颜文化认同,到对女真各部的统一确立的女真为核心的部族文化认同。金建立之后,国家意识渐渐兴起,部族文化认同不能适应需要,以金源内地为核心的区域文化认同便逐渐形成。这一从部族到区域的文化认同之变迁正是金初女真人的崛起史。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著名学者王国维曾搜集了大量资料,证明了《辽史》中所记载的“阻卜”,在其他史籍中均被称为“鞍题”(达旦、达但、塔塔)。①而冯承钧先生则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辽金时代的阻【、,至少包括札刺儿、克烈、塔塔儿等部落,或者兼有主儿勤、乃蛮等部落。辽代的北阻卜就是克烈部。②陈得芝先生则根据新的资料证明了阻卜p达旦,并且辽代人本身也称当时漠北的部族为达旦。他指出:《辽史》中有“北阻「”、“西阻!、”、“西北阻卜”、“阻卜札刺部”等等名目,可见“阻卜”(达旦)一名是对西北边境诸部族的总称,它包括许许…  相似文献   

9.
学界一般认为,所谓“藏彝走廊”为氐羌系统民族由西北向西南迁徙,并在迁徙途中同源异流分化出众多民族之通道。而在唐代藏彝走廊西部边缘特殊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则是由洱海东部、北部诸部族向北、向南和向西迁徙,并呈现出乌蛮“正种”与乌蛮“别种”之间的文化普同性与差异性并存、“汉裳蛮”的“夷化”以及乌蛮与白蛮的“汉化”并存等动态性的文化变迁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从“别种”看高句丽族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种”一词的含义,最初是指从原部族中分出后独立发展的子孙后代,称“别种”的部族与基本种之间族源相同。最早使用“别种”一词的正史是《三国志》,称高句丽是夫余别种,证明高句丽从族源上讲当出自夫余。但高句丽族在南下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民族融合过程,已成为不同于夫余人的新的民族。  相似文献   

11.
辽代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①宫制也相应分为北、南两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①对此,《辽史·百官志》分别记载北、南两面宫。其中许多地方自相矛盾,错误百出。本文仅就枢密、宣徽、翰林三院作些考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有关黄帝名号与图峰问题的考释,诸家之说尚有很大分歧。这里,笔者试从上古部族名号与图腾崇拜的关系入手,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新的考释。一、黄帝名号源于图腾黄帝,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氏的概念在上古即是氏族、部落的意思。因此,黄帝不必只是人名,它更主要的是一个族名,一个曾经在上古中原地区的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强大部族的族名。  相似文献   

13.
试论华夏三部族在中国文明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各地出现许多部落集团。其中,在古籍中有记载并且影响最大的华夏、东夷、苗蛮三大原始部落集团。这三个集团长期稳定,又可称为部族,或简称为族,即华夏族、东夷族、苗蛮族。由于这三大部族中华夏族最为强大,占据主导地位,具有核心作用,故又可将这三大部族简言为华夏三部族。无论从社会发展史,还是从考古学资料角度来看,倘剔除古籍记载中某些荒诞的故事情节,有关华夏三族的记载,基本上是可信的,其首领人物亦不宜随便否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对待和研究这些原始部族,肯定其历史作用是有意义的事情。从前对这些问题,不少学者作过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也是可观的,但也有不少重要问题尚待深入研究。本文,试图探讨华夏三部族的形成、彼此间的斗争和融合过程对促进中国文明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陆离 《西域研究》2012,(2):23-29,142
唐代西域焉耆的龙家部族在788~794年间吐蕃进攻焉耆时归附吐蕃,首领龙王曾经觐见吐蕃赞普,率领一部分部族成员移居河西走廊地区,敦煌古藏文文书P.T.1089号中吐蕃凉州节度使衙署中的lung dor dmag pon(迁移之龙家将军)应为管理定居于凉州、甘州地区的龙家部族的吐蕃官员,晚唐五代时期龙家在西州、焉耆、凉州地区也有分布,宋代陇右等地的龙家部族则融合于当地的吐蕃部族之中,但仍保持有龙、龙家、陇逋、陇波等称号。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战国赵文化构成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勤先生在《东周与秦代文明》一书中,曾将东周时代列国划分为七个文化圈,其中中原文化圈:“以周为中心,北到晋国南部,南到郑国、卫国,也就是战国时期周和三晋(不包括赵国北部)一带。”北方文化圈:“包括赵国北部、中山国、燕国以及更北的方国部族。”根据这样的划分,赵国的南部和北部分别属于中原和北方两个文化圈。李先生的划分实际上已经包含了赵文化二重构成这一命题的基本内涵。 本文所谓赵文化构成的二重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金朝对西北地区驻牧的契丹等游牧民族,保持原辽朝的社会组织形式——部族、糺,对其进行统治。“糺”偏重军事,部族侧重于生产,皆为金朝分番守边。金朝任命的部族、糺长官女真人多,契丹人少,下属官员则以游牧部族的本族人为主,在强化统治的同时对游牧部族实行因俗而治。海陵王末年爆发了大规模契丹抗金斗争,在平叛之后,金世宗采取了一系列防范契丹人的措施,但仍未能完全阻止契丹人反抗女真统治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叶文宪 《殷都学刊》2001,3(1):30-35
在中国国家形态发展的历史上,夏商周三代属于早期国家阶段,商王朝是其中的一个国家政权,其特征是部族与国家融为一体的部族国家.  相似文献   

18.
汉唐时期,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等游牧部族相继入主漠北草原而后迁离,使得蒙古高原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的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这些游牧部族不仅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变更,在社会组织形态上亦发生了巨大变化。与迁入、迁离漠北草原的活动相应,这些游牧部族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由部落或部落联盟发展为草原部落大联盟,再到联盟体彻底溃散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据《晋书》记载,在西域焉耆、龟兹一带,公元3~4世纪存在着一个叫“狯胡”的部族。关于其族属,有学者认为“狯胡即是羯胡”;亦有学者以为“狯胡”可能是北匈奴余部。笔者通过对“狯胡”人口规模、武器装备、生存策略和族名等方面的分析,认为他们可能与后世的哒存在族属同源关系,并因之对哒早期历史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周原位于我省关中平原的西部,南临渭河北倚岐山,西至凤翔,东到武功,拥有扶风、岐山两县的大部分地区,距西安二百多华里。周原是从周人居住在这个地方而著名的,《史记·周本纪》记载:周人从公刘传九代到古公亶父,为了避免北方戎狄的侵扰,不得已由原先聚居的旬邑、彬县、长武一带,率领其部族,渡过漆水、沮水,翻越梁山,来到周原这块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适宜农耕和狩猎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