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中国,弗雷泽的人类学著作<金枝>一书影响很大,却少有人去注意弗雷泽的另两部著作--1918年出版的<旧约中的民俗>与1930年出版的<火种起源神话>.前一部书中一个章节讨论洪水神话,包括了世界各地的洪水神话资料,也包括台湾原住民的洪水神话;而后者则举了台湾阿里山邹族的火种神话例子.本文希望借由弗雷泽这两部著作,讨论这位人类学家对南岛语族神话的调查与贡献.  相似文献   

2.
赫哲族的《恩都力造人》与汉族的《女娲造人》是两篇著名的泥土造人型人类起源神话.其相同之处在于神话母题均出自神造人类;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神话形象是男人.后者的形象则为女性。木文认为,两篇神话的异同反映了各自所体现的历史时代、生产生活方式有所不同,前者体现了北方满通古斯语族民族原始先民的渔猎文化特点.后者则体现了中原汉族原始先民的农耕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征引古文献,对三国人徐整《三五历纪》中的盘古神话作了比较深入的考释,显示出这则神话产生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神话系统包括汉族神话和少数民族神话两大部分,它以其神话的存在形态非常完备,神话的种类十分齐全和神话的风格多样化这三个特色,在世界各国神话系统中首屈一指,中国的神话研究理应居于世界各国神话研究之首位。  相似文献   

5.
陈智慧 《民族论坛》2012,(10):99-102
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的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对比研究其的神话,可以找到相关证据:二者的创世神话都不追求对"世界如何而来"的追溯,只强调对"太阳神话"的反复呤唱;二者的太阳神话呈现出"多日型"、"射日型"、拜日"等特点。"百越文化"是其共生之源,创世神话、太阳神话等则是其文化血缘的证明。  相似文献   

6.
江凌  李辉 《中国民族》2014,(9):62-63
自古以来,神话就与民族精神的构建结下不解之缘。1600余年前,东晋诗人陶渊明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诗句讴歌了神话人物精卫与刑天;1945年,毛泽东以“愚公移山”为题,号召全党学习愚公精神,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今年5月,蒙古族作家席慕蓉以“有时我们要学会对地球退让”为由,建议将“愚公移山”的故事从语文课本中删除,使这则古老的神话再次成为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7.
<正>深层的心智而非浅层的情感,从宗教民族学的心理学进路出发,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1908~2009)为自己的神话研究确立了方向。发表于1955年的《神话的结构》一文1,作为其神话研究的先导之作,则系统阐述了结构主义神话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列维-斯特劳斯是如何看待神话以及神话思维的,而他又是如何使神话具有进行结构主义分析的可能性,这些议题将是本文的关照所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文章中列维-斯特劳斯试图通过具体的神话案例验证理论,其中就包括颇为经典的对俄狄浦斯神话的分析,但这些片段性的说明与其后来大部头的神话研究作品相比不过九牛一毛,因此本文并不纠结于  相似文献   

8.
一 人类起源的神话,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之中。 鄂伦春族人类起源的神话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件稀世珍品。 无需赘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岁月中,鄂伦春民族曾几乎是与世隔绝。隐藏在鄂伦春民族中的大量的、具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学欣赏价值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则是刚刚在发掘,鄂伦春民族神话的研究更是一块荒漠的处女地。 鄂伦春民族神话同其它各兄弟民族的神话一样,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轨道上同辙而行,经  相似文献   

9.
中国神话学是晚清末年现代思潮即民族主义、平民意识以及西学东渐的产物.蒋观云于1903年发表<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提出"增长人之兴味、鼓动人之志气"的神话价值观,夏曾佑、鲁迅等继之,中国神话学发端.20~30年代西方人类学派神话学等各学派传入,给初建中的中国神话学以强大影响和推动.中国神话学有两大来源,即以非西方民族田野材料为根基的西方人类学神话学和以搜神述异为主导的本土传统神话理论.中国神话学从诞生之日起,将两种思潮融为一体,显示了反传统和现代性的特点.20年代,"古史辨"神话学、田野调查研究、文学研究并辔而行,神话研究出现了第一个高潮.40年代,以大西南的学者群体为中心,把典籍神话与少数民族神话的研究融为一体,开创了文本研究加综合研究的新阶段,是为第二个高潮.80~90年代,全面推动了从文本研究向田野研究的过渡与兼容,学术理念的更新和研究方法的转换.20世纪初提出的"创造一个中国神话的系统"的学术理想,到世纪末已接近实现.  相似文献   

10.
茅盾、闻一多神话研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与闻一多分别是我国神话学发展史上两个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 ,两人都对我国神话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比较学的角度从学术研究的起因、旨趣、对象及理论与方法四个方面分析了茅盾、闻一多两位学者在神话学研究上的不同 ,并指出这两种不同的学术风格对我们今天民俗学研究所具有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的方法,详细地分析了各民族"头上长角"型故事的相似与相异之处,并对该类型故事母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而勾勒出该类型故事在中国的源与流.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花儿会"具有狂欢化色彩,本文将通过"花儿会"活动主要表现的原始性、群众性、反规范性等特征,时具有鲜明地方性特色的"花儿会"中的狂欢精神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魏书>是一部皇朝史与民族史相结合的杰作.其史论中所包含的鲜明的历史文化认同观念、统一意识、门阀观念等特点,明确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民族纷争到民族融合,重新走向统一的历史过程,具有不可忽视的特点和价值.<魏书>史论对全面认识北朝的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元代“女直”和“女真”之称为同一所指,“女直”之称当是对辽代叫法的沿袭。元代文献中出现的“女直水达达”、“水达达女直”皆是指女真中的水达达部。水达达之称源于金代的兀的改,但元代水达达所指并不能等同于金代的兀的改。水达达不能包括兀者、乞列迷、吉列迷等部族。  相似文献   

15.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大多庄学研究者过多关注“逍遥游”具有自在逍遥方面的涵义,而忽视“逍遥游”境界具有层面上的差别和达到“逍遥游”的前提。本文在梳理前人对庄子“小大之辨”理解的基础上,指出“小大之辨”是达到逍遥游境界的前提。并且考察中国先秦典籍中“大”这一范畴的不同内涵,指出庄子诗学思想中的“大”与先秦其他各家不同,超越了伦理层面的道德意义而更具有审美层面的内涵,与处于西方文明源头的朗加纳斯的崇高范畴具有汇通意义。位于人类文明早期的朗加纳斯和庄子在各自文化的源头确立了崇高在社会及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是对人的自由精神的一次提升,是对人超越现实要求的肯定。  相似文献   

16.
略论白寿彝先生对《史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我国回族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史记》研究成就全面考察的基础上 ,结合 2 0世纪 50至80年代中国史学发展的实际 ,论述了白先生《史记》研究的特点。认为注重贯通性的探讨 ,注重司马迁及《史记》思想性的研究 ,注意运用马列理论分析和研究司马迁及《史记》 ,是白先生《史记》研究的突出特征。《史记》研究既是白先生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领域 ,也是他将中国史学史学科推向深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东北民族地区因劳动力外出务工出现的大量"空巢家庭"现象的分析,全面阐述了其对乡村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农村家庭的传统分工模式、民族文化传承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对如何理解和看待民族地区出现的"空巢家庭"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杨进 《回族研究》2007,(1):15-20
生于南宋的地理学家赵汝适撰写的《诸蕃志》,是我国历史上一部著名的地理志书,其翔实的历史记载对研究宋代回族先民在泉州的香料贸易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文从作者及其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作一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19.
浅释民和土族村庙中的"装脏"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民和土族村庙中的"装脏"仪式进行了介绍和粗浅的解释,以求引起更多人对此类鲜为人知的民俗现象进行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最近读到<问难"族群">一文,其中多处针对笔者的几篇文章提出了评议和"指正",应该算是对笔者几篇文章的一个回应,这是令人高兴的.然而,仔细读后,又颇为失望,"问难"一文所质疑的着眼点并未涉及笔者文章的实质内容,除了一些"大而化之"的评论外,但凡触及具体问题不是对笔者原文的"误读"(或"未读")就是"误批".惟一令人感到需要回应的问题,是"问难"作者针对笔者文章中质疑"马克思主义族群理论"说而提出的新论断.为此,笔者决定就"问难"一文进行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