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浙江省产业结构投入产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奕  赵伟祥 《统计研究》1995,12(3):67-69
浙江省产业结构投入产出特征分析张奕,赵伟祥一、投入产出关系先讨论n个部门组成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关系,设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Y为最终产品向量,X为社会总产品向量,令y=(y1,y2,…yn)’,X=(X1,X2,…Xn)’分别为Y和X对应的结构向量,...  相似文献   

2.
毛邦基 《统计研究》1986,3(2):51-59
(二)投入产出核算 投入产出核算是为了编制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从数量上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这种技术经济联系更主要地通过中间投入来反映,因此,投入产出表引进了总产出,中间投入等指标,补充了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着眼于最终产出,不能反映部门间的互相联系的不足,成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文章修正完善了增量投入产出表表式,包括一般表式和反映软投入贡献的表式两种;重点研究了增量投入产出表的一般编制方法:基础投入产出表的选取和部门(栏目)合并、可比价变换与两年度投入产出表相减是增量投入产出表的一般编制步骤;对调价系数确定和选取的两种可能途径做了实证比较,认为逐项确定更加符合实际应用.对于行列平衡调整,认为应以“总产出”为准,用减法得到初始投入,并采用动态分摊法处理偏差.  相似文献   

4.
《浙江统计》2002,(12):43
(一)投入产出表的由来 投入产出表是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费用的来源与产出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去向,组成纵横交错的棋盘式平衡表,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投入产出表的投入是指各部门在生产货物和服务时的各种投入,包括中间投入的最初投入。产出是指各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去向,包括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  相似文献   

5.
赵进文 《统计研究》2001,18(2):36-39
一、引言编制投入产出表通常有两种基本方法 :直接分解法和间接推导法。直接分解法即从基层调查入手 ,由基层单位将其生产的各种不同产品的投入和产出按照投入产出部门分类原则 ,分别划归到不同的产品部门中去 ,直接得到各个产品部门的投入产出资料。这一方法的缺点在于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较多 ,编表周期长 ,时滞效应明显。间接推导法则通过编制各企业部门的投入表 (U表 )和产出表 (V表 ) ,尔后依据一定的假定 (产品工艺假定或部门工艺假定 ) ,采用数学方法和技巧推导出投入产出表。其特点是不在基层对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解 ,而是…  相似文献   

6.
产出表的编制方法戚少成,王海波,杨红城产出表或制造矩阵简称V表,它是投入产出表的一张附表,在投入产出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V表与U表(亦称投入表或消耗矩阵),采用间接推导法可以编制投入产出表;通过V表计算出来的各种系数可以反...  相似文献   

7.
张芳 《统计研究》2011,28(8):73-79
 在中国近三十年发展中,出口(尤其是加工贸易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普通的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做了进一步开发,编制出中国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然后采用包含居民部门的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就2002年与2007年中国加工出口和非加工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从2002年至2007年,出口对中国总产出、增加值和劳动投入的诱发量均显著增强,其中加工出口所诱发的绝对量大大小于非加工出口,但其诱发增长速度超过了非加工出口;从拉动机制看,出口对总产出和增加值的间接诱发系数增大,引致诱发系数却在下降;出口对劳动投入的直接诱发系数、间接诱发系数和引致诱发系数均在下降。  相似文献   

8.
第七节总量指标的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编制任何投入产出表首先都必须计算各产品部门的总投入、总产出、增加值合计和最终使用。在现行统计数据互不配套,互不衔接的情况下,确定科学、合理的总量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是编制投入产出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投入产出系数作用新探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消耗系数是生产单位j总产出要直接消耗的i产品量,反映j产品部门与i产品部门的生产技术联系,是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的最基本系数;分配系数是i产品部门分配(提供)给各个部门作生产使用和提供给社会最终使用的数量占该部门产品总量的比重。目前对这些系数的作用阐述得不够充分,文章进一步从行、列、行和、列和的角度探讨它们的作用,也探讨其它一些可以直接从投入产出表计算的系数的新作用,并用中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保险业是比较特殊的部门之一.怎样确定保险部门提供的保险服务的总产出,怎样在各中间需求部门和最终需求部门之间分配保险部门的总产出,是编制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过程中一个有争议而又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借鉴  相似文献   

11.
投入产出模型求解条件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秀恒 《统计研究》1997,14(1):63-64
投入产出模型求解条件的进一步研究赵秀恒ABSTRACTUnderSolow'scondition,thevalueinput-outputequilibriumequationsdonotdefinitelyacquiresolutionwithec...  相似文献   

12.
关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若干思考白雪梅赵松山ABSTRACTTwoissueswerediscussed.Thefirstoneishowtomeasurethecontributionoftechnicalprogresstotheeconom...  相似文献   

13.
在虚拟经济内涵确定的基础上,选取11个指标构建虚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中国2002—2013年虚拟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冗余度、灵敏度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对指标体系的结构及测算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指标体系结构合理,测算结果有效,对虚拟经济指标体系构建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使用丁伯根技术进步定量评价方法,探讨全要素生产率对西安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对外开放、各级学校在校学生数占全市人口比例和非国有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等因素对西安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应着眼于全方位提升人力资本的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改变科技资金投入的来源,优化要素的配置结构,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使经济能够取得持续稳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对经济增长贡献及成果分享的定量测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大、成果分享小,这是社会上比较一致的看法。但贡献究竟有多大,成果的分享究竟有多小。不同的方法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本文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基础上,创建了一个理论模型。该模型引进了一个变量。作为索洛余值的分解。内生化新古典模型中的技术进步因素,通过此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的源泉,从而对农民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统计定量测量。得到了比较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孙秋碧 《统计研究》1999,16(4):60-63
一现代意义的国民经济核算起源于传统的国民收入统计。这一统计活动可上溯到17世纪中叶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所进行的国民收入估算。威廉·配第实质上创立了国民收入的概念,并在1665年进行了实际估算。在《政治算术》中,他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具体计算了...  相似文献   

17.
产业振兴生产效率经济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杰  姚愉芳 《统计研究》2010,27(7):45-51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以量化估算中国产业振兴中的生产率变化之经济影响。主要结论:各产业的TFP的长期增长能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增长效应都很高。振兴规划中的机电、电力、物流、化学、交通运输产业的TFP增长的乘数效应很大。技术进步对产业振兴规划中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物质要素资本投入替代作用明显。走依靠技术进步的创新发展之路,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产业振兴规划,推进“两型社会”的建设和低炭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未观测经济规模估算方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未观测经济的规模估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领域,中国在运用国外的方法估算时,往往受到基础数据、核算体系和经济运行体制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所以必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估算方法。货币作为流通于经济体制之外的血液,是研究未观测经济的一种很好的工具。分析中国的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研究中国的货币需求模式、尝试模拟出被未观测经济活动所吸收的货币量,再估计出货币流通速度,两者相乘就可以大致估测其规模,以期为估测未观测经济规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概览了OECD数字经济核算研究的最新动态,探讨了数字经济内涵界定、核算内容及方法和数据来源三方面核算问题。首先重点梳理了OECD基于包容性视角、核算视角和初步测算视角的内涵界定及特征分析,然后综述了OECD数字经济核算的主要研究议题及方法,包括增加值及总产出核算、价格和物量核算、消费品资本化核算、“免费”经济核算、数字平台中介服务的流量核算等内容,接着以最具典型性的分享经济为例探讨了目前OECD国家官方统计机构公布的关于数据来源的统计实务,并针对最为广泛使用的税务机关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分别对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公布的官方统计现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述。最后,结合数字经济的内涵界定、特征分析、核算方法和数据来源,本文为我国数字经济的核算工作提供了全面统计、动态监测、优化方法和挖掘来源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朱贺  向书坚 《统计研究》2022,38(1):15-30
数字知识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类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得到了飞速发展,研究数字知识经济核算问题是完成我国数字经济核算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对数字知识经济内涵、范围与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数字知识经济的生产模式、收益模式以及与平台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归纳;进而根据平台所起的作用,分别以数字知识平台与生产者作为核算主体,详细研究各种模式下的总产出与中间消耗,确定生产法增加值核算方案。根据生产者是个人还是企业、平台是否参与生产等因素,详细讨论各种情况下劳动报酬、营业盈余、混合收入、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的核算内容,确定收入法增加值的核算方案;并探究支出法GDP核算中数字知识经济的核算项目。以“得到”这一典型企业为例,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核算了其2020年1月至6月的增加值,并分析两种方法存在差异的原因和适用性,为有关部门进行数字知识经济增加值的核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