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关公信仰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应用经济学理论,对关公信仰者需求两要素进行解析,指出关公信仰需求中购买能力是次要因素,购买愿望是主要因素,探讨了关公信仰消费者偏好形成的主要原因,归纳出关公信仰者普遍认同的基本心理预期;研究了关公信仰者的需求动机以及关公精神内涵与马斯洛五个需求层次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将消费者均衡理论和影子价格概念应用于研究关公信仰消费者均衡,分析关公信仰消费者均衡实现过程中影响均衡的各种状况.用经济学需求理论解释关公信仰者的行为动机,有助于把握关公文化旅游市场的消费者行为内在规律,充分挖掘关公文化旅游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2.
国内旅游者滨海旅游行为研究——以秦皇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旅游消费者研究对于旅游市场营销和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滨地区的旅游者不同于其它目的地的旅游者,他们的旅游行为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以秦皇岛旅游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旅游者体验大海的旅游动机、对于安全需要的重视程度等消费心理;对海滨资源的吸引力因素和旅游者对海滨类景点和旅游项目的选择情况以及购物偏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旅游消费心理”和“旅游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旅游消费者的决策心理和郑州市旅游业的资源条件及发展现状。依据知觉、动机、决策等心理学理论,对入境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和少林禅宗文化的影响力进行分析,提出以嵩山少林寺为重点,突出专题旅游资源,抓住龙头打造中原旅游精品,引导旅游消费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数据,分析游客的心理动机及其对目的地形象知觉的反应情形,并了解不同人口统计变量的游客其心理动机及对目的地形象知觉的差异。结果发现:1.游客的旅游信息大多来自有来岛旅游经历的亲朋好友,同行人数以2~5人居多,游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了解程度为一般;2.在心理动机方面,游客对"放松身心、接近大自然"的反应平均数最高;3.在对目的地形象知觉方面,游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有美丽的海景风光"的反应平均数最高;4.在人口统计变量方面,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教育程度会影响"基础建设与社会经济环境""身体动机""氛围"及"了解动机"等方面;5."心理动机"与"对目的地形象知觉"二者之间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海洋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深远海旅游对于全面提升海洋强国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安全事件频发及日本核污水排海等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热情,在危机中把握旅游者消费心理,寻求海洋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时代命题。本研究基于心理距离和解释水平理论,通过文本编码和fsQCA分析法,探索影响深远海旅游消费者折中选择的因素与组态路径,发现:(1)时间压力、空间距离、文化距离、后悔率、形象距离、自我构建6维度对消费者折中选择具有影响作用;(2)各要素对消费者折中选择的影响存在组合效应,其促进路径可归纳为风险范例联想型、自我文化驱动型、空间感知驱动型、预防动机驱动型四种驱动路径,其中后悔率、自我构建、空间距离感知是影响消费者折中选择的关键;(3)在时间压力影响下,消费者折中选择削弱甚至发生逆转。研究结果为指导深远海旅游供应商产品设计与海洋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参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心理距离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旅游虚拟社区:概念、内涵与互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脑网络沟通技术的发展,以旅游论坛为典型形式的旅游虚拟社区不断涌现,并对旅游者决策行为及旅游目的地营销等方面产生着日益深远的影响.旅游虚拟社区是以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为主体,以电脑为媒介,通过在线方式构建的一种虚拟社会网络,它具有一般虚拟社区的本质特征.成员参与虚拟社区可以获得功利收益、社会收益、心理收益以及享乐收益四个方面的收益,而工具性动机、效应动机、品质保证动机、社会地位动机和期望动机五种贡献动机则是驱动成员对社区积极支持和作出贡献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以到海南的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游客的心理动机及其对目的地形象知觉的反应情形,并了解不同人口统计变量的游客的心理动机及对目的地形象知觉的差异。结果发现,游客的旅游信息大多来自有来岛旅游经历的亲朋好友,同行人数以2—5人居多,游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了解程度一般;从心理动机和对目的地形象知觉来看,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是海南的热带海岛自然资源,且"心理动机"与"对目的地形象知觉"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提出供规划区域功能组团旅游的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复杂的、多层次的、易变且具有隐秘性的。消费者购买动机有求实、求新、求美、求名、求速等,准确把握影响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因素,处理好购买动机与产品设计的关系,有助于设计师对具体的产品设计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消费者的需要和动机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体育消费行为的一般规律是体育需要--心理紧张--产生动机--选择目标--需要满足--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制造业服务化的必要性,阐述了消费者购买制造业企业服务的动机类型。分析了消费者服务消费的心理制约因素,提出了制造业企业基于消费者购买服务动机的服务营销策略。制造业企业应合理运用各种定价策略,需要强有力的服务管理能力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增强消费者对制造业企业的信任感。  相似文献   

11.
旅游动机是旅游行为产生的首要前提,对旅游动机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旅游者的行为,从而更好地指导目的地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通过对718个有效样本的实证调查,基于因子分析法,萃取出福州城区居民旅游的6个动机因子(新奇体验、自我表现、心理需要、消遣娱乐、增长知识、家庭需要);并通过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不同人口统计特征居民在旅游动机上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家庭结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和职业的居民在旅游动机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产生过程中,需要和动机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分析制约消费者动机导致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即消费者资源、购买动机的强度、消费者的综合价值判断,以及参照群体的压力等出发,认为营销主体应认真分析营销活动中这些因素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营销策略,以使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更容易导致营销主体所期望的购买行为,从而认为分析制约消费者动机导致购买行为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适量化包装的呼声越来越高.笔者认为,产品包装应合理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文化价值品位追求.设计师应参照消费动机,挖掘包装的非物质价值,彰显其文化内涵.适量化包装的非物质因素表现应考虑两个方面:首先,让包装的非物质表现有"文化意指",与产品属性相辅相成;其次,应根据消费动机和人们文化消费的诉求,运用情感策略等非物质因素设计,使多元化的适量包装适合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14.
现代心理学指出:没有一项人类行为不和人类的心理密切相关的。作为人类行为之一的旅游当然也不例外。所以,一个人即使具备了旅游的条件,还不一定就成为一个旅游者。要成为一个旅游者,首先要有旅游的需求即动机。什么是旅游的动机?一般的说法,就是激发人们去旅游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动机为综合研究视角,基于S-O-R理论框架构建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期消费者网购行为的研究模型,探索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实证分析发现:(1)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期,消费者的网购动机主要受消费者安全需求、生理需求、网购方便性、网购商品性价比的影响且具有显著影响性。(2)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会引发消费者不同程度网络消费焦虑,其网络消费焦虑对网购方便性与网购动机、网购商品性价比与网购动机间的因果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3)消费者的网络消费行为特征变化是网购动机和网购意向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旅游演艺作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产物,正成为我国异军突起的新型旅游业态。通过以张家界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旅游演艺产品游客消费动机模型,利用SPSS、Lisrel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和验证旅游演艺产品的游客消费动机,并分析其内在维度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旅游演艺产品的游客消费动机主要有享乐、发展、从众、炫耀、社交、内在自我表现6种动机;(2)"快乐"是产品塑造与创新的第一价值标准;(3)从众心理及无意识行为倾向在减弱,游客的自主选择性增强;(4)旅游演艺产品对旅游目的地的依附性强,其产业业态的独立吸引力弱。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已进入后现代主义的感性时代。感性消费时代呼唤情感广告。消费者的情感因素是影响其对品牌态度和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拢心是魔力营销的根本法则。富有人情味的情感广告可以有效地克服消费者的心理抗拒,诱发其购买动机。商业广告的翻译能否传递情感是译文成败的关键。据此,提出商业广告的翻译的策略:重视消费者的审美情感和文化情感心理;突出消费者的地位,注意读者关照;弱化广告形式中的商业色彩,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营销理念,加强对广告受众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地区间竞争愈演愈烈,而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其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适应能力,因此,了解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特点是乡村景区适应市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以重渡沟景区为例,对乡村旅游动机、消费行为特征、游后满意度等旅游者行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乡村旅游动机有健康休闲动机、社会动机、寻求乐趣动机和业务动机;出游特点以夏季省内自驾游为主,多与亲朋好友结伴出行;消费特点为人均花费较低,停留时间较短;总体满意度和重游意愿较高;满意度影响因素主要有景区核心吸引力、旅游环境、旅游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等。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找出重渡沟景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具体管理建议,这对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体验是古村落民宿消费者旅游动机、决策、满意度形成的前提条件,这一过程势必受自身文化能力和偏好的影响。文章探究了文化资本在古村落民宿消费行为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文化资本中文化素养和文化活动维度对不同旅游动机都有正向影响,并通过中介对满意度和行为意向产生影响;文化知识维度促进社会动机的产生,但对文化动机的形成具有负向影响;旅游动机各维度均会正向影响满意度,进而带来积极的行为意向。相关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古村落旅游者选择入住民宿的原因,为民宿消费行为研究提供借鉴,也对民宿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复杂性表现为其既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更可能接受内部因素的作用.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验证,认为产品、个人及心理、营销刺激和购物情景是影响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个人及心理的影响是内因,在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中起决定性作用;产品、营销刺激、购物情景是影响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外因,外因通过内因作用于消费者,由此提出了提高消费者购买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