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2.
3.
通过跨文化适应力调查问卷对青海藏族青年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情感、跨文化态度、跨文化能力四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藏族青年跨文化适应中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态度影响力最大并且在年龄、性别、生源、专业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青海藏族青年在早期难以获得系统的本民族文化,在青海的高校环境中,他们缺乏文化适应的主动性,需加强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作用,以有效地改善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力。 相似文献
4.
5.
:青海东部农业区的藏族 ,由于历史的原因 ,其与纯牧业区的藏族在居住环境 ,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审美情趣乃至思维模式等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故其教育问题亦存在很多困难与问题 ,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7.
由于历史原因,清代青海藏族人口数量模糊不清,因此,本文对清代青海藏族人口数量作一历史考察,并探讨了影响青海藏族人口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千百户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政权形式,在青海牧区的藏族社会中存在了几百年,这种制度的实质与土司制度并无大的差异,它的出现有其内在的历史、环境、社会原因。文章利用文献资料对青海藏族千百户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千百户的空间分布、千百户的历史作用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刚考取初中的536名甘南藏族学生的调查分析,探讨了小升初过渡时期藏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不同维度的特征。调查发现,藏族学生在小升初过渡时期父母教养方式具有自己的特点,教养方式在一些因素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与汉语文课程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据此认为要调整教养方式,并采取措施教会小学毕业生适应中学的生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青海安多藏族服饰是藏族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兽皮边饰作为一种以身体作为载体的文化符号,既传递着时代的信息,又折射出不同的文化传统、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审美心理.本文拟就安多藏族兽皮边饰在当代变迁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甘青藏族妇女社会地位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甘青藏族妇女的传统社会地位、在家庭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在藏区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等三方面作了分析,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当代甘青藏族妇女的真实生活状况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青海蒙藏部落地域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与藏族部落由于相同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使其部落的牧地在历史上有较大的变化。本文通过青海蒙古二十九旗以及藏族部落的地域变迁的研究,认为导致这种变迁,除了历代中央政府治边政策的原因外,蒙藏两族部落分布地域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状况,也是造成其部落地域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1985~2006年的青海土族15~17岁学生的体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1年间,青海土族学生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发育水平有所提高,身体形态发育过程多数出现推迟,单细、瘦弱的体形特点有所改善;肺活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肺活量指数和个体耐力成正比;土族男女学生在青春晚期这个阶段中耐力素质通过数据结果比较,都有大幅度的下滑.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甘青藏区在进行卓有成效的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城郊村社的耕地面积日渐萎缩。由于受失地农民缺乏资金运作能力、产业转型意识薄弱、劳动技能较差,加之政府缺乏统一的引导和扶持,以及村委会缺乏引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的能力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变得愈加艰难,越来越多的城郊失地农民逐渐陷入贫困之中,从而影响到甘青藏区城乡的和谐发展。因此,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还需要靠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扶持,在城镇规划、财政政策、财政机制、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探出一条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青海高原不同民族的体质状况,促进青藏高原地区各民族体质和健康水平改善,本文以"青海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数据为研究内容,对生活在青海省的汉、藏、回、蒙古、撒拉和土族等不同民族成年人(20~59岁)进行体质状况评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各民族的体质达标情况从好到差依次为:蒙古族、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和回族,各民族成年人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相互比较各有特点,这与不同民族的居住自然环境、生活习惯、体育活动等有关。为此,建议在青海高原地区应针对不同民族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加强体育锻炼健身宣传和健康指导工作,并深入开展体质研究,采取开发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等多方措施,以促进青海高原各民族体质的增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四川稻城亚丁呷拥镇呷拥村为例譹訛,选取部分女性为典型个案,用参与、观察和访谈方式进行田野调查,初步分析了康南藏乡女性近年来在旅游经济经营参与中的积极作用及显现出的社会观念、价值观念等。 相似文献
17.
18.
内地西藏班(校)藏族学生跨文化社会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史上的一项开创性举措,西藏的藏族学生在内地求学期间,其跨文化的成长经历对藏民族的现代化具有特殊意义.文章从藏族学生在内地这一跨文化环境下完成社会化过程最重要的家庭、同龄群体、学校这三个社会化主体的特殊性,分析了其预期社会化过程,并以藏族学生的自我意识为主要评价指标,得出其跨文化社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树葬是一种特殊的丧葬习俗,在我国实行树葬的民族主要集中在东北及西南的一些地区.四川省白玉县的树葬明显不同于国内外其他地区,从它的形成原因到仪式程序,都蕴含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对白玉树葬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