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的文化地理单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缘文化学的角度看,青海可以分为四大文化地理单元,即柴达木盆地文化、河湟文化、江河源文化和青海湖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地区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2.
回族的分布范围很广 ,城市化水平也很高 ,但围清真寺而居的特点极为普遍 ,这样的居住区域被称为Jamaat,它是中国回族赖以形成的基础之一 ,也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社会相结合后产生的居处形式 ,是回族的地缘文化符号 ,与其它符号共同形成了回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符号产品的生产机制问题,即在文化的发展中,符号的出现需要怎样的条件性,符号产品的丰富性、差异性背后有怎样的统一性。认为人对文化的自由创造只是一种幻觉;符号的生产是符号场的自我生产;符号场是诸符号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具有有机性、结构性、生长性;其以符号资源、符号资源在生产中的关系、符号资源的作用方式构成自己的生产方式;其联结着宏观与微观2个层面,对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发展有着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藏戏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和一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学界对其传承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鲜有学者从传播符号学的角度予以探究。文章以文化他者的身份,借助文本、符号、媒介等传播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对传统藏戏的记录性媒介、呈现性媒介和心灵化媒介等主要表征做了符号的梳理和意义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藏戏典型的传播符号、传播形式、传播效果以及藏戏的数字保护及其传承之道做出学理性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记忆研究以其独特的时空属性、文化张力和社会关怀,成为21世纪国际人文社科多个领域的关注要点。文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和人文地理等学科对记忆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推动了文化记忆理论的深化与应用实践。但我国对这一理念的具体讨论、应用及反思仍然呈现出相对宽泛、离散的状态。现有研究表明,在记忆生成的意义空间中,文化记忆或作为本质性问题出现在回溯原点,或作为建构性力量作用于过程,或以具象符号凝聚于终点,关于文化记忆的研究是一个意义凝聚、生成并解构的循环阐释过程。我国文化记忆研究总体呈现出跨学科互动的研究态势,并随着新的时代现象和社会问题的产生逐渐扩大其研究领域。未来可以在研究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继续拓展,并逐步实现本土文化传统记忆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地缘文化是影响区域认同的重要因素。它作为构成综合国力的一种因素,直接影响着各国的对外战略。中国地缘文化,在韩国有几千年的影响,以此为突破口,加强中韩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认同,是发展更深层次合作关系的必由之路。本文希望在中韩关系的视角下,通过探讨中国地缘文化在韩国的延异,分析中韩文化历史与现实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对我国制定对韩外交战略、促进东亚一体化进程,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虽然客家文化与土楼文化研究成为人类文化学研究的一个受人关注的议题,但目前研究陷入局部最优的僵局,既不能产生实际的社会应用,也不能兼顾人文、社会学、历史、美学等领域,亟需一种统合性研究进行突破。符号学原理与方法提供了对文化进行系统性、层次性重构工具,能跨越多个学科领域,运用符号学原理对客家土楼文化进行研究,应是一个很值得拓展的领域。针对皮尔斯的三元符号模型对信息承载能力不足的弱点进行修正,以使其更适用于文化的符号学分析;增加导入"符事"元素,以记载与符号相关的故事,导入"符史"元素,以记载符号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8.
文化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个体。人类语言一经产生,便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积淀着文化的内容,可以说它本身已负有“文化的使命”,无不沾染着浓厚的文化的色彩,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首要的任务应该是给语言习得者建立一种文化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的同步性以及不可分割性。其次是应该发现那些相异的文化涵盖符号,并通过对比、阐释等各种方式,把那些不同的文化涵盖渗透揭示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地学会并掌握汉语,而不是只使用汉语符号的准汉语  相似文献   

9.
[摘要]仪式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它由一系列的符号或符号系统作所构成,这些符号或符号系统通过仪式的操演而不断地发挥其功能,并被人们赋予了十分丰富且深刻的文化意义。人类学家对仪式的象征符号有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本文以贵州省亻革家人的“哈戎”仪式为个案,运用象征人类学中的象征符号理论,从维多克·特纳所提出的“支配性象征符号”和“工具性象征符号”两个理论模式出发,对亻革家人“哈戎”仪式场景中象征符号的含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各地文化产业的突现,要求把地缘文化学作为战略认识基础之一。唯物史观明确承认地缘因素在地域社会及文化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中西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陕西歧周与古希腊爱琴海岸地缘条件十分不同,堪为一例。中国地缘文化学研究中的"东西"、"南北"模式,也根源于中国特有的地学条件,它是中国任何地域文化研究都不能不注目的模式;在价值观念上,各地域文化各有优长短缺,无绝对劣理之分。  相似文献   

11.
所有动物里,狗受到人类的褒贬最多,是最具争议性的动物之一。一则,它象征了忠诚、善良、报恩,是人类的朋友;另一方面,它又是愚昧、残忍、奸诈的化身,让人恐惧。这些特性在语言文字、民风民俗和文学艺术等领域里都有所反映。由于东西文化昨差异,狗文化符号又变得丰富多彩。解读这些文化符号,旨在唤起人们尊重生命,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看,新疆的多元历史文化区主要以地缘文化圈为特点,每一地缘文化圈都有族体和信仰文化叠合其上,形成了多元叠合的文化区形态。在当今"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被加以不同强调的情况下,重新思考被忽略的"地缘文化",或许对理解新疆的多元文化生成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看,新疆的多元历史文化区主要以地缘文化圈为特点,每一地缘文化圈都有族体和信仰文化叠合其上,形成了多元叠合的文化区形态。在当今“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被加以不同强调的情况下,重新思考被忽略的“地缘文化”,或许对理解新疆的多元文化生成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汉字的形意及其超语言交际功能作了归纳和研究。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对汉字的符号性重新认识,认为汉字不仅具有汉语符号的性质,更主要地体现了汉民族思想符号的特征。对汉字为什么一直停留表意阶段,也从文化角度进行了讨论,认为汉字对汉民族文化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对汉字“难认、难写、难记”特征作了求异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宗教文化传播为议题,从静态视觉符号、动态视觉符号以及动静结合视觉符号三个方面对东巴教文化传播中的视觉符号系统进行分析。认为视觉符号系统在传播历时性实现、切合受众心理、传播一致性以及传播内涵挖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缘起于旅游活动、反映旅游者游历见闻和思想情志的旅游文学,不仅仅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同时也是文学领域的一个特殊分支,有着区别于其他体裁的独特文本逻辑,即指称功能、诗性功能以及带有多重文化理念于一体的综合性符号系统。文章将"垮掉派"作品融入旅游文学研究领域,以"垮掉派之父"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的代表诗歌"龙与独角兽"为切入点,从语境、信息出发,分析了其语言符号的具体内容,并进一步分析了作品中异质文化交融的特色。结果表明,异质文化不仅是旅游活动的原始动因,也构成了旅游文学之符号系统的高层次表征。  相似文献   

17.
巴文化作为与蜀文化交相呼应的古文化,作为西南地区的文化源头之一,有着悠久而漫长的历史,是内涵极其丰富和复杂的文化圈层。笔者对于巴文化的视觉符号展开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概略性地探讨了巴国的历史、巴文化的视觉符号构成、巴文化视觉符号的探讨三个主要问题,旨在厘清巴文化的视觉符号脉络、对巴文化的视觉符号做探源性理论推导、补充现阶段的巴文化研究,为今后的巴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助推力。  相似文献   

18.
在地缘文化和血缘文化的背景下,农村房屋买卖习惯法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买卖契约具有习俗性和流变性,这些特征使农村房屋买卖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规定既有共通性又有出入性。就其买卖过程而言,可以分为达成初步意向、中人间协商、立定契约三个交易步骤。  相似文献   

19.
中印交流中被忽略的地缘文化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作为两大文明古国,由佛教传播肇始的两国间的知识互动,一直延伸到数学、天文、医学、哲学、建筑、艺术等领域。从世界文明进程的视角来观照,两国文化的内核具有同构性与相似性。但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在两国的交往与合作中存在着许多不信任因素和障碍。因此,为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促进各自的全面发展,需要超越西方式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局限,整合地缘经济,促进互利双赢,尤其要达成地缘文化共识,通过文化沟通来化解地缘政治困境,使两国关系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20.
符号·文化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符号是整个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约定俗成的特性。同时,在不同的文化系统中,所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系统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习一门外语,是在本族语和本族文化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另一种文化系统下语言符号的掌握.从而能够解决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交际问题。本文拟就英汉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以及礼仪符号在其文化背景下的一些差异性进行探讨,并提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