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侗族款词是侗族人民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创造,并经过不断的汰选后而形成的一种民间法规。它长期对侗族人民的日常规范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侗族人民的人格起到模塑作用。本文就侗族的款词(以下简称“侗款”)所规定的民间法律法规,探究其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与人格的模塑,以期对民间习惯法的重新审视,指出民间法律在当今的社会构建过程中,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 侗乡不仅有优美动听、沁人肺腑的侗族民歌,还有形式独特、幽默风趣的朗诵词。它与侗族民歌交相辉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增添了宝贵的一页。侗族朗诵词首先要推古老的“款词”。它是伴随着侗乡特有的民众自治组织——“款”而产生的。在古代,侗族人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共同利益,由款首组织群众制定乡理乡规(口头传诵的,无文字记载),这便是最初的款词。最初的款词只是一种民间的法律条文,并不具有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为了宣传群众,让群众能记诵乡规民约,款首在制定款规款约和讲款(宣讲朗诵款词)时,尽量选用形象的语  相似文献   

3.
论侗族《约法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在真正的民间文学领域中不曾多见,越是古代越是这样。本文所论侗族《约法款》,便是一部富有艺术色彩的民间法典。一、《约法款》的产生款,是侗族古代社会的一种民间自治和民间自卫的社会组织形式。款词,最初是一种与侗族古代社会款组织有关的民间念词,后来发展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侗族民间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4.
"侗款"是侗族古代社会的一种村寨之间自发联合的民间自治和自卫组织,是侗族和谐生活的文明公约,是侗族地区自我约束的"法律"体系,是侗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灿烂明珠."侗款"在侗族和谐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十洞"款会文化历史变迁及其价值的分析,让人们更加具体地了解"侗款"文化.  相似文献   

5.
侗款,在侗族社会发展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这份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继承发扬其文明进步的因素,革除野蛮落后的因素,对侗族社会和两个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一、侗款产生的历史渊源款这个词,在侗语里具有多层次的涵义。它既指侗族乡里社会的一种组织及组织类型和组织体系(如款有小款、中款、大款三种,小款合款组成中款,中款联款组成大款),也指这种组织所辖的地域(如十三坪款),它制定的主要的社会规范(款约),它的活动(如开  相似文献   

6.
侗族款词是以民族古歌形式表达的乡规民约,是民间文艺和民间规约的复合体。它以“百科全书”的身份在广度上蕴涵了侗族的社会横向全景,并在深度上以“活化石”的姿态表征着侗族历史的纵向发生、承继与发扬。不仅如此,侗款呈现的文化底蕴、律法思想和表意机制,揭示了侗族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属性和共处原则,以此为基础生成的艺术精神和律法思想,及其两者悖论而统一的独特属性,又反过来支撑着民族的独特性与恒定性。因此,侗款在艺术与法律的领域,在处理人类自由与规约、情感与理性、人本与法本关系时凸显出和谐性、有效性与持续力,它以一种成功的文化精神模态昭示了人类社会、艺术创作发展的又一探索方向与行进模式。  相似文献   

7.
列宁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这句话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从有阶级向无阶级过渡的社会特点,指明了我们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划分阶级的标准与消灭阶级的标准消灭阶级的标准是什么?划分阶级和消灭阶级的标准是否一样?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阶级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论上本来是清楚的.恩格斯曾经说过要“按照财产状况划分阶级”.列宁更对“阶级”下过定义.他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又说“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就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侗族是中国古百越民族的重要成员,千百年来在与自然与生态环境适应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侗族大歌”这一优秀的口承文化,并在2008年成功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丰富的侗族大歌曲库表明,侗族大歌乃是一部极其珍贵的“侗族社会百科全书”。由于受全球化的影响,“侗族大歌”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对“侗族大歌”的生存困境及其保护对策进行思考和规划。  相似文献   

9.
款 ,为侗语记汉字 ,侗语叫kuan ,按侗语的含义一是指交谈或座谈 ,二是指村寨自治订立的约法。在侗族社会中有许多关于款的传说 ,有许多款的遗迹 ,有的“款文化”则依然在当地社会中存在或发生作用 ,有的则已消失或淡化甚至边缘化。本文对侗族地区的款组织及其变迁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属于政治的范畴,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和制约,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只要阶级存在,民主就只能是特定阶级的民主,没有超阶级的民主、抽象的民主。在当今世界,不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就是资产阶级的民主。 列宁曾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民主制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分居民对另一部分居民有系统地使用暴力的组织”。(《列宁选集》第3卷,第257页、241页)在这里,列宁首先把民主看成一种国家制度,它包括团体和政体两个方面。资产阶级民主就是资产阶级掌握全部政权,实行对广大工  相似文献   

11.
侗族人民,不仅勤劳朴实,而且能歌善舞。侗乡素有“耶乡歌海”之称。侗族文化艺术,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琵琶歌,便是侗族文艺百花园中最为鲜艳夺目的一朵。它是侗乡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本文仅就侗族琵琶歌这种民族文化艺术的起源、分类和韵律,作些粗浅探讨。一、侗族琵琶与琵琶歌的起源侗族琶琵与琵琶歌,源远流长。由于无文字记载,其产生的年代,难以作出较为准确的考究。但从侗族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中,可以初探其来历。侗族款词《斗萨更》(侗语,即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思想,是总结解读历史经验,把握回答时代要求的产物。江泽民对这一思想的深刻论述,是加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3.
卢森堡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决定性要素”,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主人,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并极大地提高人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责任感;工人阶级的解放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社会主义是阶级的事业,“没有无产阶级的自觉意志和自觉行动就没有社会主义”;作为先锋队的党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整个工人阶级对自身历史任务的认识,确定斗争的策略和目标,领导并支配革命运动,加速社会发展进程;领袖人物是人民群众和工人阶级自觉意志和意向的“代言人”和“执行人”,是“阶级运动客观规律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14.
“款约”与广西近代侗族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民族歧视和阶级压迫,他们频繁迁徙,避居深山,与世隔绝,以至于侗族聚居区成为统治者视为“蛮荒”的“生界”.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保证内部安宁,抵御外来侵扰,保卫民族独立,侗民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社会组织和规范约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学习五届人大通过的新宪法中,重温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以下的这一教导是非常有意义的。他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列宁全集》第25卷,374页)法律和国家一样,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工具。它的存在和加强,总是受阶级斗争所制约的,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社会主义社会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6.
以爱德华·伯恩斯坦为代表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出现于十九世纪末。它的出现绝“不是个别人物的罪孽、过错和叛变,而是整个历史时代的社会产物”,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和阶级根源的。一马克思主义在剖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总是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具体的分析。因此,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产生、形成,也必须结合时代的特点研究它的社会阶级基础,以及它同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侗款源流     
侗款在侗族地区的存在已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内涵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日益丰富完善,不但包括款组织、联款制度,而且还包涵了讲款、开款、聚款活动,包括具有法律性质的约法款和侗族民间文学样式之一的款词。从侗款制的产生、发展、完善、衰落及至款词的繁  相似文献   

18.
关于"社会政治"的一般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政治”是与“政治社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政治社会”思想源于亚里士多德 ,是一种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观 ;而“社会政治”思想始见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后被马克思、恩格斯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阐释 ,指的是无阶级社会或阶级后社会的政治。“社会政治”理论与 1 9世纪实证主义者所主张的政治社会学理论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方法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的提出和研究 ,对诠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发展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被喻为组成大社会的细胞、引渡个人进入社会的桥梁。恩格斯曾引用摩尔根的话:“家庭一定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它是社会制度的产物,它将反映社会制度的发展状况。”来阐述家庭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因此,研究当今家庭的职能、形式、结构、人员以及与家庭相联系的道德观念,有助于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去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了解今天的生产方式与经济水平,从中发现时代的特征,把握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一一般说来,随着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氏族血缘组织也就逐渐地被地域性组织取代了。正因如此,恩格斯将“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作为国家确立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在中国上古时期,部族血缘组织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非但没有解体,反而长期延存,并构成了中国上古社会政治组织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