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峰汉语方言音系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峰汉语方言形成于清代。赤峰音系,除该地区最南端的八里罕方言岛的语音独具特色(隶属冀鲁官话)外,其内部一致性较强,只有新派和老派的区别,地域差别很小,八里罕话不能代表赤峰方言。赤峰方言的声母有25个(包括零声母),韵母有36个(不包括儿化韵),声调有4个(不包括轻声和变调。阳平44、阳平35、上声213、去声53)。赤峰方言声韵的配合关系和声的调的配合关系跟普通话相比,大同小异,赤峰方言共有1,236个音节。赤峰方言的音变现象大体有:变调、轻声和儿化,以及同化、异化、增音、弱化、合音调、个别字在读轻声时的特殊读音等。  相似文献   

2.
一都匀老派话概况都匀市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位于自治州中部,是黔南新兴的工业城市和经济交通中心,总面积约为2,208·8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8万,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64%,汉族占42·36%。都匀话大致可以分为新派和老派。祖居都匀的老一辈人讲老派话,年轻一代以及在解放战争前后陆续迁入本地的,讲新派话。本文主要反映城区老派语音。都匀方言语音与黔中北部方言语音差别较大,在贵州省内颇具特色。从调类上看,它有五个声调:阴阳上去入。从调值上看,它的阳平是高降[y]53调,与其它片区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讨论了太原方言新派和老派在语音方面的主要差异,指出太原方言几十年来语音方面的演变情况,并且说明了这是由于语音系统内部自发调整的力量、语言演变的经济原则和普通话的影响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章、贡两水的汇合处,是赣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市区由章水、贡水三面环绕,一面靠山,是明、清两朝的府城所在地。赣州话是处在赣客方言包围中的北方方言岛,仅限于城内居民使用,本地人称为“官话”;城外各乡音均为赣客方言,东河与西河不同音,西河与水南讲法各异。解放后,赣州话受普通话及赣客方言的影响,语音上又有了“新派”与“老派”的区分。 赣州话“新派”与“老派”最大的不同之处有四:①“老派”较完整地保留了入声调类,而“新派”只在日常口语中保留了入声,而在单字音上已经没有入声了;②“老  相似文献   

5.
常州方言是吴语区最北部与江淮官话区相接的方言小片的代表,较其他吴语方言小片而言,它更多地受到普通话的强势影响。在自身吴语系统和普通话影响的对立和妥协下,常州方言语音产生了较明显的内部分歧,有新老派的差别,也有异读的情况。这些分歧保留了古音的痕迹,更揭示出方言语音与普通话日趋接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儿化”规律、“儿化”时的音变情况、“儿化”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探讨和总结了宜昌市方言(狭义)语音中的“儿化”现象,并且拟出了《宜昌市方言儿化字表》,列出了常用“儿化字”及一部分“儿化词语”。这对于宜昌市方言研究乃至西南官话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推广普通话工作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对山西昔阳县方言的儿化现象从语音特征、范围和形式、功能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与研究。昔阳方言的儿化现象在语音上都是"儿"与前一音节紧密结合,共存于一个音节中。由于有儿化的作用,前一音节会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变化,有在音节尾加一个卷舌动作,更多情况下音节会发生变化:阴声韵主要元音央化;阳声韵脱落后鼻韵尾,主要元音鼻化;入声韵脱落喉塞尾,主要元音央化;更有韵头脱落或者发生改变而导致声母也发生变化。儿化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词类很丰富。在同一词类内部,儿化的形式也较为多样,尤其是名词的儿化;"儿化"强大的构词功能使得昔阳方言中的儿化现象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8.
舟曲藏语语音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儿化韵尾出现的频率比已知所有藏语方言都高。尤其是拱坝乡勒卧村的语音,是目前发现的藏语语音演变史上儿化韵尾现象发生和演变的最为典型的案例。儿化韵尾在舟曲藏语中形成的原因与语言内在演变的关系十分密切。历史语音的先天性基础和后期语音演变中的特殊细节是藏语儿化韵尾形成机制中不可或缺的共同要素。  相似文献   

9.
应县方言的儿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应县方言儿化音的来源,并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几个方面描写分析了应县话的儿化现象,通过与大同话、普通话的比较显示了应县方言儿化韵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京津两地方言儿化韵的异同,指出鼻化儿化韵极少以及[(a)r]和[ar]的对立是天津话儿化韵的特点;运用非线性音系学特征几何的分析方法解释了天津话儿化韵的派生过程.调查结果显示,天津话儿化韵有变异的趋势,新派倾向保留鼻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儿系列字"和"儿化"是河北方言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内部差异和独特研究意义的内容之一.介绍并分析了河北方言中与"儿系列字"和儿化有关的7个方面的内容或问题;意欲说明:河北方言中还有大量与儿化相关的内容需要描写、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儿化及相关问题的描写研究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2.
重庆方言儿化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方言儿化音刍议汪长学关键词重庆方言,普通话,儿化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H172.3儿化是汉语的一种语音变异现象,存在于语流音便之中,即词尾"儿"与它前面一个音节连读时,二者变为一种合音,韵母成了一个卷舌韵母。北京话中儿化现象最常见,而且一部分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汉语词汇等级大纲》中的轻声词和儿化词作了统计和分析归纳。指出可以通过语言规范化,人为地对轻声儿化词加以限制和精减,使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标准语和北京方言有严格区别,以利于对外汉语数学和普通话的推广。文章指出轻声儿化与语音、词汇、语法都有密切联系,建议在《语法等级大纲》的相应位置作适当说明,指出其规律性。建议将儿化词的口语和书面语形式统一起来。文章也指出了《词汇大纲》的一些疏漏之处,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4.
儿化是北京音系的一大特色。既然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那么,儿化就应该是普通话语音体系中一种不可忽视的语音现象。淄博方言虽属北方方言且同普通话的差异不是很明显,但对淄博人来说,“儿化”的学习却是一个重点、难点,现提出几个...  相似文献   

15.
从新老派语言差异入手,对湘西自治州汉语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的变化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指出向共同语靠拢是湘西州汉语方言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蕲春县青石镇樟树村是国学大师黄侃先生的故乡,黄侃先生的《蕲春语》所记之音系即樟树村的语音系统.《蕲春语》记录了不少词语方音的儿化现象,为此,本文想就樟树村方言中的儿化现象作些探讨.先介绍一下樟树村方言的声韵调:声母 韵母  相似文献   

17.
山东沂水方言属于汉语官话方言大区胶辽官话中的东潍小片,它既具有胶辽官话的普遍特点,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本文对沂水方言的语音特点作了一个概略介绍,包括声韵调、儿化韵以及中古声韵调在今沂水话中的一些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三方面对鸡西方言儿化问题展开讨论:鸡西方言音系;鸡西方言儿化现象及儿化规律;鸡西方言儿化规律的例外。通过研究,认为鸡西方言中儿化规律的例外属于离散式音变。  相似文献   

19.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长洲镇百乐村那岭屯壮语属于北部方言桂边土语,有35个声母、76个韵母、10个声调。新派塞音出现了送气音,老派和新派之间产生了区分,但尚未形成对立;有腭化和圆唇化声母,但并不整齐;韵母长短音的对立不整齐,只有[a]-韵长短对立比较完整;标准壮语[?b][?d]都是单数调,但是凤山那岭壮语却有双数调。文章还记录了凤山那岭壮语的词汇。  相似文献   

20.
山西方言“儿化、儿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山西87个县的“儿化、儿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69个县有“儿化”,12个县有“儿尾”,6个县无“儿化”,也无“儿尾”。从地理上看,自北向南儿化韵数目依次增多,少的4个,多的37个;从儿化对音节的影响看,影响的大小与儿化的数量成反比;从儿化的构成形式看,涵盖整个实词类;从表义功能看,除表细小、喜爱的附加意义外,还表敬称、方位等意义。总之,山西方言儿化较之普通话语音、功能均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