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富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潮,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女性主义的思想理念和“女性学”的传播唤醒了女性的自我意识,使妇女意识到了自身的权利和价值,并努力地争取其权利;在女性主义运动的推动下,女性和平等教育的拥护者和支持者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争取到了和男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女性主义运动对于提高美国女子高等教育中女性学术与科研能力以及消除“玻璃天花板”现象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美国女性主义运动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女性教育研究学者杜学元所著的《社会女性观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一书,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视中国古代女子教育史,提出了中国古代存在女子高等教育并具有自身特点的观点。该书以女性主体意识的起伏发展为维度,探索从先秦到清末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社会女性观影响下的女子高等教育,视角新颖,观点独特,内容翔实,论述有力,不失为教育史研究上的佳作。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作为晚清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女子教育思想经历了一个由禁止女学到开放女禁的转变过程,他推动了《女子官学章程》与《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出台,并且身体力行,亲自创办和鼓励民间开办了一批女子学校、女子师范学堂,确立了女子教育的合法地位,促使了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的初步觉醒,为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当代中国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跃动的夏娃     
迟莉把艺术视角到市井生活之中,展示出女性意识逐渐变化的过程:由帮手女性、两极间跃动的过渡型女性到独立女性,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复苏和强化,从而塑造了一系列原汁原味、本真自然的女人,还原她们本来的历史重量,昭示出当代女子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及社会底蕴,透露出理想主义的曙光,彰显出女性主义的色彩,表现出对女性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中西女性主义的不同,从理论上可追溯到孔子与柏拉图的女性教育理念.孔子对女性采取“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式的疏离态度,把其排除在“有教无类”的“类”和取士的“五仪”之外,客观上沿袭了周礼所提倡的“三从四德”的教育内容,通过对男性“修齐治平”意识的强调,强化了女性相对的从属地位;柏拉图虽也承认男女生理有别,但主张给予女性以同等的受教育权,通过训教培养女护国者.与孔子相比,柏拉图更具有“女性主义者”的资格,其男女等权的理念为现代西方女性主义的两性平权思想增添了理论上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影响我国女子大众体育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大众体育的发展,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和发展程度.目前,我国女子大众体育发展相对滞后,主要是受到了我国女性体育意识淡薄、女性双重角色、女性经济地位与消费方式、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场地、大众传媒的导向偏失等因素的影响.如能注重女性体育意识的培养,将女性从角色冲突中解放出来,更新女性体育消费观念,重视场地设施的多元化利用与开发,加强大众传媒的行业自律,必将促进我国女子大众体育的发展,为实现我国体育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续保证.  相似文献   

7.
生态女性主义以生态批评为基础,把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运用到对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意识、社会平等公正、人与自然、两性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上。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具有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他的代表作《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一个重要主题,即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模式,实现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8.
龙应台是从台湾走到海外,影响全球的知名女性作家。受其早年经历的影响,她接受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熏陶。她继承并超越了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的思想,批判社会生活中的男权意识,提出女人首先是完整的人的观点,书写作为母亲的幸福与代沟的煎熬,提出母亲教育理念的公民意识,展现作为女儿的柔情与担忧,呈现女性真实、立体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佐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中的生态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展示了黑人女子内心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也充满了深切的生态关怀。作品中蕴含的女性意识和生态意识既有深层次的对立,又体现了多样性的统一。从交织的生态女性意识、女性与生态意识的对立及女性与生态意识的统一三方面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只有充分认识到女性意识与生态意识的关系才能够达到生态女性主义者所追求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互相依存的生活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0.
作为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女性主义文学家,乔治·艾略特的作品充分展现了男权社会下女性的命运。为了加深对当时的女性命运的了解,需要在深入研读其代表作品的基础上,就宗教神权和夫权思想影响下的男权社会女性的教育、职业等方面的命运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就女性抗争意识的觉醒和实现女性命运转变的途径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推动19世纪女性主义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女权运动第一次浪潮之中,文化女性主义是一个重要的思想传统。文化女性主义与自由女性主义这两种不同的思想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合力推动了进步主义运动时期美国社会之中新女性的崛起。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之内,文化女性主义为美国妇女在社会中寻找到合适的活动领域、为美国女性争取政治权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文化女性主义是美国进步主义运动时期最杰出的女性———简.亚当斯社会思想中的一大显著特点。简.亚当斯也为文化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而丰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文言小说的经典著作,它以大量篇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生活和生存状况,涉及了许多有关女性意识的问题,部分作品体现了女子追求美满爱情和幸福婚姻的主动性和反抗封建落后思想观念的自主精神,同时通过对这些女性在生活、爱情和婚姻及家庭中种种际遇的描写,肯定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了作家具有了初步的女性主义观念,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女性婚恋意识、反传统意识和经济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觉解读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探索作品中作为大自然的女儿苔丝与大自然的复杂而紧密的关系,以及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所受的压迫和约束和女性的意识觉醒,体现了作者对于男权社会的观念的控诉,对女性和自然关注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对《傲慢与偏见》中两位女性人物伊丽莎白·班纳特与夏绿蒂·卢卡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对比,阐释了两位出身相似、社会地位相当的女性最后不同归宿的原因.奥斯丁对伊丽莎白这一正面人物的肯定和高度赞扬充分体现了她进步的女性主义意识,这在当时乃至于现在都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用女性的主体意识重新审视社会文化,女性作为译者主体延续了译文的生命,并通过创造性的叛逆给译文注入了女性性别意识。但女性性别意识的过于强调、译者主体性发挥的过激化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现代英国著名作家和女性主义先驱,她对中国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尤其是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伍尔芙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开启了中国女性潜藏的女性意识和欲望,引发中国女性对自身经验和生存处境的思考和审视,促进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虽系同一术语,但在内涵上还是存在着较大差别.女性主义文学较之女权主义运动,出现得更早.女性主义文学主要强调文学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去表达女性对世界和自身的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强调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独特的意识.就文学史而言,女性主义文学最早出现在18世纪后期的英国,之后的两位作家,简·奥斯丁和夏·勃朗特对女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创作目的、女性意识和婚姻价值观三个方面,两位女作家均存在着较大差别,正是这种差别,显示出女性主义意识在英国文学中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叙事立场,书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中国及华裔女性形象,记录了华人/裔女子在中国传统父权社会和美国白人主流社会里打破沉默、寻求自我的决心和勇气.书中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表现出女性在其主体意识发展不同阶段的各种反映,显示出处于种族和性别双重边缘的华裔妇女构建新型的性别身份的艰难历程.汤亭亭以崭新的美国华人/裔女性形象完成了对白人所持的华裔美国人刻板印象的替代,解构了美国文学对华人/裔妇女的丑化和侮辱.透过汤亭亭笔下的华人/裔女性形象,读者可以看到华人/裔女性建立自我意识和寻求性别身份的蜕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近代留美教育家高君珊曾多次留学,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具有"新女性"教育思想倾向.她反对社会上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反对将理家育儿作为女性的唯一职责,认为男性也应该承担育儿的职责.她主张女性在兼顾母职、妻职的同时,在社会上也要谋求职业独立,以获取经济来源.她努力在母职与社会职务中获得平衡.她对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天才教育、女子教育深有研究.纵观其教育思想,对于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沃克的小说描绘了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自身性别角色和性别意识的觉醒,是族群意识和女性意识的双重表达,其写作的主题和动力主要来自这二者.胡克斯站在黑人女性主体性建构的立场上,批评了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女性主义话语在把女性作为一个同质范畴的时候,其理论话语通过把不同女性团体的经验同质化和系统化,从而抹杀了那些边缘的和抵抗的经验模式.沃克着眼于人的解放来理解黑人女性自身的解放以及黑人的性别和谐,其小说虽然受到了主体性理论思想的批判,却是对于女性主义话语的真正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