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雷 《云梦学刊》2014,(1):98-99
伴随着20世纪中国社会的激烈转型,中国的文学、艺术也在不断求索,与时代保持共振。创新,不仅是社会、时代对于文学的期盼,也是文学的自律性要求,是文学与自身传统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社会主义启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茂民 《东岳论丛》2002,23(2):79-83
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 ,启蒙不仅包括自由主义启蒙 ,同时也包括社会主义启蒙。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来说 ,社会主义启蒙取得了最终胜利。 2 0世纪中国文学在社会主义启蒙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启蒙历程包括左翼文学、解放区文学、17年文学和文革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它们所具有的共同本质特征和内在精神联系使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社会主义启蒙成为可能。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社会主义启蒙无论是对于 2 0世纪中国社会进程还是对于 2 0世纪中国文学自身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个历史漩涡与三次历史超越:20世纪中国的历史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一个充满了历史漩涡的世纪。对大多数国家而言,20世纪与其说是一个创造历史的世纪,不如说是一个在历史漩涡中痛苦挣扎的世纪。回顾历史,人们看到,中国在20世纪艰难跨过三个历史漩涡,实现三次历史超越。20世纪是中国真正自主创造自己历史的世纪。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与发展,都是在文学现代化的另一个维度——市场文化和文学消费的语境中进行的.因此,文学生产与读者消费诉求的关系,作家作品在文化图书市场上的命运,文学的消费价值,成为全面而客观地考察和评价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视角.本文着重以最具有图书出版物特性、与大众读者文学消费最为密切的长篇小说为例,宏观考察各个历史阶段文学消费与文学存在和发展的关系,试图敞开一直被意识形态或“纯文学”的文学史所遮蔽的20世纪处于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现实关系中的“文学事实”,凸显时代社会的经济体制、传媒出版、大众读者、图书市场对于20世纪文学生存和发展的制约与影响,以期建立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新的评价标准,即在确立文学作品的价值时,将社会的影响和读者的文学消费状况作为评判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5.
寻根文学与“五四”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两个显著的启蒙运动时期,但这两个表面相似而实质不同的文学启蒙运动,在其现实的指涉意义、表现形态和结果等方面,都有着种种的不同。本文主要探讨了寻根文学的启蒙意义及其偏差,并将之与“五四”启蒙运动进行比较,从而对于启蒙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和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命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与文化建设也起着现实的针对意义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晓峰 《晋阳学刊》2012,(4):129-131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文学流派。考察这些文学流派形成的轨迹可以发现,文学流派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即现当代文学)发展中走了一条由自觉形成到非自觉形成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里,文坛上再未形成和出现新的文学流派,文学流派在当代文坛已逐渐成为一个陌生的文学话题。文学的世俗化、作家的自我膨胀心态、网络文学的自由开放,以及文学讨论与批评的弱化是文学流派在当今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点早已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界的共识。但是,政治究竟是如何介入20世纪中国文学的,并以何种方式决定了文学的基本走向的;对于政治与文学的关系,如何不流于感性层面的批评与指责,如何以学理性的眼光来探究,并梳理出20世纪政治影响中国文学的全过程,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见。我们认定,如果不能从学理层面解说清楚政治与20世纪中国文学关系的复杂性,也就无法全面阐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真实状况。新近出版的朱晓进等著的《非文学的世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南京师范大…  相似文献   

8.
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论90年代中国影视文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论90年代中国影视文化尹鸿90年代以来的这一时期,对于中国历史来说,不仅是公元纪年意义上的世纪转折,同时也是经过20世纪一百年艰难求索以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世纪转折,因此,处在这一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既是这一特定时期的...  相似文献   

9.
多重概念的歧义与中国文学“现代性”阐释的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性"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文学阐释的关键词,然而,"现代性"这一概念却在不同知识背景的人们那里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含义,在今天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阐述当中,这些概念的歧义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对于实际文学问题的真切把握,影响到了我们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深入理解.在这个意义上,目前学术界的首要任务不是继续卷入"现代性"话语的混杂声响,而是重新检点我们的阐释立场,以期对中国文学的问题本身有真正新的发现.如果是为了"问题"本身的展开,"现代性"概念本身的存亡是无关紧要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真正发端,本质上是由于文学观念的变革。20世纪中国文学的性质,也是由文学观念的性质所决定的,为政治、为人生。为艺术成为本世纪文学观念多元构成中的三大基本线索。围绕这三种基本观念,我国文坛上一直贯穿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话语论争。  相似文献   

11.
黄水源 《兰州学刊》2010,(1):181-183,191
延安文艺整风对20世纪政治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在运动的组织形式,还是指导运动所产生的理论体系,文学后果,对20世纪政治文学发展的影响是空前的。正是因为延安文艺整风,文学一政治范型正式转化为政治一文学范型,政治文学的理论范式定型化。对当代中国来说,文艺整风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它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演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发展、域外思想文化(特别是文学和文学思潮)异质对中国原有文学的影响以及中国文学对自身变革与发展的要求,是影响ZO世纪中国新文学传统形成和发展的三个基本因素。本世纪,由于中国社会的一系列革命与社会观念的新旧交替,文学这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的反映,必然关注这一系列社会革命和思想变革,并相应地摒弃旧有的文学观念,产生新的文学意识与之相适应,与之相配合。社会的巨大变革也为文学提供了不断更新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因此,中国在20世纪文学意识的主流,一直表现出较强的时代使命感。本世纪…  相似文献   

13.
以20世纪中国家作家的小说创作为考察对象,纵观近百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艺术形式发展变化,论述20世纪中国作家的形式感追求、小说创作实践、文学表现形式在新世纪的发展可能性,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的特点与得失,以及作家在艺术探索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和走过的漫漫历程。  相似文献   

14.
周艳丽 《殷都学刊》2011,32(2):87-91
生命意识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内在生长点,女性文学以生命意识建构的形式,在寻找着合适中国特点的性别和谐发展的道路。纵观20世纪以来女性小说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女性生命意识的表达走过了: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女性生命意识的甄没和生命意识的张扬和理性回归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谭广旭 《云梦学刊》2003,24(3):70-72
长诗之圣《孔雀东南飞》中的主人公焦仲卿妻与其他众多的“弃妇”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其能“自求遣归”,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对于地位极为低下的妇女来说,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妇女在争取自身解放的漫长道路上迈出了可喜而艰难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和宋剑华的《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近代性》一文,引发了一场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性质的讨论。这场讨论的核心是文学的现代性问题,因为现代性是判断现代文学的根本标准。对于文学的现代性问题,国内学术界至今没有展开充分的讨论,这种理论上的缺失使对20世纪中国文学性质的判断失去准的。综观近来发表的与我们商榷的文章,由于没有弄清文学的现代性,造成了争论的盲目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首先探讨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然后才能科学地判定20世纪中国文学的性质和划定中国文学史的现代分期。  相似文献   

17.
谢昭新 《江淮论坛》2010,(2):153-160
中国文学在20世纪汇入世界文学发展的大潮,其理论主张和艺术创作都体现了中外文化交融中的世界性意识,外国文学的输入与影响是20世纪中国文学得以生成乃至发展的原因之一。在多元的外来影响中,20世纪中国文学又特别受益于俄苏文学。蒋光慈在对俄苏文学作品与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中,在留学苏联三年对俄国文学与社会运动的体验了解中,找到了文学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借鉴原料,从而在俄苏文学的影响下,开启了对革命文学理论的倡导和普罗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发展问题,是20世纪中叶以来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个问题尤为重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时代主题,不仅明确地提出了“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等强调发展重要性的著名论断,而且形成了他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观点、主张和完整的发展理论体系,科学地回答了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研究一百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再过几年20世纪就要结束了.20世纪对于我们中国的整个历史来说,是一个风云变幻剧烈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不但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而且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也经过了许许多多的曲折。在我们即将跨入ZI世纪之际,怎样认识20世纪中学术的发展状况,如何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这是许多人都非常关心的事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学术界,特别是文科学术界,现在都非常迫切地需要对于20世纪学术发展所走过的道路进行回顾,对21世纪的学术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此,我想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研究一百年的状况进行一些简要…  相似文献   

20.
男性知识分子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描写对象,其形象的晦暗色彩与悲凉基调,由明清小说至现代小说,随着社会变迁与文化发展而逐渐增强。现代小说中男性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学性弱化主要在体现思想上的怀疑与空想、精神上的苦闷与彷徨、身体上的疲惫与衰弱、身份上的没落与尴尬等四个方面,其产生的原因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知识分子的生存艰难和精神困境以及作家对知识分子责任和使命的探索密切相关。20世纪20年代的革命文学与20世纪30-40年代的左翼文学,其所批评的知识分子尤其是男性知识分子的精神退化或道德堕落,直接影响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与建国后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知识分子形象的弱化因此而具有了文学性与政治性相互交织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