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论人力资本产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一样存在产权问题。忽略人力资本产权及有关问题是我们改革中存在的一个失误。人力资本产权是一个由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发展权等一系列权利组成的产权束,所有权是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经营权是核心,收益权是要害。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 ,就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的模糊与被藐视。只有明晰人力资本产权 ,才能促进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流动 ,从而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本文在分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所有权与收益权虚置的危害后 ,指出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所有权与收益权明晰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就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的模糊与被藐视。只有明晰人力资本产权,才能促进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流动,从而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本文在分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所有权与收益权虚置的危害后,指出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所有权与收益权明晰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家族企业社会资本的双重物品属性及其产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已有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忽视了家族企业社会资本的不同表现层次 ,难以准确揭示其物品属性 ,对其产权特征和产权结构也缺乏系统的归纳和界定。家族企业的社会资本是以家族的血缘、亲缘为基础 ,嵌入在家族企业组织及企业家个体中的一系列规范和结构 ,它体现在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 ,且具备双重物品属性 :组织层面的社会资本具有俱乐部物品属性 ,个体层面的企业家社会资本则具有私人物品属性。家族企业社会资本的产权特征表现为产权客体的行为关系本质、权能构成的复合性和界定机制的社会性 ,其产权结构可分解为所有权及由其派生的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家族企业组织和个体层面社会资本的产权既相互区别 ,又有重合 ,企业家个体在家族企业社会资本的生成和传承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把人力资本产权的内容界定为人力资本使用权束、积累权束和收益权束,把财产权纳入到人力资本权束的体系中。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下的涉农制度对农民人力资本产权安排及其经济效率的影响,认为进一步完整农民人力资本产权是新形势下涉农制度变迁的趋势,并进一步提出了涉农制度改革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所有权角度界定的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特性和股权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在企业激励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从产权与所有权的角度来定义人力资本产权,并据此来分析企业内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出发,要克服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信息非对称的存在而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的有效激励方法应为股权激励。但企业内人力资本依据其“资本”属性可以划分为企业经理和技术人员等核心人力资本和企业普通员工等一般性人力资本,不同的人力资本其激励措施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与现代企业产权激励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本产权具有动态演化性,清晰的产权界定将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分享制下,不仅是实物资本,而且人力资本的所有者都是企业投资人,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在平等协作的基础上共享企业剩余,这正是分享制区别于雇佣制的本质特征。为了顺利构建并实施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的分享制,需切实加强对人力资本营运产权的价格测评和配套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从产权角度出发,研究家族企业融资结构问题。以家族产权、财务资本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为基础构建家族企业产权治理的动态模式,分析家族企业产权治理模式的演进,那么初创期宜采取家族产权主导治理模式;成长期宜采取家族产权与(职业经理)人力资本产权协同治理模式;成熟期宜采取家族产权、(外部)财务资本产权、(职业经理)人力资本产权协同治理模式。家族企业融资应该是"家族资本"、"员工资本"、"社会资本"三位一体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过程中,我国学者沿着两条路径探讨了劳动与资本的关系问题.一条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将研究聚焦到劳动力产权制度上,提出了由"物质财产产权"和"劳动力产权"构成的"双产权制度"理论;另一条从人力资本理论出发,将企业理解为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的产权交易契约,提出了由"物质资本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组成的"双产权制度"理论.最后,两条路径在本质上汇合到一起."双产权制度"理论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作型劳资关系,奠定了产权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产权实质上体现为对人力资源资本地位的承认与重视,在本质上反映的是要素资本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和权利配置关系。人力资本产权问题产生的根由在于发挥人力资本产权的激励效应,降低企业制度成本,提升企业效率。而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效应能否真正发挥,则取决于人力资本产权初始界定与动态调整过程及其运行机制能否将人力资本所有者切身利益与企业价值增值紧密捆绑起来。同时,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效应的发挥还受法律及制度环境、人力资本市场及金融资本市场完善程度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物权权能理论,在中国现行法律框架中界定集体土地收益权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发现:集体土地收益权是集体土地所有制法律化的重要形式,存在重要的制度功能和时代价值;集体土地收益权制度的缺失,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影响集体分配调整功能实现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阻滞中国特色农村土地权利理论的发展。文章进一步研究了集体土地收益权制度改革的应然进路,探索了促进成员集体、集体成员各自集体土地收益权实现的权利制度。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产权的界定及其利益分享是知识经济时代必须重新解读和审视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当前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存在分歧的基础上,以投资性和效率性为原则,对人力资本产权进行了"政府——个人——企业"三角主体的探讨,认为在人力资本权益分享时,人力资本主体应共同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应当特别保护并强化个人和企业的那部分权益,而政府的人力资本权益应相对弱化但应强调其隐性收入。  相似文献   

13.
产权是资本要素所有权。资本要素包含物质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按资本要素分配,就是物质产权和劳动力产权共同分配劳动成果,“按劳分配”是按资本要素所有权对剩余价值的分配;工资是劳动力价值补偿,不属于“分配”范围;明晰产权关系,就是要明晰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的关系;明晰劳动力价值补偿和“按劳分配”的关系;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资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产权化 ,就是赋予劳动者与其人力资本对等的产权权能、产权权益和产权权责 ,使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等要素共同参与收益分配和承担风险。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化 ,对于促进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制度创新 ,推进整个社会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最终将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率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5.
防止企业人才流失的人力资本产权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使我们重新审视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从而引出人力资本的产权概念,在阐述确立人力资本产权地位对防止企业人才流失的作用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确立人力资本产权私有制度、构建人力资本市场化定价制度、完善人力资本投资制度、创建完全的人力资本收益权制度、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制度和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本产权运行的法律制度等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论人力资本产权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俄国在进行物质资本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必须尽快建立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产权的激励、收入分配及配置等重要功能,以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和有效利用,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否实现现代化目标、赶上发达国家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高校人才流失与缺乏积极性问题是制约高校发展的主要瓶颈,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对人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缺乏科学合理性。高校人力资本激励,必须明确高校人力资本产权的归属,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激励效果。高校人力资本产权永恒自有是建立高校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基础,确定了高校人力资本产权的归属问题,就可以通过强化质量指标考核、建立考核面谈制度、正负激励交互作用、组织文化激励以及健全人力资本约束机制五个方面对高校人力资本进行激励。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问题及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作为企业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应享有使用、投资、收益等权利.然而,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等因素影响,造成企业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地位不平等,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产权不明晰、权益缺失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有关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的制度,明确劳动者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地位.并着力完善人力资本产权市场,以消除人力资本产权问题对员工激励以及企业发展造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对市场中介机构进行合理的产权制度安排不仅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高效率运营的需要,也是激励企业人力资本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这一产权制度安排的内容主要包括:明晰企业初始产权,界定企业增量资产产权,确定合理的企业产权结构,以及建立开放型、多元化的企业产权.为此,在我国市场中介机构的产权制度安排中,可以实行结构性年薪制、实施期权与期股制度,推行职工持股计划,以及试行可转化薪酬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