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笔重彩绘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它注重意象的营造,表现风格与写意绘画中的写意性有着同源的特征。文章分析了传统写意美学与工笔重彩绘画的关系,以及"写意性"与写意、写意画的区别,对工笔重彩的写意性特征作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证,力图揭示体现工笔重彩绘画的写意美的艺术文化本质及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绘画中的物性美学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这个媒体化、图像化的时代,绘画艺术具有了与此前时代的绘画非常不同的特点。本文主要论及当代绘画中一个重要的绘画倾向——物性绘画及其美学特征,结合与传统绘画及现代主义绘画的比较,理清了当代物性绘画的基本特点和美学的当代性,同时也论证了其形成与现代社会转型和文化思潮流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西藏当代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强烈的时代特性。从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视角来看,其关学特征主要通过画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材料技法、造型程式和创作理念等方面加以表现,文化特征主要通过绘画作品对高原游牧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的视觉表述得到呈现。西藏当代绘画艺术以其浓郁的地方性特色,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成为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彰显文化多样性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回眸与展望--20世纪中国绘画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绘画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这些特征表现在其独特的审美意识、观察方法、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上。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为中国绘画注入了新的理念 ,产生了各种新的思潮和新的流派。 2 0世纪中期 ,在艺术为政治斗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的影响下 ,除现实主义艺术流派之外的其它西方艺术流派均遭到批判和打击。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在西方现代文化潮流冲击下 ,中国绘画出现了各种艺术观念和艺术流派共存共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热贡艺术特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贡艺术在继承藏传佛教文化传统的基础上 ,不仅吸收融合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造像艺术的特长 ,同时也受到汉文化及西夏文化的影响 ,进而形成了独自的艺术特征 ,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藏传佛教绘画艺术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意境之美——谈中国古代绘画的审美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代绘画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创造了若干个后人无法企及的艺术高峰。由于与西方绘画有着文化精神上的本质区别,中国古代绘画在世界艺术文明中也独树一帜,成为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这一切都与中国古代画家们遵循创造意境美的哲学观是分不开的,意境之美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和文化精神在绘画上的集中体现,象外之象成了中国古代绘画的表达重点。本文通过大量的美学理论阐述这一观点,旨在从深层次剖析古代绘画的创作原则,为当今中国绘画的发展与创新起到铺路垫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人画”与“院体画”体现了中国绘画史中两种最为重要的绘画审美思想与艺术创作形态,对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也各自体现出不同的时代审美内涵。“ 文人画”观在明代社会文化形态中的意义转变以及近现代绘画史研究中的涵义拓展,体现了其审美内涵的时代发展特征。“院体画”则是伴随着封建社会宫廷画院的产生出现的,有其鲜明的绘画风格特征与时代审美内涵,但是“院体画”的说法在当代已经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8.
中国绘画写意性的文化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绘画凝聚了东方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艺术的智慧,传统哲学中"儒道释"的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形成了中国绘画高度的精神性、写意性特征.中国绘画传达的"妙趣、神韵、意境"与"儒道释"的哲学思想常引申出不同层次的精神理念,给人们以丰富的回想余地并对"写意精神"不断超越,彰显了民族绘画艺术创新的时代精神.中国文化哲学及其绘画"写意精神"也是世界文化发展源泉,因而复兴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写意精神"对建设现代中国文化,促使现代中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同步具有当代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虽然东西方文化有着迥然不同的本质和面貌,但在20世纪初,现代西方绘画却自然而然地接近中国画的特征和结构,尤其在西方现代绘画更深层的思维结构中,某些精神的特质与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中的一些要义竟有着惊人的本质同一性。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成为西方现代艺术中关键性的提示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国瓷上绘画装饰仍然以传承传统为主导,没有真正融入现代陶艺的理念.不再是主流艺术的中国瓷上绘画装饰将向何方向发展?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陶瓷艺术,现代瓷上绘画装饰必须传承传统;但要获得新的生机,瓷上绘画装饰必须融入时代的发展,体现现代文化;世界文化的大融合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吸纳外来文化会让中国现代瓷上绘画装饰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11.
拜占庭帝国的绘画艺术是在继承古代希腊罗马及古代东方绘画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基督教文化特色发展而来的。在千余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拜占庭国家绘画艺术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早期拜占庭国家时期、中期拜占庭国家时期和晚期拜占庭国家时期三个历史阶段。历代帝国政府的支持、拜占庭国家的基督教化、古希腊罗马及古代东方丰富的绘画传统以及拜占庭国家强大的经济基础等各种因素,是拜占庭绘画艺术得以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而这一切都构成了拜占庭绘画艺术多样性的基础。拜占庭国家绘画艺术的多样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其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表现手法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水墨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题材之一,曾经辉煌一时,是社会和政治、文化的表征。20世纪由于社会和政治变革需要,中国画发生了重要变化,造型能力大大加强,人物画与社会关系更为紧密。当代水墨人物画因其对现实的关注和人文的关怀,用水墨艺术表现形式造就了新的 “人文画”。  相似文献   

13.
东北民间绘画题材多来源于乡村、牧区、林区,是在农田生态、草原生态、森林生态等特定自然条件以及区域社会文化生活条件下创作出来的。东北民间绘画在不同类别的绘画表象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艺术文化特征:年画色彩绚丽,年味十足;有着乡土性的艺术风格和内容,以及浓郁的东北地域性;题材多反映淳朴的民风习俗。东北民间绘画中的绥棱农民画、吉林东辽葫芦画、辽宁铁岭指画、内蒙古扎鲁特版画等,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与风格,还经历了一个传承流变的过程,在发展中基于创作原则而不断创新,为繁荣民间美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东北民间绘画多数已经成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仍有亟待申报遗产的项目,如大连庄河农民画、金州农民画等。这些民间画在当地都有代表性,已经具备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条件,只要继续深入挖掘,找出活态传承人和传承过程,其申遗成功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4.
作者长年从事中国画创作 ,在近三年学习油画艺术的过程中 ,对中西绘画的色彩观念进行了认真的比较研究 ,认为作为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中的艺术样式 ,中国画与油画在绘画色彩观念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尝试从中西方的艺术史、色彩理论、艺术手段、用色原则等角度来论述中西绘画色彩观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下,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此从共时的角度,分析了当今艺术的嬗变,论述了构成当代审美文化的主旋律审美文化、高雅审美文化、大众通俗审美文化的各自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大众文化的飞速发展,审美文化向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成为当今审美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新航路开辟后 ,欧洲人纷纷到东方活动 ,因而中日两国均与西方文化发生大量接触 ,出现吸收西方文化的高潮。中国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建筑艺术、自然科学等 ,日本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绘画艺术、自然及社会科学、武器制造技术和生活习惯等。由于日本和中国政府先后实行闭关政策 ,这一吸收西方文化的高潮在日本和中国先后中断。本文对这一时期中日两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作了全面考察 ,并分析了两国在吸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17.
藏族是我们伟大祖国民族大家庭的主要成员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异彩。藏族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戏剧、歌舞等领域均有着强烈地民族特点和高超的艺术成就。尤其是绘画,我们称它为“藏画”,更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一系列举世公认的艺术大家的绘画作品在意境的营造与艺术手法表现上,都与儿童美术欣赏的审美特征有着契合之处。儿童国画本身就是一种简单的出自内心的绘画作品。学前儿童对世界充满了爱心和好奇心,对他们的艺术教育是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们努力在绘画大师和学前儿童之间找到契合点,让大师走向孩子,让孩子从较高的起点学习艺术,了解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论绘画空间     
绘画作为人类的一种创造.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与人的文化意识和宇宙观念发生着密切联系。不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出不同的绘画空间形态,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些不同的绘画空间的构成方式和审美特征,必须把它放在特定的文化意识的大背景中去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绘画是文化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条重要支流。我们祖先用智慧创造了伟大的文化,在世界艺术史上堪称是独放异彩。纵观世界艺术史,毫不夸张的说,文明传承之悠久、艺术成就之伟大、艺术观念之前卫、艺术层次之雅致等都居世界前列。绘画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历经了原始萌芽、童稚、成熟到升华变化等阶段。它的灿烂、辉煌、神秘在世界艺术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