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直接表现为“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这也是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八个统一”是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三性一力”是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的目标设定,“六个要”是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的评判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2.
这里说的“大”文化,不是指当年那种“假大空”的“大”。明明是个“小农”,明明通身都是“草芥之民”习气,却要在那里扯着嗓子喊口号,喊“马列主义”,这不是“大”文化,而是将“小小气气”、“俗里俗气”膨胀为“昏头昏脑”、“傻里傻气”,属于低文化范畴,甚而属于非文化范畴。 这里说的“大”文化,也不是指由“土气”文化凭空一跳而成的“洋气”文化。莫以为写小说、搞影视专门摄取“大”人物——诸如大学者、大作家、大演员,大阔佬——入文字、入镜头、人人都在那里摆大架子、抖大威风、说大哲理就算是“大”文化了,也莫以为写评论、搞理论时专门囤积舶来语、洋概念,玩弄名词迷宫,就算是“大”学问了。 不能统统拋弃“小”文化,老老实实、正正派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中 ,“阿保”也用作官名 ,“星”表示迅速 ,是副词 ;“度杯”在文中是用典 ,指神通 ;“”应写为“蕤宾” ,指农历五月 ;“头纳”是“欲网”的讹误 ,是佛教用语 ;“肤第”是指皮肤的颜色和服役次数 ;“门拦大阴”应写为“门栏大” ,指门庭的大恩泽  相似文献   

4.
《庄子.大宗师》中“简”字释义历来歧见纷出,主要归为三种观点。马王堆帛书《五行篇》中数处提到了“简”,其义为“不以小害大,不以轻害重”。此义和《庄子.大宗师》中“简”的意义极相符合,只不过在《庄子.大宗师》中“简”用为动词。简的“不以小害大”义是由其本义“大”引申来的。  相似文献   

5.
彻底否定“文革”,就必然要彻底否定在“文革”中发展起来的“大批判”。这种“大批判”是“文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为依据,以所谓“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四大”等为基本方法,采取了群众运动的形式,成为推行“文革”的重要手段。“大批判”贯彻“文革”的始终,遍及各个领域,流毒很广,危害极深,在政治、组织、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思政课”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承担着铸魂育人的特殊使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防控中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卫生防治在为“大思政课”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大思政课”也成为了卫生防治有效开展的重要教育途径。在卫生防治中讲深公共卫生事件变化、讲透公共卫生防疫政策、讲活爱国卫生运动故事,是充分发挥“大思政课”思想价值引导、立德树人重要作用的目标旨归。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过程中讲好“大思政课”,应从有理有例的思政“小课堂”、有滋有味的社会“大课堂”和有感有形的网络“新课堂”入手,在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中着力强化“大思政课”的育人实效,从而更好地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7.
考释《素问》疑难字词四则.认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斗而铸锥”的“锥”当作“垒睫”;《阴阳应象大论》“寒胜则浮”及《阴阳类论》“气浮不鼓”的“浮”当为“汪”的俗字之误;《脉解》“所谓甚则跃者”的“跃”当读作“旭”,《说文》训“行不正”;《素问·至真要大论》“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的“白”当训大,“白血出”犹白汗出,即大出血。  相似文献   

8.
先民在从事农业生产中,为了确定季节,就观测昏旦中星,以为标准星象。如古埃及以天狼星晨现东方为标准。中国古代则曾以“大火”(即心宿二,天竭座α)为主要观测对象之一。如“五月:……初昏大火中;种黍。”“火中寒暑乃退。”“七月流火”“火伏而蛰者毕。”“火见而清风戒寒。”等等。古人亦把这些可以指示季节的星称为“大辰”。“大辰者何?大火也。大火为大辰,伐为大辰,北辰亦为大辰。”《尔雅》曰:  相似文献   

9.
吴志菲 《华人时刊》2004,(10):40-47
潘石屹:2003年被“世界经济论坛”邀为主讲人;2002年和2003年两度被“博鳌亚洲论坛”邀为主讲人;被评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士”之一;2001年被深圳住交会评选为“中国地产十大风云人物”;建外SOHO被评为“京城2002年度十大影响力楼盘”之一;建外SOHO荣登新浪 网“2002年京城十大畅销楼盘排行楼”榜首  相似文献   

10.
笔顺规则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笔顺的第一规则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第二规则是“先大后小、先长后短”。“上”、“下”、“左”、“右”以笔画的末端为依据 ,“大”、“小”则以偏旁笔画的纵横向距离的乘积来估算。  相似文献   

11.
在存在论的意义上.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有”和“无”曾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有形”、“有名”,“无形”、“无名”;另一种是“实有”、“存在”,“虚无”、“不存在”。在《老予》中“有”或“无”到底在哪种意义上成立并不很清晰,但其基本倾向是“有形”、“无形”。之后的《庄子》一书明确用“无形”、“无名”来解读“无”。早期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何晏和王弼将“无”虚无化,以“无”释“道”,主张“责无”、“贱有”。之后的裴领、郭象等人提出“无不生有”。再后来,北宋张载、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等人则从气一元论的学说出发,将有或无都看作是气的不同状态。无论在怎样的意义上对“有”或“无”进行阐释,中国古代的哲人们都试图要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其区别仅仅在于是“无”统一于“有”,还是“有”统一于“无”。  相似文献   

12.
刘庆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1):126-130
本文把教育比作一条艺术品加工的"生产线",把"皮格马利翁"效应比作"抛光"、"镀金",把期望理论比作"雕琢"、"打磨".正常的生产流程应是先对自然品进行雕琢、打磨,使其基本成型后,再抛光、镀金,形成最后的艺术品.但本文思考反其道而行之,主张先对学生(自然品)进行"抛光"、"镀金"("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应用),再引导学生进行"雕琢"、"打磨"(期望理论的应用),以期打造理想的艺术品(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根据格式塔学派关于"结构同形"的观点,本文认为,引入"力"的概念能为"以形传神"的讨论铺平道路,即文学翻译要做到"神似",就必须充分考量原文的"神"力,"意"力和"形"力,并力争使三者融合.  相似文献   

14.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实现七个转变。在人才标准上,必须从唯"学历、职称"向重"能力、业绩"转变;在人才选拔上,必须从"伯乐相马"向"赛场选马"转变;在人才使用上,必须从"追求完美"向"扬长避短"转变;在人才流动上,必须从"刚性化"向"柔性化"转变;在人才聚集上,必须从"引进人才"向"追随人才"转变;在人才环境上,必须从"硬环境、宏观环境"的改善向"软环境、微观环境"的优化转变;在人才培养上,必须从"一次性培养"向"终生培养"转变。  相似文献   

15.
范望由《太玄》提炼出了“家性”与“行数”两个词,其中“家性”主要指《太玄》首名的意涵,也包括玄首的阴阳刚柔之性及其五行属性,而“行数”则指《太玄》首赞之数与五行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家性与行数作为解赞体例,使范注自具特色,可目为范望之太玄学。  相似文献   

16.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帝制中国的政治制度背后隐含着两种不同的"公"私"观和制度设计原理,一则肯定君权的绝对性,以是否满足君主个人意志以及皇家利益为"公"私"标准;一则以是否符合儒家式"天理"与"民心"价值观、是否符合较为抽象的国家共同体利益为"公"私"分野.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演变史,可谓两种"公"私"观相互摩擦、渗透的过程.尤其是儒家式"公"私"价值观对专制制度的濡染与重塑,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某种平衡、约束君权的机制,使得专制国家往往能够逸出"私"的原初目标而兼具公共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8.
香港“黑道”电影是香港电影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作为商业类型电影而存在的香港“黑道”电影,在更大的意义上,并不是社会现实的简单反映,而是艺术家们对自己的社会理念和想像所进行的隐喻性表达。从20世纪80年代的“英雄片”,到90年代的“卧底片”,再到新世纪初的“交叉卧底片”——《无间道》系列以及更晚近的《黑社会》系列,香港“黑道”电影完成了由“盗亦有盗”到“春秋无义战”的基本转型,并经由传统中的“情义”到现实中的“利益”追求,诉说着“香港人”的身份认同与困惑。但不可否认的是,香港“黑道”电影与现实社会之间在某种意义上的同构关系,为香港“黑道”电影的阐释与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以及现实思考的深度。在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香港电影中的“黑道”,其实并不是以一种完全负面意义的形象出现在香港类型电影中的。1980年代的“英雄片”作为最早得以表现黑道生活的现代电影类型而广受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成功地将古装武侠片里的“侠义”精神巧妙地移植到对黑道生活的想像性表述之中。在中国传统的武侠文化中,“侠以武犯禁”包含着复杂的价值建构机制。江湖道义、社会准则和法制伦理构成的复杂的认同与反叛的交织,形成弥补官方价值体系缺陷的一种另类价值认同体制,与官方伦理共同参与了中国人价值体系的建构。当然,这一经典类型呈现的比较外在的价值取向在今天的香港“黑道”电影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盗亦有道”的独特价值认同方式和“正义战胜邪恶”的简单区分和解决矛盾的方法已经被没有明显价值判断的“春秋无义战”所代替。但我们当然不能愚蠢地把它看作是简单的“礼崩乐坏”,而应当向更深刻的人性思考寻求答案。无论人们是否清醒地意识到,这类影片在香港已经开始走出回归后经济文化的低谷,在港片越来越以大陆市场作为预期目标的今天,其出现决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戏剧的"他者"眼光意指以"他者"视角看世界,具有虚拟和简化世界的特性。其教育发生的逻辑是以"他者"身份"入戏"、通过"神入"他者世界获取他者眼光、进而通过反观达成认识世界、他者和自我的教育目的。教育戏剧的"他者"眼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转客位学习为主客互动、从文本学习增情境体悟、变孤独探索为共生共长、由客观评价到"他眼"反思,但也面临情感泛滥、角色混乱和相对主义的重大挑战。教育戏剧应将"教育性"作为首要特性,引入戏剧生成的"第三个我"来超越我在"他"和"我"之间的游离困境,并帮助学生在把控是非曲直的基础上,将戏中之理与生活之道融合起来,通过"他者"眼光实现个体的成长和丰满。  相似文献   

20.
《经》文以“利”释“义”,即用“利”字为“义”下定义;意思是:凡“义”即“利”而非非利,非“利”则非“义”。《经说》三句:(1)“芬”字,毕沅释为“美”,是;其他还有一些解法,则不必是。(2)原文本无讹误,下一“能”字,实应训“安”,是把“义”定义为“能安利”“天下”。(3)墨子实在是十分汲汲于用世的,虽又主张“爱民者非为用”,但并未绝对地排斥“用”,“非为用”也绝不是“必不用”;这里的意思是,“利”天下不是为了“用”天下,即“不必用”而“利之”,是“以天下为芬”而“利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