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珂  张翔  蒋卓余  练宏 《社会学研究》2023,(2):158-181+229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是基层有效治理的关键。已有文献对地方政府发挥自主性的讨论聚焦于非正式制度路径,对正式制度路径的考察相对不足。近年来基层民政部门在“重错保、轻漏保”的监管压力下选择收缩自主性,导致低保治理目标的实现出现不平衡。以A省为例,本研究发现,部分地方民政部门基于正式制度路径发挥自主性,将特殊困难对象纳入低保并形成基于正式规则的自我保护功能,在规避问责风险的同时实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
1998年4月,陕西省政府提出加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该省农村低保制度建设从试点开始,经历了总体设计、逐次推进等阶段。2005年6月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逐步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该省农村低保制度逐步建立起来,明确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象范围,以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来源、管理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该省捉民解决温饱问题,消除贫困,促进农村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就目前实施的制度而言,也有其待完善的地方,本文作者在基层实践的基础上,对现行制度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合理意见。  相似文献   

3.
农村低保缘何转化为治理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以来,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统一部署,初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制度作为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救济方式纳入了政府治理视域。这一制度实施状况如何?为此,笔者在湖北、河南、陕西等省农村进行调查发现,低保对象构成复杂,低保制度的救助目标部分转化为村组干部的治理手段与治理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已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但农村在实施"低保"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城市低保制度实施十多年来,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制度体系。我国农村的社会救助事业与城市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从1997年开始,我国部分有条件的省市逐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减贫理论和3-D福祉视角出发,以老年人为对象,从瞄准效果和福祉效应两个角度对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第一,农村低保制度瞄准效果欠佳,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低保瞄准的公平性和精准性;第二,农村低保虽然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物质福祉,但同时也带来了其主观福祉的下降以及关系福祉的分化。认为通过改进低保识别方法,确立适度的低保标准,调整低保功能定位等多重措施,可以更好地发挥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城市低保制度是我国城市贫困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在运行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对城市低保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家庭教育问题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对农村低保边缘家庭教育的救助是尤为重要的。目前国家虽然在这方面进行了关注,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为了更好地关注农村低保边缘家庭教育救助政策的实施,本文通过分析救助政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来分析合理化实施相关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老年世界》2007,(7):40-40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透露,目前,民政部正会同有关部门,修改完善关于在全国范围建立和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文件。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世界》2011,(8):61-61
民政部6月16日发布的《2010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底,全国共有1145万户、2310.5万名城市低保对象;有2528.7万户、5214万人得到了农村低保,比上年同期增加454万人。  相似文献   

11.
据2008年《中国社会蓝皮书》披露,2007年“物价问题”第一次超越“贪污腐败”和“收入差距”,成为社会问题的重中之重。物价上涨,举国担忧。但受物价上涨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阶层,尤其是城乡低保政策的“用户”。无论国际国内,低保制度或社会救助制度在设立贫困标准时,政府都为政策用户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考虑得“太周全”,食品支出多少,衣着支出多少,  相似文献   

12.
从3月份开始,江西省鄱阳县通过自查自纠、群众评议、举报核查,到目前共清退城乡低保户8716人,占城乡低保对象的11.2%,少数地方存在的人情保、关系保、福利保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了操作程序规范化、低保确定合理化、动态管理有效化。在城乡低保资金发放专项治理工作中,该县针对少数地方存在的基  相似文献   

13.
城市低保贫困家庭第二代啃老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针对城市贫困居民的社会救助。但由于中国社会结构、文化结构以及制度设立的特殊性,在城市低保贫困家庭中却存在着“啃老”现象。这种现象反映出低保制度的负向延伸效果,将导致低保制度走向重构。分析“低保啃老”现象是为低保政策取向及政策有效性选择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低保制度本来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现在却成了某些人无所事事甚至攀比谁‘神通广大’的资本。”“持有低保证,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可以得到补助.减免和优惠。还能获得各级政府部门的各种慰问。所以。享受低保不是每月可以领到几百块钱那么简单。”“由于基层力量薄弱.核实家庭收入难等问题,使得低保进退机制存在局限。—旦进入低保范围,要想让这部分人退出低保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2010年社会救助资金总量是2005年的3倍多。其中,城市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分别提高了135元和118元,增长率为102%和190%;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分别比制度建立初期增长了45元和50元,增长率为64%和200%。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们对低保制度的质疑声不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也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即低保边缘群体。这一群体的收入略高于贫困线,虽然生活困窘但却得不到应有的救助。本文从低保边缘群体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低保边缘群体的救助困境,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低保“悬崖效应”的制度内成因与制度外贡献。研究表明:第一,低保“悬崖效应”显著存在,其规模约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35%—52%。第二,“悬崖效应”的制度内成因不容忽视,在常规低保金和“分类施保”措施的加持下,低保补助对“悬崖效应”的贡献约为57%—80%。第三,专项救助和公共服务对低保家庭的帮扶多为费用减免、价格优惠和费用代缴等“隐性福利”,其对“悬崖效应”的贡献约为20%—43%。据此,本文建议构建机会均等化、力度梯度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变“悬崖”为“阶梯”,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18.
黄晨熹 《社会学研究》2007,22(1):137-160
影响低保对象求职行为的因素极其复杂,制度安排是通过影响主观心理和认知从而影响低保对象的求职行为和决策。本研究以上海市为例,以问卷调查、定性访谈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哪些因素会影响低保对象的求职行为?现行低保制度安排会对低保对象的求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定量研究发现,就业责任心、求职制约和受教育程度对求职强度有显著影响,而经济困难和求职自我效能以及救助变量对求职强度无显著影响。定性研究发现,影响低保对象退出、就业决策的因素除了替代率外,还包括其他一些重要因素。总体来说,虽然上海低保建立了旨在鼓励和强化求职行为的制度安排,但存在明显缺陷,其作用亦乏善可陈。对此,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吊床”、“蹦床”之说,反映的是城乡低保制度的目标取向。所谓“吊床”,是指城乡困难群体一旦纳入低保制度,大部分人短期内难以退出,长期持续依赖低保金很可能成为他们维持基本生活的“常态”;所谓“蹦床”,指的是低保制度更多地被视为城乡困难群众通向劳动力市场的“跳板”,他们领取低保金具有临时、应急、过渡性质,旨在积蓄自主脱贫能量。  相似文献   

20.
刘生辉 《现代妇女》2014,(12):218-218
低保档案是相关低保工作部门所形成的保存意义很强的文字、图表以及声像等各类不同载体式历史性记录.对低保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起到了至关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城市低保档案规范化管理重性,并提出了相关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